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7 G玻璃灌洗术在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玻璃切除术后玻璃积血(postvitrectomy vitreous hemorrhage,PVH)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PVH 41例(50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5眼),进行睫状体平坦部27 G套管针两切口,灌洗出玻璃内积血。收集同期PVH 21例(25眼)采用玻璃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期末,观察组中视力提高者22眼(88.00%);对照组视力提高15眼(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结论27 G玻璃灌洗术治疗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PVH效果确切。

  • 标签: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灌洗,玻璃体腔
  • 简介:摘要非感染性葡萄膜炎黄斑水肿(NIU-ME)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视力损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玻璃药物注射途径能够以相对较低的药物剂量,快速控制患者眼部炎症,减轻水肿并改善视力。目前已有多种玻璃注射药物可用于治疗NIU-ME,但白内障和眼压升高为其主要并发症。由于良好的功效和安全性,玻璃药治疗NIU-ME逐渐成为全身治疗的有效替代选择,尤其是单眼患病患者。但临床实践中药物选择、药时机和联合治疗等问题仍需更多研究。NIU-ME的治疗方法多样,最终治疗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每种疗法的风险/获益比、患者的耐受性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 标签: 葡萄膜炎 黄斑水肿 玻璃体内注射 综述
  • 简介:摘要原发性玻璃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可重复多次进行,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或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缓解眼部症状的理想选择。目前主流的眼局部化疗药为甲氨蝶呤(MTX)和利妥昔单抗(RTX),玻璃注射MTX化疗的基本共识是诱导-巩固-维持治疗模式,但相关研究中有关各个阶段治疗时限和频率不尽相同。玻璃注射RTX的时间间隔范围多变,可从1次/周至1次/数月等。MTX频繁注射引起的角膜上皮病变和RTX治疗后较高的复发率是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VRL的患者,需和神经科联合治疗挽救生命,眼科治疗缓解眼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对于单独的PVRL无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者,眼科治疗需控制眼部症状,且应密切随访以及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甲氨蝶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Ozurdex)植入后患眼短期眼压变化,间接了解22G植入装置巩膜穿刺口的密闭性。方法前瞻、队列设计临床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医院眼科行玻璃植入Ozurdex治疗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52只眼,女性38例38只眼;年龄14~79岁。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43例43只眼,葡萄膜炎伴或不伴黄斑水肿29例29只眼,糖尿病黄斑水肿18例18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巩膜隧道式玻璃植入Ozurdex治疗。植入前10 min(基线)及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采用非接触气动式眼压计行眼压测量。比较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基线时的差异。基线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眼压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患眼基线平均眼压为14.85[四分位间距(IQR):11.60,17.63 ]mmHg (1 mmHg=0.133 kPa )。植入后10、30 min和2、24 h平均眼压分别为11.90 (IQR:8.95,16.30)、13.75 (IQR:9.95,16.80)、13.60 (IQR:10.95,17.20)、14.65 (IQR:12.20,17.50)mmHg。与基线时眼压比较,植入后10、30 min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P=0.002 );植入后2、24 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0.280 )。结论玻璃植入Ozurdex后10、30 min眼压降低较基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装式植入装置22G巩膜穿刺口不能立即完全闭合,应适当加强植入后短期眼压监测。

  • 标签: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眼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R者134例(134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7例(67眼),A组术毕玻璃注射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B组玻切术毕玻璃注射曲安奈德。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术后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F=653.53,P<0.001),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视力(BCVA,LogMAR)为0.79±0.29及0.69±0.23,优于B组的0.92±0.31及0.80±0.33 (t=0.69、6.03,P=0.011、0.033),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7,P=0.284)。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CMT为(290.91±78.52)μm及(263.25±58.87)μm,均低于B组的(321.74±83.92)μm及(288.88±80.97)μm (t=4.33、9.72,P=0.030、0.038)。术后3个月两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3,P=0.649)。术后3个月内,A组未观察到玻璃积血,B组观察到3例玻璃积血。结论玻璃切除康柏西普玻璃注射,可以较快提高视力,降低CMT,并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增生性 康柏西普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切除术 厚度,中心区,黄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无玻璃灌注下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理想眼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玻璃切除术后白内障55例(55眼)。将患者按白内障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7例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B组28例行传统超声乳化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放置玻璃灌注,均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及释放能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D)、眼压。结果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及释放能量:A组低于B组;术后随访A组视力优于B组,CED高于B组(均P<0.05);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玻璃灌注下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玻璃切除术后白内障较传统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视力更好、角膜内皮损伤更小。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白内障 灌注,玻璃体腔 激光,飞秒 乳化手术,超声
  • 作者: 刘菊 王怡 高萌 刘丽梅 刘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现在北京电力医院眼科 10007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3G玻璃切割术联合曲安奈德玻璃注射(IV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24例24眼和单纯玻璃切割术组25例25眼,单纯玻璃切割术组术眼仅接受23G玻璃切割术和黄斑前膜剥除术,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眼术中玻璃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2 m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眼压,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检测手术前后术眼黄斑中心厚度(CMT)和黄斑区容积;评估术后1、3和12个月BCVA、CMT和黄斑容积变化量。结果术后1个月、12个月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和单纯玻璃切割术组术眼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眼CMT值分别为(432.46±66.68)μm和(378.38±42.31)μm,单纯玻璃切割术组CMT值分别为(433.20±52.71)μm和(383.00±47.58)μm,均低于术前的(487.58±93.84)μm和(517.64±92.0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12个月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1.68±1.11)mm3、(10.68±0.91)mm3,单纯玻璃切割术组黄斑容积分别为(11.66±0.66)mm3、(10.36±0.57)mm3,小于术前的(12.86±2.24)mm3和(13.06±1.42)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单纯玻璃切割术组术后1、3和12个月与术前BCVA、CMT和黄斑容积的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组术后3眼眼压升高,占12.5%,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恢复正常。结论玻璃切割术联合IVTA治疗iERM是安全、有效的,可改善术眼BCVA、CMT和黄斑容积,但联合IVTA对术后黄斑区功能恢复并无促进作用。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腔注射 曲安奈德 黄斑区 光相干断层扫描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部分前部玻璃切割手术(PPV)治疗白内障合并重度玻璃积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白内障合并重度玻璃积血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32只眼,女性28例28只眼;平均年龄64.8岁。随机将患眼分为玻璃注射TA组(TA组)、未注射TA组(对照组),各30只眼。TA组患眼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玻璃注射TA 0.05~0.10 ml,并切除玻璃切割通道内口处部分玻璃;对照组患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PPV。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完成、后囊膜破裂、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囊袋内情况。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结果TA组所有患眼,玻璃注射TA联合部分前部玻璃切割后,眼底白色反光可清晰显示晶状体前囊膜及后囊膜,均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后囊膜无破裂,IOL顺利植入囊袋内。对照组30只眼中,未完成连续环形撕囊4只眼,撕囊过程中发生放射状撕裂,使用囊膜剪辅助完成撕囊;后囊膜破裂5只眼,其中超声乳化过程中发生后囊膜破裂3只眼、吸晶状体皮质时误吸后囊致后囊膜破裂2只眼,IOL植入睫状沟、囊袋内分别为4、1只眼。两组间连续撕囊是否成功、后囊膜是否破裂、IOL是否植入囊袋内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5.455、4.286,P=0.038、0.020、0.038 )。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均未见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注射TA联合部分前部PPV可提高白内障合并重度玻璃积血患者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前后囊膜及晶状体核的可视度,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玻璃体出血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玻璃切除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视网膜脱离患者玻切术后黄斑水肿行玻璃傲迪适植入术31例(31只眼)的资料,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眼压等。结果植入傲迪适后1、2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依次为0.72±0.31、0.56±0.27、0.55±0.28,均优于植入术前的0.89±0.35(F=34.07,P<0.05);CMT依次为(301.10±59.70)μm、(270.32±89.75)μm、(313.35±101.16)μm,均低于植入术前的(583.13±74.77)μm(F=126.69,P<0.05)。植入术后2个月眼压为(18.42±3.69)mmHg(1 mmHg=0.133 kPa)高于植入前的(15.94±2.69)mmHg(t=3.44,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或全身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傲迪适治疗玻切术后黄斑水肿可有效提高视力,减轻水肿。

  • 标签: 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除术 地塞米松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割手术(PPV)联合0.7 mg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玻璃植入治疗儿童眼弓蛔虫病(OT)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儿童OT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7.07±3.45)(4~14)岁;均为单眼发病。能配合检查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43只眼;眼压检查47只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29只眼。根据肉芽肿位置将OT分为后极部肉芽肿型(后极型)、周边部肉芽肿型(周边型)、慢性眼内炎型。根据PPV后玻璃是否植入Ozurdex,将患儿分为PPV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组(A组)、PPV联合玻璃植入Ozurdex组(B组),分别为37例37只眼、16例16只眼。两组患儿年龄(t=0.432)、性别构成比(χ2=0.117)以及BCVA(χ2=0.239 )、临床类型(χ2=0.312)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观察手术后1周和1、3、6个月眼压,末次随访时BCVA变化以及并发性白内障、黄斑前膜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随访期间患儿肥胖发生情况。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手术后1个月,A组、B组患眼眼压分别为(15.17±6.21)、(25.28±10.38)mm Hg (1 mm Hg= 0.133 kPa);B组患眼眼压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41,P=0.043 )。末次随访时,两组患眼视力改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0.053);并发性白内障、黄斑前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A组37例中,随访期间出现肥胖症状32例(86.5%,32/37)。结论PPV联合玻璃植入Ozurdex与PPV后口服糖皮质激素均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手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肥胖发生率较高。

  • 标签: 儿童 弓蛔虫病 弓形虫病,眼 地塞米松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切割手术(PPV)联合地塞米松玻璃植入剂(DEX)治疗重度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重度IMEM患者24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7只眼,女性17例18只眼;年龄(57~ 84)岁。IMEM分期为3~ 4期。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采用SD-OCT仪测量患眼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将患眼随机分为PPV组、PPV+DEX组,分别为11、14只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手术中均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剥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完毕时PPV+DEX组患眼行玻璃注入0.7 mg DEX治疗。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CMT变化。组间BCVA、CMT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3、6个月,PPV+DEX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3.974、4.639、4.453),CMT显著降低(t=2.955、3.722、4.36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个月,PPV组患眼BCVA明显提高(t=2.983、4.436),CMT显著降低(t=2.983、3.46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IMEM治疗中,DEX可加快患眼手术后早期视力恢复,降低CMT。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地塞米松 玻璃体内注射 特发性黄斑前膜
  • 简介:摘要玻璃注射引起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罕见的威胁视力的疾病,近年随着玻璃注射疾病种类和注射频率的增加,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规范玻璃注射的每一步操作是降低注射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方法。虽然目前的众多临床研究都提出了较多的预防方案去规范操作过程,但尚未达到一致共识。了解现有各种规范注射流程的关键措施,规范我国玻璃注射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对于提升眼科特别是眼底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 眼内炎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注射于健康兔眼玻璃后的视网膜毒性反应。方法实验研究。新西兰无色素雄兔24只(48只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每组12只眼。3个实验组玻璃均注射药液5 ml,分别含更昔洛韦400 μg、2 mg及5 mg,对照组玻璃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兔眼玻璃药前、后1、2、4周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测,另外于药后1、2、4周每组摘除2只兔双眼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所有数据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视野ERG Max-R a波振幅于药后1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9,P=0.04),两两比较5 mg组(140.50 μV)较对照组(165.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830,P=0.028)。Max-R b波振幅于药后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6,P=0.014),5 mg组(261.50 μV)较对照组(398.00 μV)均明显下降(χ2=-2.973,P=0.018)。30 Hz闪烁反应b波振幅于药后1、2、4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9,8.225,8.997;P=0.001,0.042,0.029),两两比较5 mg组(71.30、106.00、63.60 μV)较对照组(118.50、129.00、116.50 μV)明显下降(χ2=-4.142,-2.826,-2.713;P=0.000,0.028,0.040)。光镜下观察2 mg组药后4周、5 mg组药后2、4周视网膜组织形态出现内核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神经节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外丛状层染色较淡等异常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药后4周各实验组视网膜超微结构可见光感受器外节膜盘疏松排列紊乱,内节部分线粒体肿胀和积水变等异常改变,且依次加重。结论健康兔眼玻璃注射更昔洛韦400 μg未见视网膜功能及组织形态异常,注射2 mg和5 mg后可见一定视网膜毒性反应,5 mg更显著。提示临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时应选择有效的最小剂量,最大限度避免视网膜毒性反应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9-285)

  • 标签: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 更昔洛韦 玻璃体内注射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玻璃注射抗VEGF药物在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孕早期是胎儿器官生成、血管发育的重要时期。现已有研究证明了VEGF在维持胎儿和胎盘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其水平缺失及下降会影响胚胎发育,导致流产。鉴于抗VEGF药物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造成系统性副作用,因此关于孕期玻璃药的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总结分析现有关于孕期使用玻璃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23例病例报道,有3例患者经贝伐单抗治疗后流产。提示临床对孕期患者使用抗VEGF药物时应谨慎,并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眼部副作用和全身副作用的可能性,在决定是否在怀孕期间使用药物时,应该考虑暴露的时间与血管发育关键期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物的全身暴露情况。目前临床缺乏孕期抗VEGF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的大样本量研究,其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分析。

  • 标签: 孕妇 血管生成抑制剂/副作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健康兔眼玻璃单次注射更昔洛韦的安全剂量范围,并观察兔眼玻璃连续注射不同剂量更昔洛韦的视网膜毒性。方法将10只健康新西兰无色素兔平均分为5组,每组各2只兔。每组分别往兔眼玻璃注射更昔洛韦1 mg/0.025 ml、2 mg/0.025 ml、5 mg/0.025 ml、10 mg/0.025 ml及0.025 ml生理盐水(对照组)。干预1周后对兔眼行超广角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暗适应条件下测定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最大混合反应(Max-R),明适应条件下测定视锥细胞反应(Cone-R)和30 Hz闪烁反应(30 Hz-R)。将24只健康新西兰无色素兔随机分为小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对照组和大剂量实验组、大剂量对照组,每组6只兔,以右眼为实验眼。大剂量实验组兔眼连续注射更昔洛韦2 mg/0.025 ml,1次/周,共4次。小剂量实验组兔眼注射1 mg/0.025 ml更昔洛韦,诱导期为2次/周,共4次;维持期为1次/周,共2次。大剂量对照组、小剂量对照组兔眼玻璃分别注射0.025 ml生理盐水。每次注射前1 d及末次注射后1周行全视野ERG检查,暗适应条件下测定Max-R,明适应条件下测定Cone-R和30 Hz-R;注射前1 d及末次注射后1周行OCT检查;末次注射后1周处死各组实验兔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结构。不同时间Max-R、Cone-R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30 Hz-R振幅比较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健康兔眼玻璃单次注射1 mg或2 mg更昔洛韦1周后未见超广角眼底照相、OCT、ERG异常结果。健康兔眼玻璃单次注射5 mg更昔洛韦1周后可见眼底血管堵塞、视网膜前出血,ERG可见Max-R、Cone-R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30 Hz-R振幅略有下降。健康兔眼玻璃单次注射10 mg更昔洛韦1周后还可见视网膜坏死、渗出性改变,OCT提示坏死区域视网膜组织水肿、层次不清,ERG可见Max-R、Cone-R的a波和b波振幅以及30 Hz-R振幅明显下降。连续注射更昔洛韦1周后,小剂量实验组、大剂量实验组兔眼视网膜均未见出血、渗出;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连续,未见视网膜水肿或其他结构异常。与大剂量对照组、小剂量对照组比较,连续注射更昔洛韦1周后大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兔眼ERG的暗适应Max-R a波(Z=-0.160、0.000)和b波(Z=-0.321、0.000)、明适应Cone-R a波(Z=-0.641、-0.641)和b波(Z=-0.321、-0.160)振幅以及30 Hz-R振幅(Z=-0.321、-0.1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实验组、小剂量实验组兔眼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玻璃连续注射更昔洛韦1、2 mg均未对健康兔眼造成明显视网膜毒性。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玻璃体内注射 药物毒性 最大耐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行ROP筛查并诊断为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3眼病变复发,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切割术,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并发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