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由血管内胆固醇结晶脱落后散落到全身血管引起,以肾脏血管受累最常见。我们报告1例脑动脉支架术后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病例,并复习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等。

  • 标签: 栓塞,胆固醇 病理学 肾疾病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
  • 简介:摘要夏科雷登结晶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裂解后所释放的半乳糖凝集素-10形成的蛋白质结晶,主要存在于慢性鼻-鼻窦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伴Th2型免疫细胞浸润疾病的病变部位中,其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通过清除或溶解该结晶,可以减轻这类疾病的症状,这一发现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夏科雷登结晶的研究历史、新进展及其对慢性鼻-鼻窦炎治疗的意义做一综述。

  • 标签: 夏科雷登结晶 鼻窦炎 嗜酸性细胞 半乳糖凝集素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软巷道修复支护技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运用。在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前提下进行了理论与实际方面的论证。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软岩 巷道 修复 支护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条件的日益复杂,所涉及的工程领域越来越多,我国的许多矿区,目前都存在着软巷道支护困难问题,并成为影响矿区发展和矿井经济技术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软巷道支护历来是巷道工程的难题,通过对软巷道的特征分析,及支护原理和方法的论述,对泉店矿回采巷道支护方式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软岩巷道 围岩 支护结构
  • 简介:摘要介绍韩国舍针法理论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朝鲜王朝中期的舍道人创制此针法,并著有《舍道人针灸要诀》。朝医舍针法以传统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在韩国针灸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医学,朝鲜传统 舍岩针法 韩国 临床应用 中外交流史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胆固醇结晶栓塞综合征(CCE)的认识。方法总结40例中国CCE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纳入研究的4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占87.5%,平均年龄(68±6)岁,均为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7.5%(35例)的患者有血管腔内介入、血管外科操作、抗凝、溶栓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包括肾功能不全36例(90.0%)、蓝趾33例(82.5%)、足趾溃疡坏疽10例(25.0%)和网状青斑6例(15%)等。25例患者检测了炎症指标,其中21例(84.0%)患者CRP升高,14例(56.0%)患者ESR升高。结论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时需鉴别CCE。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性血管炎 胆固醇结晶栓塞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P16型诺如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晶体制备。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获得GII.P16 RdRp完整基因并将其克隆至携带His-Tag 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用IPTG诱导RdRp的表达,最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His-Tag亲和层析和分子筛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分别使用体外酶催化实验和Hampton结晶试剂盒进行蛋白活性测定和晶体筛选。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体PET28a-RdRp,并大量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60 kDa的可溶性蛋白;经两次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体外酶催化实验显示RdR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多种生长条件的筛选,获得了优质的RdRp晶体。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的GII.P16 RdRp蛋白及其晶体,为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解析其晶体结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诺如病毒 GII.P16 聚合酶 活性 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滴度的结晶紫染色法,并对该法进行验证。方法基于PV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仪确定P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并验证该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分别采用建立的结晶紫染色法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测定66批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将细胞板浸泡液盲传3代,观察培养物的CPE,并通过逆转录PCR确定病毒灭活情况。结果用建立的方法测定理论滴度8.00、6.00和4.00 lgCCID50/ml的PV样品,回收率为98%~104%。细胞板内和板间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7.85%,同一工作日和不同工作日测定结果的CV分别不超过6.44%和5.27%,不同实验人员测定结果的CV不超过5.10%。该法测定PV滴度的线性范围为2.00~8.00 lgCCID50/ml。该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以不同细胞浓度(F=1.624,P=0.215)或不同培养时间(F=2.731,P=0.055)培养对PV滴度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该法与显微镜观察法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918。实验用细胞板的浸泡液在Hep-2细胞上盲传3代后,培养物未观察到CPE,逆转录PCR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建立的结晶紫染色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适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测定。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口服 龙胆紫 方法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掘进迎头向后至一部皮带机头顶、帮变形严重的情况,本文结合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5202综放工作面生产实际情况,对深部高应力软巷道二次支护技术探究,结合5202综放工作面生产实际情况介绍套棚施工工艺技术,提高巷道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分析深部高应力软巷道二次支护技术。

  • 标签: 高应力软岩 套棚施工技术 二次支护技术 工艺与要求
  • 简介:摘要嵌灌注桩施工是码头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岸线深度也得到了深度开发,现如今码头工程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并且逐渐呈多样化发展。而嵌灌注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及抗震性能,将其应用在码头工程建设中,可以有效保证码头工程质量。但是由于码头工程工况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施工难度较大,在嵌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本文就对施工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嵌岩灌注桩 难题 对策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非结晶型轻链近端肾小管病(非结晶型LCPT)是一种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相关性肾病,是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临床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多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非结晶型LCPT,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多关节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非结晶型轻链 近端肾小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部胆脂瘤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9例随访时间超过3年、资料完整的颞骨部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7岁,总结分析其病变分型、手术方式、面听神经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先天性部胆脂瘤5例,获得性部胆脂瘤34例。常见临床症状分别为听力下降(100%,39/39)、耳溢液/流脓(89.7%,35/39)以及面神经麻痹(46.2%,18/39)。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部胆脂瘤14例,其中3例采用耳蜗径路、6例采用耳囊径路、5例采用迷路径路;迷路下型部胆脂瘤10例,其中8例采用骨次全切、1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采用迷路径路;广泛型部胆脂瘤10例,其中7例采用耳蜗径路、3例采用耳囊径路;迷路下-尖型部胆脂瘤5例,其中2例采用耳蜗径路、2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行耳内镜辅助颞下窝B型径路。面神经受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泛型(6/10)、迷路上型(8/14)、迷路下-尖型(2/5)、迷路下型(2/10)。19例术中涉及面神经手术操作,3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行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面神经移位者7例。18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受累,术后14例面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7.8%(14/18)。手术多采用颞侧入路,骨导听力保存率为50.0%(14/28)。术中5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肌肉填塞并封腔处理;2例因病变粘在乙状窦和颈静脉球表面较难剥离,术中予以填塞并结扎乙状窦。术后2例患者出现面肌联动。术后随访40~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颞骨部胆脂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应根据病变类型及面听神经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 标签: 胆脂瘤 颞骨岩部 耳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锚梁镜面混凝土近几年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锚梁混凝土也采用了镜面混凝土施工工艺,目前地下厂房锚梁混凝土已建筑完成,通过采用特殊的模板工艺及浇筑振捣措施,达到了“光彩照人”的镜面效果,该施工工艺可作为抽水蓄能电站免装修混凝土推广应用。

  • 标签: 镜面混凝土模板混凝土浇筑温控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异军突起,与之相关联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也越来越多。现阶段,我国建筑装饰工程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然而从整体上来说,纵观国内整个装饰市场,装饰工程的质量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工程的装修效果不佳,造成了质量隐患,这是装饰工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建筑装饰工程 施工问题 质量控制。
  • 简介:锚梁镜面混凝土近几年在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吉林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锚梁混凝土也采用了镜面混凝土施工工艺,目前地下厂房锚梁混凝土已建筑完成,通过采用特殊的模板工艺及浇筑振捣措施,达到了“光彩照人”的镜面效果,该施工工艺可作为抽水蓄能电站免装修混凝土推广应用。

  • 标签: 镜面混凝土模板混凝土浇筑温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骨入路手术治疗3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瘤12例、颈静脉球瘤7例、脑膜瘤6例、软骨肉瘤4例、血管周细胞瘤2例、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鳞癌1例。颈静脉球瘤主要为Fisch分级C级和D级,神经鞘瘤主要为Kaye-Pellet分型B型或D型。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于颅内-骨2例,骨内8例,骨-颈部12例,颅内-骨-颈部14例。手术入路包括Fisch颞下窝A型入路(12例)、经枕入路(8例)和迷路下经乳突入路(16例)。患者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经手术修补后均好转;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脑梗死1例,出院前症状好转;出现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8~62个月),共29例(80.6%)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改善(9例)或无变化(20例);症状加重7例,其中面瘫加重3例,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4例;术后新发面瘫1例,颈静脉球瘤复发1例。结论经骨入路手术对侵犯骨及颈部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显露充分,其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相对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 经岩骨入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骨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骨入路手术治疗3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瘤12例、颈静脉球瘤7例、脑膜瘤6例、软骨肉瘤4例、血管周细胞瘤2例、转移癌2例、透明细胞癌1例、海绵状血管畸形1例、鳞癌1例。颈静脉球瘤主要为Fisch分级C级和D级,神经鞘瘤主要为Kaye-Pellet分型B型或D型。肿瘤的生长方式:局限于颅内-骨2例,骨内8例,骨-颈部12例,颅内-骨-颈部14例。手术入路包括Fisch颞下窝A型入路(12例)、经枕入路(8例)和迷路下经乳突入路(16例)。患者术后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经手术修补后均好转;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现脑梗死1例,出院前症状好转;出现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3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8~62个月),共29例(80.6%)患者术后脑神经功能改善(9例)或无变化(20例);症状加重7例,其中面瘫加重3例,后组脑神经麻痹加重4例;术后新发面瘫1例,颈静脉球瘤复发1例。结论经骨入路手术对侵犯骨及颈部的颈静脉孔区肿瘤显露充分,其肿瘤全切除及近全切除率相对较高,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颈静脉孔 经岩骨入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