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素应用于分娩期协调性乏力的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新庄孜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自然分娩并在分娩期出现协调性乏力的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静脉滴注素并配合精心护理,评价产妇分娩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50例产妇分娩效果:优为40例,良为5例,差为5例,优良率为90.00%(45/50);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满意为35例,较满意为15例,差为0例,满意度为100.00%(50/50)。结论在分娩期产妇出现协调性乏力时,使用静脉滴注素并配合精心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 标签: 自然分娩 宫缩乏力 心理疗法 护理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素预防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乏力表现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参照组给予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产后1、3、5 d子宫底下降高度,产前及产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3、5 d子宫底下降高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中,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素,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提高临床治疗疗效,药物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马来酸麦角新碱 缩宫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治疗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高于对照组的68.0%(3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99±10.87)min,对照组为(60.98±8.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腹围、高分别为(216.85±16.85)mL、(356.19±25.71)mL、(98.56±5.86)cm、(35.17±2.33)cm,均少于或小于对照组的(485.29±28.41)mL、(596.38±34.18)mL、(108.59±2.65)cm、(38.45±4.19)c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652、65.325、16.584、3.256,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28.0%(14/50)(χ2=12.032,P<0.01)。结论子宫捆绑术治疗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缝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子宫捆绑术 缝合术 子宫 产科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枣庄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74例足月妊娠引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素引产,观察组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素引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诱发临产时间、引产成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引产成功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0.27%(26/37);诱发临产时间为(12.05±4.25)h,剖宫产率为8.1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18.54±5.16)h、35.14%(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7),低于对照组的32.43%(12/37),P<0.05。结论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在采用素的同时应用宫颈扩张球囊进行引产,一方面能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另一方面可缩短诱发临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与产后并发症率。

  • 标签: 妊娠 足月 引产 宫颈扩张球囊 缩宫素
  • 作者: 王盈红 周玥 王静 高尚啸 秦静 朱晓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淮安妇幼临床学院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江苏淮安 223002,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淮安妇幼临床学院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江苏淮安 223002,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淮安妇幼临床学院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淮安 223002,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淮安妇幼临床学院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江苏淮安 223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与使用素引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使用素引产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素使用情况将孕妇分为低剂量组(素总量≤5 U,73例)、中剂量组(素总量5~7.5 U,52例)、高剂量组(素总量7.5~10 U,28例);另选择100例同期未使用素自然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纳入对照组。记录各组孕妇围产期指标及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统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00%(3/100)、4.11%(3/73)、5.77%(3/52)、17.86%(5/28),高剂量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均P<0.05);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OR=1.470,95%CI:1.113~1.941)、素使用(OR=1.624,95%CI:1.055~2.500)是新生儿黄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0.840,95%CI:0.689~1.024)是新生儿黄疸发生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引产过程中大剂量使用素与新生儿黄疸发生有关,临床上应注意控制素用量以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 标签: 黄疸,新生儿 缩宫素 引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施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麦角新碱联合素,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素。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P<0.05。分娩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与分娩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麦角新碱联合素,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和出血量,稳定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麦角新碱 缩宫素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 作者: 邱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新邵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 邵阳422900
  • 简介:目的:研究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住院治疗的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患者中选取9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照组实施腔填纱术。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不含术后2h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呕吐、腹腔疼痛、便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不含术后2h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低(P<0.05);术后呕吐、腹腔疼痛、便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乏力性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背带式缝合;宫缩乏力;剖宫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列克治疗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汾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米索前列醇组与安列克组,每组35例。米索前列醇组采取米索前列醇片治疗,安列克组采取安列克肌肉注射或体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产后2、24 h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安列克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米索前列醇组(82.86%,29/35),P<0.05;安列克组产后2、24 h出血量依次为(204.34±33.21)、(266.54±52.10)ml,均少于米索前列醇组的(345.29±29.48)、(401.48±55.4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安列克治疗可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同时可减少产后出血量。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安列克 米索前列醇 疗效 安全性
  • 作者: 杨华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江口县中医医院,贵州江口554400
  • 简介: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1)和研究组(n=41),常规组采用素治疗,研究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素治疗。对两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分娩后宫持续时间、分娩后恶露持续时间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为(180.15±43.51)ml、产后24h出血量为(265.84±66.20)ml,常规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为(365.14±59.40)ml、产后24h出血量为(354.69±71.85)ml,研究组患者产后2h、24h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分娩后宫持续时间为(3.85±1.19)h、恶露持续时间为(12.16±4.96)d,常规组患者分娩后宫持续时间为(1.65±0.99)h、恶露持续时间为(22.40±7.29)d,研究组患者分娩后宫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后利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素,可以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患者出血量,且分娩后宫持续时间较长,恶露持续时间较短,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益母草注射液;缩宫素;剖宫产;产后出血
  • 作者: 刘爱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恩施市中心医院产科,湖北 恩施 445000
  • 简介:目的:探析双球囊扩张、欣普贝生及素促分娩宫颈成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取的36例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A组采用双球囊扩张,B组采用欣普贝生,C组采用素,比较三组的分娩结局、引产情况、新生儿情况、宫颈成熟度。结果:A组和B组的阴道分娩率、临产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组和B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的体重、5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素相比,双球囊扩张和欣普贝生的生促宫颈成熟度更高,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成熟;双球囊扩张;缩宫素;欣普贝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Lynch缝合术联合体注射或母臀肌注射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1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B-Lynch缝合术联合素母臀肌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B-Lynch缝合术联合体注射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χ2=4.000,P=0.046。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第一次月经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t=10.260、3.309、10.213、49.026、7.172、33.534,P<0.05)。结论与B-Lynch缝合术联合素母臀肌注射比较,B-Lynch缝合术联合体注射能够缩短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的手术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第一次月经恢复时间,能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出血 前置胎盘 缝合术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前静脉注射纳布啡用于抑制初产妇疼痛的价值。方法选择适宜且自愿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4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宫颈口扩张2~3 cm。胎儿未见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70):纳布啡组(N组)和常规组(C组),在硬膜外腔穿刺术前10 min N组静脉注射0.1 mg/kg纳布啡(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记录硬膜外穿刺术相关项目:时疼痛程度(NRS评分)和镇静-躁动程度(Riker评分),穿刺术时间、孕产妇满意度、一次性穿刺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N组硬膜外穿刺术中痛NRS评分和Riker评分降低(P<0.05),且NRS评分均<6分、Riker评分均为4分,硬膜外穿刺术时间缩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升高,神经异感及误入血管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前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初产妇疼痛且肢体无燥动,有助于硬膜外穿刺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纳布啡 脊椎穿刺 分娩疼痛 镇痛,产科 镇痛,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FoLey导尿管联合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来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初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区组随机化方法(以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产妇给予FoLey导尿管联合素引产,对照组产妇给予单纯素引产。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宫颈Bishop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8.62±1.25)分比(4.56±0.85)分,(7.09±1.13)分比(4.60±0.86)分],且观察组产妇干预后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62±1.25)分比(7.09±1.13)分](t=6.091,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78%比86.67%)(χ2=3.873,P=0.049);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比17.78%)(χ2=4.050,P=0.044)。结论FoLey导尿管联合素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 标签: 妊娠末期 FoLey导尿管 缩宫素 宫颈成熟 引产 宫颈Bishop评分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欣母沛、卡贝素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与研究组(38例)。常规组采用欣母沛、卡贝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氨甲环酸联合欣母沛、卡贝素治疗。比较两组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总量、纱布填塞率、转手术率及子宫切除率;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持续时间[(3.28±0.54)h]长于常规组[(1.96±0.32)h],恶露持续时间[(6.15±1.20)d]短于常规组[(9.52±1.44)d],阴道出血总量[(698.75±120.20)ml]少于常规组[(805.97±145.86)ml],纱布填塞率(15.79%,6/38)和转手术率(2.63%,1/38)低于常规组(37.84%,14/37;21.62%,8/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8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较分娩前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均较分娩前升高,且研究组PT、APTT均短于常规组[(11.60±1.71)s比(14.25±1.82)s;(24.60±4.71)s比(32.25±5.82)s],FIB高于常规组[(5.61±0.89)g/L比(4.52±0.7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欣母沛、卡贝素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可促进康复,减少纱布填塞和手术,调节凝血功能,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氨甲环酸 欣母沛 卡贝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使用素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孕妇的产程时限及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VBAC孕妇共331例。按照产程中是否使用素分为素组(83例)及非素组(248例),分析产程中使用素对产程时限及母儿结局的影响;进一步对素的不同使用剂量进行分组,分为小剂量组(<4.0 mU/min,44例)和中剂量组(4.0~18.0 mU/min,39例),分析产程中使用不同剂量素对产程时限及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1)是否使用素孕妇的产程时限及母儿结局的比较:素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非素组(P均<0.01);两组的分娩方式、会阴损伤及产后出血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素组的新生儿ICU(NICU)入住率明显低于非素组(P<0.05);而两组的胎儿窘迫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使用不同剂量素孕妇的产程时限及母儿结局的比较:小剂量组孕妇的产程时限(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会阴损伤、产后出血率分别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儿窘迫率、NICU入住率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使用素与VBAC产程时限延长有关,当欠佳时可逐渐增加素用量以达到有效(最大剂量应小于20 mU/min),并不增加阴道助产率,也不影响母儿结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分娩的正常产妇48例为对照组,分别取两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进行分析测定,对两组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出血量、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测定发现,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对照组大于观察组(P<0.001),观察组收缩频率及活动力均较对照组低(均P<0.001);对照组出血量为(286.71±56.38)ml,观察组为(597.84±87.62)ml,观察组出血量更大(P<0.001);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平滑肌组织中GPX1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NF-κB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对子宫平滑肌中GPX1水平及NF-κB水平进行有效调节,能够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进而抑制乏力性产后出血,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妇 子宫平滑肌组织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 NF-κB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作者: 阿力亚·尼比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克州人民医院产科,新疆 阿图什 845350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提高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研究以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为观察对象,从2022年3月-2023年2月间筛取30例进入研究,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实行集束化护理(观察组,n=15),一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15),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产妇产褥病、失血性休克、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6.67%(1/15)低于对照组20.00%(3/15),(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推荐参考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模式;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母乳喂养率;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引产产妇应用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孝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68例,按照促宫颈成熟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素促宫颈成熟,观察组予以宫颈双球囊扩张与小剂量素促宫颈成熟。回顾性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结局以及随访半年时产妇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341,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5.904,P<0.05),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527,P<0.05),产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χ2=5.247,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产妇性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双球囊扩张联合小剂量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可促宫颈成熟,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与产妇并发症,且能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引产 足月妊娠 促宫颈成熟 宫颈双球囊扩张 小剂量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药时机对阴道分娩产妇乏力性产后出血情况和经济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西安市西航医院妇产科住院,阴道分娩并存在乏力性产后出血倾向的9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时机分为A组(30例,在胎儿娩出后,即刻给予20 U素静脉滴注,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体肌肉注射)、B组(3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20 U素静脉滴注+20 U体肌肉注射及按摩子宫等物理和化学治疗无效,产妇出血量达到200 ml时,加用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体肌肉注射)、C组(30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20 U素静脉滴注+20 U体肌肉注射及按摩子宫等物理和化学治疗无效,当产妇出血量达到400 ml时,加用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体肌肉注射)。评价三组止血效果,记录产妇产后2、24 h出血量及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所需经济成本。结果A组止血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B组(70.00%)与C组(60.00%),B组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产妇产后2、24 h总出血量均显著少于C组,A组少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26.67%)显著低于B组(53.33%,P<0.05)与C组(56.67%,P<0.05),B组与C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B组(26.67%,P<0.05)与C组(36.67%,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以上不良反应均为轻症,均自愈,未特殊用药;A组治疗过程中所需经济成本(1 530.92±128.93)元,B组(1 475.84±92.15)元,C组(1 491.81±105.24)元,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阴道分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胎儿成功娩出后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且不增加经济成本。

  • 标签: 氨丁三醇 用药时机 阴道分娩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泉丸是由乌药、益智仁和山药组成的,出自《魏氏家藏方》,原名"固真丹",在《魏氏家藏方》方后服法中提到"嚼茴香数拾粒,盐汤或盐酒下",但后世古籍传抄过程中常与另一首同名方相混淆,大多数《方剂学》教材也陈陈相因,未提及"嚼茴香数十粒"。经考证发现,泉丸中运用茴香可增强全方尿作用。《方剂学》教材再版时应遵照原版古籍,在煎服法中注明"嚼茴香数十粒"。

  • 标签: 缩泉丸 茴香 《魏氏家藏方》 方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