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解原体(UU)属于机会致病微生物,广泛定植于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新生儿UU感染后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脑膜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因此,了解UU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及与UU感染相关的新生儿疾病,重视UU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对避免新生儿期UU感染的严重后果和改善远期不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新生儿疾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松果菊苷对DN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格列本组和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诱导并建立DN模型。格列本组灌胃格列本片混悬液5 mg/(kg•d);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松果菊苷混悬液50、100、200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后,计算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率、肾脏重量/体重;检测血糖、血清TC、TG、BUN、SCr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肾组织细胞培养液中NO释放浓度;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iNOS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变化率及肾脏重量/体重降低(P<0.05),NO释放浓度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糖、TG、TC、BUN、SCr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iNOS[(1.35±0.06)、(1.15±0.05)、(0.91±0.04)比(4.58±0.09)]、TGF-β1[(1.24±0.04)、(1.41±0.05)、(0.89±0.04)比(3.04±0.05)]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松果菊苷可降低STZ诱导的DN模型大鼠体重及血糖、TG、TC、BUN、SCr等指标水平,抑制肾脏组织中NO生成,下调肾脏组织iNOS、TGF-β1表达,对DN模型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松果菊苷 糖尿病肾病 一氧化氮合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解原体(UU)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且合并肺炎的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105例,男63例,女42例。住院期间首次诊断肺炎后即留取气道分泌物进行UU核酸检测,分为UU阳性组和UU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围产因素、合并疾病、抗菌素治疗、临床结局等指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5例早产儿肺炎中,确诊UU肺炎37例(35.2%),UU检测阴性的肺炎68例(64.8%)。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患儿胎龄 [28(27,30)周 vs 29(28,30)周,Z=-0.98, P>0.05] 及出生体重[(1 282.03±292.49)g vs (1 196.62±322.89)g,t=1.34,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相比,母亲单胎率(86.5% vs 50%,χ2=12.15)、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0.8% vs 1.55%,χ2=4.61)、胎膜早破>12 h比例(32.4% vs 11.8%,χ2=5.37)及阴道分娩率(59.5% vs 35.3%,χ2=4.75)均较高(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阴道分娩是UU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94, 95%CI: 1.113~6.525)。UU阳性组比UU阴性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12.85(9.32,17.22)×109个/L vs 9.06(7.06,13.37)×109个/L,Z=-3.01,P<0.05];用氧时间延长[(46.8±19.8)d vs (37.8±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7,P<0.05);UU阳性组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9.7% vs 57.4%,χ2=6.265)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54.1% vs 75.0%,χ2=4.801)低于UU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阳性组与UU阴性组相比,细菌培养阴性率(62.2% vs 50.0%, χ2=8.826)以及三代头孢的使用率(48.6% vs 47.1%,χ2=1.3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阿奇霉素治疗气道分泌物解原体转阴时间为(9.00±3.14)d;两组间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3.0% vs 69.1%,χ2=0.036)、早产儿视网膜病(10.8% vs 26.5%,χ2=2.66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7% vs 1.5%,χ2=0.195)、脑室内-脑室周围出血(69.4% vs 72.1%,χ2=0.003)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8.1% vs 8.8%,χ2=0.016)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时间超过12 h、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经阴道分娩出生的小于32周的早产儿,UU感染风险增加。小于32周早产儿UU肺炎,可表现为用氧时间延长,白细胞计数升高,经过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后,能够有效清除UU,改善预后。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早产儿 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原体GrpE蛋白(Ureaplasma urealyticum GrpE,Uu-GrpE)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对T细胞极化的作用。方法表达纯化Uu-GrpE蛋白并利用Western blot鉴定。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利用LDH试剂盒分析Uu-GrpE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Uu-GrpE对BM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以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其刺激BMDCs后IL-12p70、TNF-α、IL-1β和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磁珠分选同系异体小鼠的脾脏中初始CD4+T细胞(CD4+Naïve T细胞),通过构建BMDCs与Naïve T细胞共培养体系分析Uu-GrpE刺激成熟的BMDCs(GrpE-BMDCs)对Naïve T细胞增殖及极化的影响。GrpE-BMDCs经尾静脉注射免疫小鼠并利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所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成功表达Uu-GrpE并分离出高纯度BMDCs,Uu-GrpE可刺激BMDCs分泌IL-12p70、TNF-α、IL-1β和IL-6等细胞因子且无细胞毒性;同时Uu-GrpE可显著增加BMDCs表面分子CD80[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ourscence indensity,MFI):(324.00±22.11) vs (91.03±10.95),P<0.01]、CD86[MFI:(1 176.00±51.39) vs (217.00±14.93),P<0.01]和MHCⅡ[MFI:(708.70±56.32) vs (185.70±16.77),P<0.01]的表达;与单独GrpE-BMDCs组和GrpE(热变性)-BMDCs+T细胞组比较,GrpE-BMDCs不仅可刺激Naïve 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7.25±0.21), (6.55±0.23), (6.09±0.35),P均<0.05],并且还诱导Naïve 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 [IL-2:(145.60±14.67) pg/ml,(55.92±3.12) pg/ml,(26.05±2.40) pg/ml,P<0.05和P<0.01;IFN-γ:(267.20±37.80) pg/ml, (146.70±20.65) pg/ml,(27.84±6.69) pg/ml,P均<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IL-5则无明显改变。与PBS组和PBS+BMDCs组比较,GrpE-BMDCs经过继转移后,可诱导机体产生Th1型免疫应答。结论Uu-GrpE蛋白明显促进BMDCs成熟及活化,且进一步证明其作为解原体候选蛋白疫苗可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GrpE 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和(或)羟基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和(或)羟基连续治疗≥6个月的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羟基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组与羟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的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组、羟基组、干扰+羟基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的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对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和(或)羟基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和羟基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干扰和(或)羟基治疗后症状负荷改善与血液学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0例符合WHO(2016)诊断分型标准、接受干扰和(或)羟基连续治疗≥6个月的PV患者,分别应用外周血细胞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价患者血液学疗效和症状负荷。结果全部190例PV患者中,男93例(48.9%),女97例(51.1%)。进行MPN-10评分时,患者中位年龄为60(32~82)岁。全部患者中位MPN-10总分为9(0~67)分,干扰+羟基组(27例)为11(0~67)分,显著高于干扰组[64例,6(0~56)分,P=0.019]和羟基组[99例,9(0~64)分,P=0.047],而干扰组与羟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28.9%(55/190)的患者存在重度症状(单项症状评分≥7分或总分≥44分),干扰组、羟基组、干扰+羟基组重度症状患者占比分别为23.4%、29.3%、40.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90例患者中,进行MPN-10评分时71例(37.4%)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仅55例(28.9%)获得疾病充分控制(获得CHR且无重度症状)。未获得疾病充分控制的患者包括:血细胞增高80例(42.1%),获得CHR但伴重度症状16例(8.4%),血细胞增高且伴重度症状39例(20.5%)。PLT>400×109/L患者中存在重度症状患者比例、MPN-10总分中位数均高于PLT≤400×109/L患者[40.8%(20/49)对24.8%(35/141),P=0.044;14(0~67)分对7(0~56)分,P=0.038]。PLT>400×109/L是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HR=2.089,95%CI 1.052~4.147,P=0.035)。结论经干扰和(或)羟基治疗后,PV患者症状负荷未获满意控制仍较突出,部分患者虽然获得CHR,仍存在重度症状负荷。PLT>400×109/L是干扰和羟基治疗后患者存在重度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 血液学疗效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锌治疗对1型糖尿病(T1DM)心肌病小鼠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锌对糖尿病心肌病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8周龄雄性FVB小鼠60只,通过小剂量(50 mg/kg)霉素连续腹腔注射5 d的方法构建T1DM心肌损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20只)、糖尿病心肌损伤模型组(B组,18只)和模型+高锌饮食组(C组,18只)。A组和B组给予正常锌饮食(锌含量为30 mg/kg),C组给予高锌饮食(锌含量150 mg/kg),饲养时间均为3个月。测量小鼠体重;检测血清葡萄糖、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小鼠心脏功能,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收缩期和舒张期心室充盈早期峰值速度、晚期充盈速度的比值(E/A比值)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Thr172)、Drp1和磷酸化动力相关蛋白1(pDrp1Ser616)的蛋白表达水平,计算pAMPKThr172/AMPK和pDrp1Ser616/Drp1比值。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结果A、B、C三组间,体重、血糖、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E/A比值、EF值和LVD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浆丙二醛水平较A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A组降低,而C组较B组丙二醛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小鼠E/A比值和EF值降低,而C组较B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的pAMPKThr172/AMPK值降低,而C组较B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的pDrp1Ser616/Drp1值增加,C组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锌治疗增加了心肌AMPK蛋白Thr172位点磷酸化水平,减少了Drp1蛋白Ser616位点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补锌治疗可能通过调控AMPK/Drp1通路来抑制糖尿病心肌损伤的氧化应激及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而达到治疗目的。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损伤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采用干扰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干扰受体(interferon-α receptor,IFNAR)、干扰刺激基因因子3(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factor 3,ISGF3)、双RNA依赖蛋白激酶(double-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KR)、核糖核酸酶L(ribonuclease L,RNase L)的表达水平。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1例CHB初治患者,1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α-2b治疗,23例患者给予普通干扰治疗。采用反转录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治疗前,治疗4、8、12、24周时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RNase L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24周时,25例患者治疗有效,16例治疗无效。治疗4周时,有效组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和PKR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48±0.129、1.169±0.125和1.047±0.091,分别高于无效组患者的0.591±0.021、0.689±0.059和0.791±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4、16.482、-5.346,均P<0.01);有效组患者PBMC中ISGF3和RNase L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39±0.159和0.780±0.140,无效组患者分别为0.690±0.035和0.733±0.1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0、-1.443,均P>0.05)。基线,治疗8、12和24周时,有效组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和RNase L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线,治疗4、8、12和24周时,有效组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和RNase L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用干扰治疗后,CHB患者PBMC中IFNAR1、IFNAR2、ISGF3、PKR和RNase L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可升高,其中IFNAR2和PKR在治疗早期(4周)即明显升高。

  • 标签: 乙型肝炎,慢性 α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应答
  • 简介:摘要结合当前的区块技术的发展,从相关的供应金融发展情况入手,探讨了如何将区块技术发展供应金融相关问题,并论述了区块技术下供应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今后的供应金融模式创新发展所有帮助。

  • 标签: 区块链技术,供应链金融,金融模式,模式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联合抗生骨水泥珠治疗手部骨与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对16例手部感染性创面采用邻指指背筋膜皮瓣、指侧方血管皮瓣、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局部转移皮瓣等并联合万古霉素抗生骨水泥珠进行修复,皮瓣术后3个月取出抗生珠16例,其中8例二期行植骨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22个月,皮瓣血运好,顺利存活,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示8例骨缺损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指功能参照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9例。结论带蒂皮瓣联合万古霉素抗生骨水泥珠治疗手部感染性创面,一期闭合创面,能有效控制感染,为二期处理骨缺损创造良好的条件。

  • 标签: 感染 外科皮瓣 创面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原体脑膜炎病例,患儿以呼吸困难起病,脑脊液高通量二代测序确诊为微小原体感染,使用阿奇霉素20 mg/kg治疗26 d后痊愈。该病例提示当新生儿脑膜炎常规微生物检测无法确定病原,或经验性抗生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原体脑膜炎的可能,阿奇霉素为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脲原体属感染 脑膜炎 阿奇霉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选取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糖尿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合格情况、一般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高危因素、关键预防措施、自我监测方法、胰岛注射方法、相关并发症、护理及预防知识掌握合理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糖达标时间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格列美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格列美脲 糖尿病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新生儿原体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以“新生儿”、“早产儿”、“原体”、“解支原体”、“脑膜炎”、“颅内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infant”、“neonate”、“newborn”、“ureaplasma”、“mycoplasma urealytium”、“meningitis”、“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brain”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3月的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病例1,女,胎龄33+3周,生后第2天发现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脑脊液检测示脑膜炎、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生后30 d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及23S rRNA检测提示解原体感染。多西环治疗21 d,mNGS转阴但停多西环23 d后脑脊液mNGS、解原体培养再次提示解原体感染,改多西环和红霉素二联抗感染。随访至6月龄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病例2,男,胎龄26周,生后第10天发现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脑脊液检测示脑膜炎、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生后28 d脑脊液mNGS及23S rRNA检测提示微小原体感染,红霉素治疗32 d。随访至5月龄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共检索到27篇文献,41例新生儿原体脑膜炎患儿,结合本组2例共纳入43例。足月儿17例,早产儿26例。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和蛋白水平中位数分别为566个/mm3、0.2 mmol/L、2.2 g/L。27例应用脑脊液培养诊断,6例应用mNGS诊断,4例应用脑脊液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6例应用其他方式诊断。14例全程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8例大环内酯类与另一种抗生联用,9例应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12例未予抗原体治疗。17例足月儿均存活,合并脑积水8例次。26例早产儿死亡8例,合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8例次,脑积水15例次。结论早产儿原体脑膜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脑积水为常见并发症,病因不明且治疗无效的颅内感染可应用mNGS技术检测病原,单用或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为主要治疗方式。

  • 标签: 脲原体 脑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新生儿
  • 简介:摘要区块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2017年以来,随着比特币等代币的热炒,区块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但这种认知绝大部分是模糊的,有些人甚至将代币与区块画上了等号。而实际上,区块只是一个底层技术,简单点来说,区块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数据库记录。所以,除了代币,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可以建立在区块技术之上

  • 标签: 区块链 分布式 数据 应用 现状 分析
  • 简介:摘要区块技术对于交易数据的存储安全性更高,且能够达到追溯、不可伪造以及篡改目的,并且不需要通过任何中心化机构审核,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传统分布式网络去中心化存在节点信任确实、利益差异化以及恶意节点等造成的数据不一致问题,还需要通过区块技术的深入研究来解决。

  • 标签: 区块链技术 分布式网络 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例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格孢霉,1例为侵染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格孢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 标签: 链格孢病 皮肤表现 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 链格孢霉 厚壁孢子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全程冷运输是保证药品品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主要从国内外药品冷物流的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物联网新技术对药品冷运输风险管理的作用角度,综述各冷物流相关概念和具有代表性的物流行业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案例。

  • 标签: 药品 冷链物流 风险管理 物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膀胱黏膜白班病变的关联性。方法对具有下尿路症状的女性入组患者(排除神经源性膀胱、下尿路细菌感染、膀胱及尿道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结核及膀胱肿瘤等)进行尿道分泌物PCR-DNA检测解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CT),及膀胱镜下对膀胱黏膜病变组织与病变旁3~5 cm的膀胱黏膜组织活检,并行病理诊断是否有白斑病变。同时对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UU抗原及CT抗原,通过对比检测结果来阐明UU与CT感染与膀胱黏膜白斑病变的关联性。结果UU抗原在膀胱黏膜白斑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白斑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而CT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U感染与膀胱黏膜白斑病变具有关联性。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膀胱黏膜白斑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