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及EEG相关指标是反映大脑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主要依赖于BIS进行术中麻醉管理,进一步理解EEG波形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麻醉管理,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文章系统介绍了不同麻醉药物诱发的EEG波性特征,以及EEG特征波形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 PND)发生的关系。基于目前EEG相关指标的麻醉管理能否降低PND的发生率尚存在争议,开发更具有指导意义的EEG相关指标对于提高围手术期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波形 麻醉,全身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抗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脑炎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暂无亚洲病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51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障碍、癫痫及脑神经(Ⅶ)损害,视频脑电图检查可见δ刷、双侧颞区尖波及尖慢波,脑脊液及血清抗mGluR5抗体IgG阳性。患者先后接受了一线(激素、丙种球蛋白)及二线(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但最终死于肺部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及心跳骤停。

  • 标签: 脑炎 自身免疫 边缘叶脑炎 受体,谷氨酸 δ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为暴发-抑制的早发性癫痫脑病(EOEE)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致病基因突变的表型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45例脑电图为暴发-抑制的EOEE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寻找可疑致病性突变,基因突变均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45例患儿包括大田原综合征25例、早期肌阵挛脑病4例、非综合征类EOEE 16例。40例患儿早期脑电图持续性暴发-抑制,中位年龄为1个月(3 d~8周),其中5例伴双半球间断低电压。另5例早期脑电图异常,但未出现暴发-抑制,其中2例早期脑电图具有多灶性尖波不连续性发放,均在3月龄时出现短暂性暴发-抑制;2例早期具有持续性多灶性棘波,3.5月龄时出现短暂性暴发-抑制;1例早期具有正常脑电背景,2月龄时出现短暂性暴发-抑制。45例患儿均行基因检测,检出拷贝数变异2例,其余检出突变基因KCNQ2(4例)、KCNQ3(1例)、STXBP1(1例)、SCN2A(2例)、PIGA(1例)。最大的遗传学亚组为KCNQ2突变亚组,占44.4%(4/9例)。治疗后6例患儿癫痫发作控制,39例患儿癫痫发作未控制。结论脑电图为暴发-抑制的EOEE患儿临床表型多样,以大田原综合征最常见,国内发现致病基因KCNQ2、STXBP1、SCN2A、PIGA与国际报道一致,最常见的遗传学亚组为KCNQ2突变亚组,总体治疗效果差。

  • 标签: 早发性癫痫脑病 暴发-抑制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体表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对2020年1月20日至3月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47例COVID-19患者的入院及出院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组及重型/危重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入出院体表心电图等指标。结果147例COVID-19患者中,轻型/普通型患者123例,重型/危重型患者24例。与轻型/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年龄较大,炎性指标及心肌酶学指标明显升高,且室性早搏(16.7%对4.7%)、QTc间期延长(4.2%对0)、异常Q波(4.2%对0)、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4.2%对0)、胸前导联/肢体导联低电压(9.1%对0)等体表心电图异常表现比例更大(P均<0.05)。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容易出现体表心电图异常包括室性早搏、QTc间期延长、异常Q波、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胸前导联/肢体导联低电压,提示可能与心肌损伤程度有关。对于出现异常心电图表的COVID-19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应密切关注心电图变化,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电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以及超声心动图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7例心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其中2例出现心悸、胸闷和气短,1例出现上腹部不适,余4例无明显症状。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海绵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1例,2例未明确诊断血管瘤类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及心包占位性质待定4例,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2例,诊断乳头状弹力纤维瘤1例。1例右房室交界处肿瘤误诊为心包肿瘤。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其中3例患者均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3例失访。结论心脏血管瘤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显示血管瘤的形态表现多样,于血管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尚有待相关病历资料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总结。

  • 标签: 血管瘤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心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影像资料,总结AD患者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 方法回顾2007—2015年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治疗的895例AD患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比较心电图特点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AD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高达60.2%(539/895)。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3类:T波或ST段改变(43.5%,389/895)、左室高电压(12.6%,113/895)和病理性Q波(4.1%,37/895)。Stanford A型和B型患者的异常心电图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13例AD患者围术期死亡,Stanford A型患者死亡率明显多于B型[34.4%(167/486)比11.2%(46/409),χ2=60.76,P<0.001];心电图异常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26.9%(145/539)比19.1%(68/356),χ2=7.194,P=0.007]。 结论AD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以T波或ST段改变为主,病理性Q波并不多见。合并心电图异常的AD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患儿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脑电图分为轻、中、重度异常3组,比较各组VEEG特点、病因、临床发作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纳入16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脑电图轻度异常组41例,中度异常组61例,重度异常组60例。脑电图重度异常组遗传性病因构成比高于非重度异常组(轻度+中度异常组)[38.3%(23/60)比21.6%(22/102)]、颅内出血/脑卒中比例低于非重度异常组[6.7%(4/60)比23.5%(24/102)]、每日均有发作的比例高于非重度异常组[76.7%(46/60)比32.4%(33/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异常组与非重度异常组患儿起病日龄≤3 d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重度异常组新生儿期后发展为癫痫、神经系统发育重度异常比例显著高于脑电图轻度、中度异常组(P均<0.05)。结论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遗传性病因比例高,惊厥发作更频繁,新生儿期后更易发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或)发展为癫痫,预后不良。对于脑电图重度异常且病因未明的新生儿惊厥患儿,需积极完善遗传学检查。

  • 标签: 新生儿惊厥 脑电图 临床表现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MMD)的脑电图(EEG)特征及临床表现,探讨EEG在儿童MM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EEG检查高度提示脑血管疾病,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MMD的12例患儿,回顾性分析其EEG及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中男9例,女3例;起病年龄3.0~8.7岁。12例患儿中,10例为发作性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或乏力,1例为发作性摔倒,1例为发作性姿势异常。12例患儿EEG背景活动基本正常,发作间期EEG:8例正常,1例为界线性,3例异常(1例为双侧前头部较多量慢波,觉醒期显著;1例为双侧额极多量不规则δ活动,觉醒期明显;1例为稍多量多灶性δ慢波,右侧额极稍突出)。过度换气(HV)诱发试验均异常,4例出现慢波重建:HV停止0.5~1.0 min出现局灶性δ慢波(多为前头部)进展为弥散性慢波,症状缓解后为长时间存在的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共持续5~9 min;8例在HV中出现不对称慢波且延迟消失:HV开始1.5~2.0 min出现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进展为弥散性慢波,症状缓解后长时间存在局灶性慢波(多为前头部),共持续5~10 min。其中11例在HV中出现短暂脑缺血症状,与主诉症状基本一致,症状持续时间多短于EEG慢波消失时间,1例未出现明显伴随症状。3例患儿头颅MRI提示大脑局部软化灶或异常信号,主要为额、顶叶及基底核区。1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内高信号影。12例头颅MRA均提示MMD。结论儿童MMD临床症状多为发作性肢体无力;慢波重建,或不对称慢波出现且延迟消失高度提示MMD;这2种异常脑电模式的持续时间较长,多为前头部局灶性δ慢波演进展为弥散性慢波,最后限局于前头部。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脑电图 过度换气 慢波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监测在小儿癫痫(epilepsy,EP)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的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小儿癫痫的患儿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睡眠EEG监测下癫痫样放电阳性率、出现部位及与睡眠时相的关系。结果56例患儿中36例(64%)曾行常规清醒EEG监测结果正常,结果异常20例(36%);56例患儿睡眠EEG正常9例(16%),异常47例(84%);2种状态下EEG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8,P < 0.001)。47例异常EEG中阵发性异常即癫痫样放电44例,非特异性异常3例;44例描记到癫痫样放电的患儿中,清醒期即出现癫痫样放电的5例(11%),思睡期出现11例(25%),浅睡期出现28例(64%)。EEG癫痫放电出现部位:44例中癫痫样放电以中央颞区为主9例(21%),颞区为主8例(18%),以顶枕区为主1例(2%),额区为主5例(11%),额颞区为主6例(14%),广泛性放电14例(32%),广泛性高度失律1例(2%)。结论临床高度疑似癫痫的患儿,如果常规清醒EEG监测结果正常的应重视复查睡眠EEG,以减少癫痫患儿的误诊、漏诊。

  • 标签: 癫痫 儿童 青少年 睡眠 清醒 脑电描记术 阳性 误诊
  • 简介:摘要婴儿痉挛症是婴儿期最常见的癫痫性脑病,如不能及时确诊和有效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和经济负担。脑电图出现高度节律紊乱是婴儿痉挛症的主要特点之一。如何准确可靠地应用脑电图评分方法分析婴儿痉挛症脑电图是重要的临床问题。现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脑电图评分系统及其应用,分析各种评分系统的优势和缺陷,为进一步改良脑电图评分系统,更好地发挥脑电图评分在婴儿痉挛症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癫痫 婴儿痉挛症 脑电图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电图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7月申请脑死亡判定的患者信息、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脑死亡的临床判定必须由2名以上具有判定资质的医师执行。而辅助检查则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LSEP)。判定标准参照中国的成人及儿童脑死判定指南。结果共收集77例患者信息,其中符合脑死亡诊断标准的患者共72例,年龄(42±5)岁(8~67岁),EEG的完成率为96.4%。13.9%脑死亡患者EEG存在头皮肌电伪差,使用肌松剂后EEG呈电静息状态。在脑死亡判定中,EEG的敏感性为95.8%。出现1例假阳性病例,但EEG仍预测了患者最终的死亡,可能与EEG不能显示脑干的电活动有关。结论EEG在脑死亡判定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头皮肌电伪差在脑死亡患者EEG中并不少见,必要时可使用肌松剂辅助判定。

  • 标签: 脑死亡 脑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结论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开展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的结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接受aEEG检查的患儿,分析不同疾病新生儿患者aEEG异常发生率,aEEG异常表现形式,以及aEEG异常与临床异常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本研究1 370例患儿中,aEEG异常308例,异常率22.5%。危重患儿异常率27.7%(240/868),非危重患儿异常率为13.6%(68/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P<0.01)。不同疾病aEEG的异常率前5名依次为惊厥57.1%(16/28)、小于胎龄儿48.8%(20/41)、窒息41.5%(49/118)、早产儿31.1%(92/296)、红细胞增多症29.7%(11/37)。aEEG异常的类型主要有背景活动异常229例(74.4%)、睡眠觉醒周期不明显139例(45.1%)和原始脑电异常117例(40.0%)。在308例aEEG异常患儿中,有异常临床表现者117例,占38.0%;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者191例,占62.0%。aEEG监测敏感性73.6%(117/159),特异性为84.2%(1 020/1 211)。结论住院新生儿尤其危重患儿aEEG异常率较高,且多数无相应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临床-脑电分离现象,提示对住院新生儿患者常规实施aEEG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脑损害。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新生儿 振幅整合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缺口节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对缺口节律的认识,避免过度解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就诊的伴有缺口节律的12例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并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结果最终收集12例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经分析发现脑外伤是缺口节律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骨缺损未修补2例,颅骨钛网修补8例,颅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补1例,颅骨聚醚醚酮修补1例。12例患者缺口节律的分布与颅骨异常区一致。缺口节律的脑波既可以表现为高波幅、快频率,也可以表现为低波幅、慢频率。缺口节律可以单个出现(类似尖波、棘波)。10例患者在多形性慢波的基础上夹杂尖波、棘波发放,影像学证实其合并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伤。12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史,以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3例有缺口节律的患者临床无癫痫发作5年以上,既往因脑电监测提示有癫痫性棘波,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脑电监测后给予减停药,随访3年无发作。结论颅骨修补是缺口节律的常见原因,不同电阻的修补材料导致缺口节律的波形和频率也不相同。缺口节律、癫痫样放电及其他病理性慢波活动可以同时存在,缺口节律为良性变异,无需特殊治疗。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缺口节律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意识障碍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48 h内完成aEEG及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6 h)、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外周血脑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并记录上述判读结果。以发病6个月或临床死亡为研究终点,依据儿童脑功能评分(PCPC)采用电话随访形式追踪患儿实际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aEEG、vEEG、改良GCS评分、S100β蛋白和NSE评估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的临床效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构建aEEG与vEEG、改良GCS、S100β蛋白、NSE脑功能评估方法ROC,得出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47、0.810、0.729、0.685、0.784,用于评估脑功能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Z评分法为金标准,aEEG与S100β蛋白评估脑功能预后的临床效能具有显著性差异(Z>1.96,P<0.05),与其余3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最佳截断值为评估预后标准,aEEG评估预后不良的敏感性最高(9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aEEG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具有一致性(Kappa=0.550,P<0.01)。结论aEEG对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敏感性高,与临床实际预后具有一致性,可在PICU诊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振幅整合脑电图 意识障碍 儿科重症监护室 儿童脑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气象预报质量数据可视化动态图表的开发思路及实现方式,不仅能够使界面更加美观、友好,还能实现气象预报质量的显著提高,仅供参考。

  • 标签: 气象预报 质量 数据 可视化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极高致残率,最常见的是运动功能缺损。与正常人相比,脑卒中患者在执行运动任务时的脑电图表现出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本文从任务态脑电和静息态脑电2个方面展开综述,分析了大脑皮质锁相电位运动相关皮质电位(MRCPs)以及大脑皮质非锁相电位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同步化电位(ERD/ERS),分别分析其在时域、频域及拓扑分布上的特征,以及传统静息态脑电和功能网络在运动功能评估方面的应用,旨在利用脑电技术从一个新的视角为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脑电图 运动相关皮质电位 事件相关同步化/去同步化 功能网络 运动功能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