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疾病(慢阻)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需要终生治疗,长期规范的吸入用药是稳定患者的治疗核心。但在慢阻患者稳定的管理过程中,其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偏低、且治疗依从差。此外,慢阻患者常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而这些合并症常涉及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存在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用药风险,影响患者预后。基于药师参与其他慢病管理的有关经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疾病学组及广东省药学会邀请呼吸学科的医师和药师,根据我国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医师-药师协作管理模式,通过医师和药师共同讨论制定了稳定慢阻医药共管专家共识。旨在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和满意度,降低急性发作率,最终提升慢阻治疗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疾病(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机制。根据病程可分为稳定和急性加重期,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易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一年内长期使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可减少急性加重风险(A级证据),至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安全和有效仍待更多的研究。现针对稳定COPD的抗生素治疗作一综述,探讨不同给药方式及抗生素种类对COPD患者的益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稳定期 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疾病(COPD)是一种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慢性疾病。尽管抗炎、联合和靶向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但COPD药物治疗仍是治标不治本。康复是COPD管理过程的核心,运动训练则是康复的基石。传统导引术具有防病和治病的双重功效。现有研究表明,呼吸导引操可使稳定COPD患者临床获益。本文将对COPD治疗现状、呼吸导引操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呼吸导引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区中医健康管理对慢阻稳定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阻稳定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中医管理组39‌例,年龄(70.77±5.91)岁,病程为(7.97±3.12)年,其中男性26‌例;对照组40‌例,年龄(70.60±5.93)岁,病程为(7.70±3.01)年,其中男性2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管理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1‌年的中医健康管理,包括建立慢阻患者中医健康管理电子档案,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吐纳、八段锦、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依据中医体质辨识的饮食指导。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管理、随访,记录管理前及管理后慢阻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慢阻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功能。结果中医管理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84.61%;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显效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75.00%,中医管理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中医管理组CAT评分为(7.46±3.28)分,急性加重次数为(4.21±2.61)次,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99±0.79)L,用力肺活量(FVC)为(2.63±0.92)L;对照组CAT评分为(10.38±4.68)分,急性加重次数为(6.03±3.00)次,FEV1为(1.66±0.65)L,FVC为(2.41±0.81)L。中医管理组CAT评分降低、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减少,FEV1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中医健康管理能改善慢阻稳定患者的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 中医健康管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呼吸操训练在慢性阻塞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7~12月收治的COPD稳定患者8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采用改良呼吸训练操。两组其他护理干预均相同。比较两组干预后3个月的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FEV1/预计值、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症状、影响、活动方面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呼吸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患者的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改良呼吸训练操 COPD 稳定期 常规呼吸训练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稳定中重度老年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就诊的稳定中重度老年COPD患者54例进行回顾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康复锻炼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及随访6个月时对入组患者测量并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慢性阻塞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并在入组时及随访6个月时对2组患者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FEV1%pred、CAT评分、mMRC、SGRQ评分和6MWD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FEV1%pred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1,P<0.001);CAT、mMRC、SGRQ和6MWD均较前略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康复组患者6MWD较前明显增加、CAT评分、SGRQ评分均较前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V1%pred较前略升高、mMRC较前略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随访6个月时2组间比较,康复组FEV1%pred、CAT、mMRC、SGRQ和6MWD均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康复锻炼可以改善稳定中重度老年COPD患者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康复 老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稳定慢性阻塞疾病(慢阻)患者10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诊断稳定慢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10年随访,对影响患者全因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稳定慢阻患者182例,中位随访时间89个月,10年病死率51.1%(93/182),呼吸系统、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为前3位致死原因。9例患者1年内死亡,173例患者稳定慢阻患者全因病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HR=1.936,95%CI:1.610~2.328,P<0.01)、入组时高慢阻评估测试评分(CAT评分)(HR=1.331,95%CI:1.049~1.689,P=0.02)及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14,95%CI:1.197~1.420,P<0.01),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组时高CAT评分(HR=1.719,95%CI:1.026~2.880,P=0.04)、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42,95%CI:1.198~1.505,P<0.01)及经CT测定的肺气肿指数(LAA%)(HR=1.062,95%CI:1.007~1.120,P=0.03)。结论高龄、入组时高CAT评分、治疗1年后CAT评分升高及LAA%分别是影响稳定慢阻患者全因死亡及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稳定慢性阻塞疾病(慢阻)患者10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诊断稳定慢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10年随访,对影响患者全因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稳定慢阻患者182例,中位随访时间89个月,10年病死率51.1%(93/182),呼吸系统、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为前3位致死原因。9例患者1年内死亡,173例患者稳定慢阻患者全因病死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HR=1.936,95%CI:1.610~2.328,P<0.01)、入组时高慢阻评估测试评分(CAT评分)(HR=1.331,95%CI:1.049~1.689,P=0.02)及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14,95%CI:1.197~1.420,P<0.01),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入组时高CAT评分(HR=1.719,95%CI:1.026~2.880,P=0.04)、随访1年时CAT评分升高(HR=1.342,95%CI:1.198~1.505,P<0.01)及经CT测定的肺气肿指数(LAA%)(HR=1.062,95%CI:1.007~1.120,P=0.03)。结论高龄、入组时高CAT评分、治疗1年后CAT评分升高及LAA%分别是影响稳定慢阻患者全因死亡及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死亡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发慢性阻塞疾病(简称慢阻)患者与老年慢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对慢阻患者进行精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相互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27例慢阻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基本资料,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早发慢阻组(51例)及老年慢阻组(276例),再分别按照体质量指数进行分层,分为6组:早发慢阻低体质量组(YL组)、早发慢阻标准体质量组(YS组)、早发慢阻高体质量组(YH组)、老年慢阻低体质量组(OL组)、老年慢阻标准体质量组(OS组)和老年慢阻高体质量组(OH组),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炎症指标、细胞因子、功能指标等。结果早发慢阻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白蛋白(ALB)高于老年慢阻组(Z=2.18,t=4.09,P值均<0.05),而吸烟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老年慢阻组(Z值分别为4.18、2.23、2.81,P值均<0.05)。在早发慢阻组中,YH组的FEV1%pred最高(70.00%±11.34%),YL组最低(39.01%±15.07%)。在老年慢阻组中,OH组的FEV1%pred最高(61.85%±1.82%),OL组最低(40.07%±2.89%)。OL组的NLR明显高于OS组及OH组(P值均<0.05),但OS组与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OH组,而OS组与OL组、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L组的ALB低于OS组和OH组(P值均<0.05),但OS组与O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患者的吸烟指数、hs-CRP与IL-6呈正相关(Rho值分别为0.13、0.56,P值均<0.05),IL-6和hs-CRP均与FEV1%pred呈负相关(Rho值分别为-0.15、-0.18,P值均<0.05)。IL-5与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Rho=0.15,P=0.007)。血清胆红素水平与FEV1%pred无明显相关。结论与早发慢阻患者对比,老年慢阻患者吸烟指数更高,功能及营养水平更差,炎症水平更高。无论早发还是老年慢阻患者,低体质量慢阻患者的功能相对更差。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人体质量指数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运动锻炼指导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工人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94例稳定COP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运动锻炼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呼吸功能与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对稳定COPD患者给予运动锻炼指导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稳定COPD患者实施运动锻炼指导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锻炼 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 运动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吸入剂模具联合视频宣教在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4例COPD稳定患者在出院前3天及出院后实施常规延续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吸入剂模具联合视频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案。并配合使用移动终端信息交流工具。结果:干预后54例COPD患者吸入剂使用的合格率及依从明显提高,CAT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模具-视频;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疾病是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预防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气道受限多呈进行发展,具有难以治愈、病程长等特点,慢性阻塞疾病全球倡议(GOLD)2020报告倡导慢阻需要进行长期疾病管理,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药物干预、吸入装置以及非药物干预等3个方面,对如何实现慢阻的长期疾病管理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稳定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包括住院、门诊、疗养)及无锡市山北街道家庭康复治疗(定期在无锡市各家医院门诊随访)的老年稳定COPD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有氧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都按照全球COPD倡议的相关要求完善常规治疗,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有氧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有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心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D)、Borg呼吸疲劳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气短临床评分、慢性阻塞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有氧运动训练8周后,有氧组6MWD、Borg呼吸疲劳分级、气短及气急症状分级、CAT、BODE指数、HAMA、HAM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6周后,有氧组患者除了FEV1/FVC以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有氧运动训练为核心的康复能够显著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简单易行,易于推广,可作为社区康复的常规手段。

  • 标签: 有氧运动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用呼吸训练器在稳定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48例稳定COPD患者进行前瞻研究。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康复治疗,试验组采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空中踏车+家庭用呼吸训练器"的锻炼方式,对照组采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空中踏车"的锻炼方式。分别在1、3、6个月末评测患者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慢性阻塞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FEV1%pred、6MWT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mMRC、SGRQ、CAT评分则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组间比较显示在6个月时,试验组FEV1%pred[(64.55±7.90)%]高于对照组[(58.65±8.49)%],而mMRC、SGRQ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比较显示试验组FEV1%pred在3个月、6个月,SGRQ评分在6个月,mMRC在6个月时均较基线有好转,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仅FEV1%pred在3个月、6个月时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稳定COPD患者坚持家庭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功能及呼吸肌功能。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康复 呼吸训练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康复治疗对中重度稳定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的静态功能、心肺运动功能、相关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0例COPD患者(中重度稳定),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除了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外,同时给予集束化康复治疗。最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的功能、心肺运动功能、炎因子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心肺运动功能[峰值运动功率(peak load)、峰值摄氧量(peak VO2)、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2% pred)、千克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分钟通气量(peak VE)],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康复组治疗后3个月较前一阶段未有改善(P>0.05),但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后3个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治疗后3、6个月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CRP、IL-6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均下降[CRP:(5.48 ± 0.91)mg/L比(6.26 ± 0.99)、(6.09 ± 0.97)mg/L,IL-6:(9.17 ± 1.04)ng/L比(10.83 ± 1.79)、(10.29 ± 1.53)ng/L](P<0.05)。康复组治疗后3、6个月CRP、IL-6、TNF-α均较前一阶段明显下降[CRP:(5.21 ± 0.87)、(5.67 ± 0.91)mg/L比(6.15 ± 0.92)mg/L,IL-6:(8.56 ± 1.17)、(10.03 ± 1.61)ng/L比(11.06 ± 2.01)ng/L,TNF-α:(7.16 ± 1.33)、(8.05 ± 1.62)ng/L比(8.97 ± 2.05)ng/L](P<0.05)。康复组治疗前后血清炎因子CRP、IL-6、TNF-α与功能(FEV1、FEV1%pred、FEV1/FVC)、心肺运动功能(peak load、peak VO2、peak VO2% pred、peak VO2/kg、peak VE)呈显著负相关(r=- 0.641~- 0.884,P<0.01)。结论中重度稳定COPD患者进行集束化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静态功能、心肺运动功能,降低炎因子水平。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集束化肺康复 心肺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访、监测指标明确督导吸入治疗是否能使慢性阻塞疾病(COPD)稳定患者获益。方法前瞻研究。共纳入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4月31日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长期使用吸入药物的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督导组各50例。2组均使用相同药物: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和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照组讲解注意事项,患者自行操作,督导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监测其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吸入装置使用错误率及急性加重率。结果(1)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技术错误,经校正后有所改善,且督导组使用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无论在督导组还是对照组,经吸入治疗后患者CAT及SGRQ评分均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督导组改善更为明显。(3)督导组急性加重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例次(18.0%)比19例次(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3,P<0.05)。结论全程督导吸入在稳定COPD患者中尤其重要,与常规吸入指导组相比,督导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吸入装置错误使用率和急性加重频率。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全程督导 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八段锦锻炼用于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并给予常规干预,如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及氧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八段锦进行锻炼。检测两组干预前后功能、血气分析及圣乔治呼吸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 min步行距离,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各项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观察组干预后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干预后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影响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观察组干预后各项圣乔治呼吸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为(442.63±14.8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17.28±13.07)m(t=7.472,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3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χ2=10.299,P=0.006)。结论药物及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锻炼可较好地改善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患者功能和血气指标,减缓其功能下降速度,提高其运动能力,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疗效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稳定期 中国传统健身气功 八段锦锻炼 硫酸特布他林 肺功能 心理疏导 饮食 氧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回授式康复指导在老年慢性阻塞疾病(慢阻稳定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慢阻稳定患者,以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常规康复指导组(简称常规组)和回授式康复组(简称回授组)。回授组实施回授式康复指导,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回授组与常规组干预前的慢阻专项自我管理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授组干预后的慢阻专项自我管理量表中情绪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管理、信息管理评分分别为(45.01±5.31)、(53.10±6.60)、(25.88±3.03)、(35.01±5.31)、(24.32±4.20)分,均高于常规组的(40.23±5.19)、(48.02±6.58)、(22.88±3.01)、(31.01±4.80)、(20.30±2.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回授组与常规组干预前的呼吸道疾病问卷修订版(AQ20-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授组干预后的AQ20-R评分为(7.22±1.08)分,低于常规组的(9.01±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回授式康复指导应用于老年慢阻稳定患者的自我管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生活质量 回授式肺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戒烟干预联合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疾病稳定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门诊随访的200例男性慢性阻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戒烟组、呼吸锻炼组及戒烟组联合呼吸锻炼组,每组50例。200例患者中失访18例,最终纳入对照组47例,戒烟组45例,呼吸锻炼组43例,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4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戒烟组和呼吸锻炼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戒烟干预和呼吸锻炼干预,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则给予戒烟和呼吸锻炼双重干预。评估患者治疗前和干预3个月后功能、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干预前,四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mMRC、CAT评分及6MW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FEV1占预计值%、FEV1/FVC、mMRC、CAT评分及6MWD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戒烟组、呼吸锻炼组及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FEV1/FVC、mMRC、CAT评分及6MWD均较干预前改善,且戒烟联合呼吸锻炼组上述指标优于戒烟组与呼吸锻炼组(P<0.05)。结论戒烟联合呼吸锻炼可以改善慢性阻塞疾病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戒烟 呼吸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