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在体内沉积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慢性关节炎、反复痛风石沉积,严重者可导致肾脏损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噬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保护机制,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痛风与噬的关系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痛风与噬关系密切。现通过噬与信号通路、噬与痛风中性粒细胞的关系、通过调控噬治疗痛风,3个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痛风 自噬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在胞内复制、宿主间传播和机体内致病机制等方面均受到细胞噬的影响,本文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DENV与细胞噬的关系为重点展开综述。噬是一种真核生物普遍具备的、用于应对外界压力和维持细胞内稳态的程序性蛋白降解途径,其在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等外源病原体侵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噬在DENV的复制过程中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噬不仅为病毒复制提供了复制场所,而且为其提供能量来源,细胞噬还参与了部分DENV致病过程。总之,噬有助于DENV的复制。

  • 标签: 自噬 登革病毒 脂滴 病毒复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护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Orem自我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进行比较。自我护理能力采用《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测评,健康行为采用《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两组患者干预后《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各维度得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护护理比传统护理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

  • 标签: Orem自护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 作者: 徐红瑞 王鑫 王亚东 申川 赵彩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7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开封 475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8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肝功能衰竭是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预后差,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细胞噬在肝功能衰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细胞噬的调控机制对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探索肝功能衰竭中细胞噬与坏死、凋亡的关系,并就噬在肝功能衰竭各阶段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水平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肝功能衰竭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自噬 肝衰竭 细胞凋亡 坏死 SIRT1
  • 简介:摘要皮下持续输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痛时,可优先选PCSA。

  • 标签: 皮下持续输注 患者自控镇痛(PCA) 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 癌痛 难治性
  • 简介:摘要铁噬(ferritinophagy)是细胞选择性噬的一种类型,该过程由核受体辅激活因子4(nuclear receptor coativator 4,NCOA4)介导,使铁蛋白(主要是铁蛋白重链1)在噬体中降解,导致铁蛋白结合的铁释放出来成为游离铁。铁噬与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铁死亡有着一定的联系,在肿瘤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介绍了铁噬的概念及其相关基因,并对铁噬相关基因在铁死亡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铁自噬 NCOA4 FTH1 铁死亡 肿瘤
  • 简介:摘要闭环胰岛素输系统,通过核心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监测获得的葡萄糖数据自动调整胰岛素泵的输剂量和速率,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模拟胰岛生理功能的目标。闭环胰岛素输系统的应用能够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肾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受者的存活率并极大地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是肾移植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后的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严重影响受者的预后和肾功能恢复。噬是细胞"自我吞噬"的一种复杂的、进化保守的生命现象,有利于细胞在应激和压力下获得生存的优势。多个研究表明,噬在肾移植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据此,本文就噬在肾移植中作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临床噬与肾移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 标签: 肾移植 自噬 移植免疫
  • 简介:摘要感受疼痛是神经系统一个复杂的功能,其具体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的高度调节的"自我清理"过程。近来自噬被发现与损伤性神经痛、阿片类药物诱发神经痛、癌症相关疼痛等多种疼痛现象及调节相关。文章将自噬与疼痛的相关报道主要按临床疼痛性疾病进行整理,总结了目前噬与疼痛相关的交叉调节机制,以期为理清噬在疼痛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 标签: 自噬 疼痛 痛敏过敏 阿片受体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表明胰腺损伤是脓毒症中重要的病理学改变。噬是维持细胞物质和能量正常代谢的重要途径,在许多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噬对脓毒症胰腺损伤发挥双重作用,适度噬可以减轻胰腺损伤;过度噬可造成与凋亡相关的噬性细胞死亡从而加重胰腺损伤。脓毒症中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噬有促进作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降解可造成噬流受损而加重胰腺损伤。对脓毒症胰腺损伤中噬变化机制的探索将有助于恢复正常噬功能,从而为治疗脓毒症胰腺损伤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自噬 脓毒症 胰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 简介:摘要通过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研修,总结对比发现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与国内大多数医院在抗生素静脉用药的方法存在明显不同,英国奥尔赫儿童医院推荐20种抗生素采用静脉推的方法(即药物先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体积5~10 mL的液体,在3~5 min内静脉推),认为部分抗生素采用静脉推治疗方法相较于静脉输在小容量、快速性、经济性等方面均具有更大优势,且在规避静脉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静脉推抗生素的药效动力学较静脉输并无显著差异,值得推荐。

  • 标签: 抗生素 静脉推注 静脉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复合自控镇痛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以期为分娩镇痛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电子病历系统和镇痛管理系统收集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12月实施分娩镇痛产妇的病案资料。按照实施的镇痛方案分成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复合自控镇痛给药组(P组,n=2 874)和连续硬膜外输复合自控给药组(C组,n=2 261)。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期间[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120 min(T2)、240 min(T3)]数字模拟评分(NRS)、患者自控镇痛(PCEA)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率、需求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0、T1及T2期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0)分比(7.8±2.1)分、(2.5±1.0)分比(2.4±1.0)分、(2.6±1.1)分比(2.7±1.2)分,均P>0.05],而P组在T3时NRS评分较C组低[(2.6±1.4)分比(3.3±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PCEA需求率(13.0%比19.1%)、需求次数[(3.1±1.1)比(4.3±1.5)]以及有效按压次数[(2.7±1.1)比(3.8±1.2)]均较C组低(P<0.05);与C组比较,P组产妇满意度(87.02%比78.95%,P<0.01)及运动阻滞率(MBS评级≥1级的比例,7.0%比5.5%,P<0.05)均较高;而两组产程、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程控脉冲式注射与连续输给药方案均能达到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程控脉冲式注射对提高镇痛满意度和减少PCEA需求、降低爆发痛有重要意义且对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程控脉冲式注射应用0.1%罗哌卡因时下肢运动阻滞率较高,提示应用程控脉冲式应使用更低浓度的局麻药。

  • 标签: 分娩镇痛 脉冲式注射 连续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肢应用粘型弹力绑带包扎,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膝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及程度、膝关节伸屈功能、疼痛程度。方法髌骨骨折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采用粘型弹力绷带包扎,57例)与对照组(采用普通绷带包扎,66例),并于术后第2、7、14、35天分阶段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腔积液、膝关节活动度、疼痛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腔积液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AK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早期(2 d及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髌骨骨折病人术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的方法在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其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自粘型弹力绷带 髌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膝关节腔积液
  • 简介:摘要噬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中,能够保护细胞,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过度噬会引起细胞死亡,导致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胎盘通过噬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盘中,高血糖能够诱导滋养细胞过度噬,抑制胎盘血管生成,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及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出现胎盘功能障碍,增加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自噬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听觉系统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系统障碍。由于哺乳动物耳蜗毛细胞的不可再生性,其损伤是听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感音神经性聋的预防及治疗中,维持毛细胞及内耳中其他类型细胞的正常功能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噬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高度保守的自我调控机制,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起"管家"的作用,如清除聚集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受损的细胞器。在应激状态下,噬则具有维持细胞功能和促存活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近期关于内耳在不同损伤条件下,如遗传性聋、药物性聋、衰老和噪声暴露所致感音神经性聋中噬的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阐明噬有望成为治疗听觉系统疾病新的切入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快且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多个方面。噬作为细胞应激时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存活的基本生理现象,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HCC中也不例外,噬可通过上述分子机制参与HCC的发生发展。现就近年来自噬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噬 癌,肝细胞 信号传导 表观基因组
  • 简介:摘要1例67岁女性患者为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自行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3次/d。42 d后出现便血,并进行性加重,导致严重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计数1.55×1012/L、血红蛋白47 g/L);血压下降至58/33 mmHg(1 mmHg=0.133 kPa)。出血第4天行剖腹探查术,诊断为结肠出血,行肠系膜动脉结扎术后出血停止。患者未经专业医师进行获益和出血风险的评估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日剂量超过推荐剂量,导致严重下消化道出血,住院手术治疗,属于H级用药错误。

  • 标签: 阿司匹林 用药错误 胃肠出血
  • 简介:摘要细胞噬作为一种保守的溶酶体降解途径,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多种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噬对于免疫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逐渐被挖掘,为探索其中的具体机制,总结细胞噬在免疫细胞增殖发育以及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已有文章通过介绍噬选择性降解的功能,对噬影响免疫细胞功能以及分化进行了总结,而本文从几类关键免疫细胞出发,阐述噬以及噬参与的营养信号代谢通路对于免疫细胞分化的重要调节作用。

  • 标签: 细胞自噬 mTOR通路 免疫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组织损伤的临床综合征。痛风急性炎症反复发作且可自发缓解是其区别于其他炎性疾病的特征之一。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机制,通过诱导受损细胞成分与溶酶体融合来介导其降解。噬在免疫中的关键贡献之一是细胞自主控制炎症,并在各种疾病环境中促进或抑制病理进程。研究发现噬可参与痛风炎症调节,本文就噬在痛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噬 免疫调节 痛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的发生情况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不同类型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无效输的发生率,并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血小板悬液无效输的发生率。结果180例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血小板无效输45例(25.0%),其中10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30例(27.8%),4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发生无效输10例(23.3%),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无效输2例(13.3%),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3例(21.4%)。辐照单采去白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17.0%,16/94)低于单采血小板(33.7%,2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 0.01)。对8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患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5例血小板输后血小板计数改善。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CD19、CD20、CD4和血小板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最高,行血小板配型输可提高疗效。利妥昔单抗对因免疫因素导致的血小板无效输注有效。辐照单采去白血小板的无效输注发生率低于单采血小板。

  • 标签: 血液肿瘤 骨髓抑制 血小板输注 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