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艾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300
  • 简介:以现代激光的选择性光热作用理论为指导的皮肤激光治疗具有高效安全、方便快捷、疼痛小的独特优势,使许多以往皮肤病的顽固性疾病都有了理想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代医学美容中最有前途和魅力的部分,目前,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皮肤科都设有皮肤激光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皮肤激光中心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儿童皮肤病激光治疗基地。皮肤激光治疗实用性强,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高。但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学习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为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医学摄影等现代技术在皮肤激光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克服传统皮肤激光治疗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摄影;皮肤激光治疗;教学手段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素瘤(MM)是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可极大提高生存率。皮肤镜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盲目活检。本共识总结了不同类型MM的皮肤镜主要表现,并简要概述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旨在为MM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色素瘤 皮肤镜检查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摘要为规范非肿瘤性皮肤病的皮肤镜检查标准,国际皮肤镜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皮肤科学(非肿瘤性皮肤病)中皮肤镜术语和基本参数的标准化:国际皮肤镜协会专家共识》,该共识确定了5个标准化基本参数及31个子项,包括血管(形态和分布)、鳞屑(颜色和分布)、毛囊改变、其他结构(颜色和形态)、特异线索,并总结了它们的曾用名、组织病理学对应关系和主要涉及的疾病。本文通过介绍该共识,为未来相关中文皮肤镜术语及参数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规范皮肤镜在皮肤科学中的应用。

  • 标签: 皮肤镜检查 术语表 标准化 皮肤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为例,通过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进行调研,总结出痤疮、足癣、疣、毛囊炎、鸡眼与胼胝、日晒伤等是部队人员高发的皮肤疾病,并将调研结果应用至空军军医大学皮肤疾病课程整合工作中。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按照"系统-器官"为中心,结合军医大学的教学任务与特色,将皮肤病学、整形外科和烧伤与皮肤外科系统整合,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排。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课程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试卷考核,并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针对部队高发皮肤疾病的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满意度,可为军医院校的课程整合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课程整合 军医大学 皮肤疾病 部队高发皮肤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炎的改善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程度、疼痛性评分、舒适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性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标准化皮肤护理方案 鼻咽癌 放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和皮肤镜在基底细胞癌(BCC)术前精确评估中的价值及其与组织病理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3例BCC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36处BCC皮损的高频超声及皮肤镜检查结果。根据病理类型将病灶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超声和皮肤镜特征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超声和皮肤镜下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简单匹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高危型BCC皮损4处,低危型皮损32处。二组间的超声表现重叠大,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点状强回声和后方回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24处(75%)低危BCC病灶局限于真皮层内,4处高危病灶均累及皮下组织,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5例BCC皮损,除了临床易于发现的皮损外,超声可发现临床易被忽略的微小病灶或深度不可见的病灶。高危组和低危组BCC的皮肤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4处高危型BCC均未见轮幅样区域、乳红色无结构区、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或彩虹模式。超声下皮损内点状强回声与皮肤镜下粟粒样囊肿的简单匹配系数为36.1%,表皮层强回声不连续与皮肤镜下溃疡或糜烂的简单匹配系数为75.0%。结论皮肤高频超声和皮肤镜可以为术前判定BCC病灶的风险性提供重要信息。皮肤高频超声可显示临床易被忽略的潜在病灶。

  • 标签: 癌,基底细胞 超声检查 皮肤镜检查 肿瘤复发,局部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皮肤表面定植着众多微生物,宿主与共生微生物之间依赖免疫细胞和分子网络相互作用,建立并维持皮肤的健康稳态。发生皮肤疾病时皮肤菌群发生改变,并可能参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痤疮等的发病。本文综述生理状态下及发生炎症性皮肤病时皮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微生物群落 皮肤 免疫系统过程 炎症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中荨麻疹患者118例(39.33%),特异性皮炎患者147例(49.00%),湿疹35例(11.67%),以女性患者居多。吸入组中排名前5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7.00%)、屋尘螨(61.33%)、蟑螂(48.67%)、狗皮屑(25.67%)与禾本谷类(23.67%),食入组排名前5的变应原分别为牛奶(45.67%)、鸡蛋(42.33%)、小虾(28.33%)、蟹肉(21.67%)与黑胡椒(19.33%)。不同性别及不同疾病患者粉尘螨、屋尘螨等主要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患者这些主要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能有效寻找变应原,其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狗皮屑、禾本谷类、牛奶、鸡蛋、小虾、蟹肉以及黑胡椒为主要变应原,为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瘙痒性皮肤病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原
  • 简介:摘要探讨整形美容医学摄影规范化培训对非摄影专业人员摄影技术提升的效果。2019年1—9月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务人员17名(男7名,女10名,年龄22~29岁,平均25岁)于2019年6—8月进行医学摄影规范化培训。根据开展手术情况,取每位摄影人员培训前、后各10例患者共170例照片,对培训前、后医学摄影质量进行分类比较。由10名高级职称整形美容外科医师从取景范围规范度、体位规范度、照片清晰度、暴露规范度及照片亮度5个方面进行5分法评估,满分25分,求得均值录入数据。培训前医学摄影照片的主要问题有照片清晰度差、取景范围不合适、体位不规范及缺少特殊体位照片、暴露不规范、照片亮度不佳。通过规范化培训,医学照片质量明显提高,由培训前总分(11.42±2.10)分提升至(21.91±0.92)分(P<0.05)。对非摄影专业医学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显著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医学摄影技术,能较好满足整形美容医学临床的需求。

  • 标签: 规范化 培训 整形美容 医学摄影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2层组成。真皮成纤维细胞起源于胚胎的不同位置,包含皮肤中的位置记忆信息。真皮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注定要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特定的功能。此外,皮肤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神经等,也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作用。作者综述了皮肤结构及其与伤口愈合的关系,探讨表皮、真皮、脂肪等皮肤结构在调控损伤再生或瘢痕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寻找促进伤口愈合或提高愈合质量的方法。

  • 标签: 皮肤 成纤维细胞 伤口愈合 脂肪组织,白色
  • 简介:摘要介绍1例以皮肤破溃流脓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讨论皮损合并发热、关节肿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该病肠外表现及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

  • 标签: 脓皮病,坏疽性 结肠炎,溃疡性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皮肤屏障功能对外防范抗原物质、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袭,对内防止营养物质、水分的丢失,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狭义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的渗透屏障。广义的皮肤屏障功能包括其渗透屏障、皮肤的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免疫屏障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本文对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皮肤疾病、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常见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皮肤屏障 功能 修复 共识
  • 简介:摘要介绍1例以皮肤破溃流脓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讨论皮损合并发热、关节肿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介绍该病肠外表现及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

  • 标签: 脓皮病,坏疽性 结肠炎,溃疡性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皮肤软骨瘤是一种软骨来源的良性肿瘤,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本文报道1例4岁儿童,右颈部有一蚕豆大小的肿物,质地硬。镜下观察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皮下纤维组织内可见两处边界清楚、呈分叶状的成熟透明软骨构成的细胞岛,软骨细胞未见明显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p63阳性,Ki-67阳性指数1%,S-100蛋白阳性,p53阴性。病理诊断为皮肤软骨瘤。该疾病主要与软骨性错构瘤、骨膜软骨瘤、滑膜软骨瘤及皮肤混合瘤相鉴别。手术全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切除不完整可能导致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供皮区损伤、皮源不足等。研发组织工程皮肤实现缺损皮肤的永久性替代是一个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已被投入市场使用,但要实现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组织工程皮肤的现状,并对组织工程皮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初步探讨。

  • 标签: 组织工程 表皮 真皮 皮肤替代物 创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