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张雪影 李莉娅 蒲婧哲 张亚中 杨青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 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12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合肥 230012 安徽道地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皖贝母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的指纹图谱及化学计量分析模式,为其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2.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和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年版)对9批皖贝母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批次皖贝母的指纹图谱,并确定了21个共有峰,初步指认出12个共有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可将9批皖贝母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皖贝母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较好体现皖贝母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为皖贝母的质量评价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皖贝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指纹图谱 相似度 化学识别模式
  • 简介:摘要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采用三维体表成像原理实时获取体表图像,通过与参考图像比较,可完成治疗前位置验证、治疗中实时监控和门控治疗等功能。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技术,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颅内、头颈、胸腹部、乳腺、四肢以及儿童肿瘤的治疗,应用研究进展包括更少体表标记、更少束缚固定、更安全碰撞预测和更准确实时追踪方面。

  • 标签: 光学体表引导放疗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自适应光学(AO)技术能够实时测量和校正波前像差,使光学系统能适应外界条件变化,保持良好光学性能,在眼科领域逐渐受到关注。AO技术可以根据波前像差进行验光,提高主客观验光的效率和准确性;消除人眼像差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为视神经功能评价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改善视知觉学习训练的效果,为特殊人群提供视力保健和治疗方法;模拟和预测术后视觉效果,为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个性化方案选择提供依据。AO与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等结合,可以实现实时眼底成像和视网膜血管成像,提供更高的视网膜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分辨更精细的视网膜血管以及视锥细胞细节,表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拓扑和变形,其在眼后节激光手术、青光眼诊断与随访、色盲和视网膜生理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就AO技术原理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和光子学/方法 验光 角膜波前像差 自适应光学 视功能 视觉模拟 视网膜成像
  • 简介:摘要在个人身份信息验证中,生物识别技术因其方便、可靠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手的识别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基于手的识别方式,包括静脉识别、手势识别以及纹路识别,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种识别方式,总结了基于手的识别方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 标签: 手背静脉,手掌静脉,手指静脉,手势,指纹,掌纹
  • 简介:摘要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是依据人类手指静脉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会吸收近红外线,而使用近红外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本文介绍了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及其优势和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探究分析了现阶段该技术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

  • 标签: 手指静脉 特征识别 静脉图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光学成像,能够对活体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层析成像。随着OCT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大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期肿瘤成像,从而对肿瘤复杂的生理、细胞和分子改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OCT的临床前研究已经阐明了肿瘤生物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方面,而OCT的临床应用正在彻底改变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检查方法,OCT技术可实现肿瘤的术中成像,提供有意义的图像资料,将为肿瘤的诊断、分级、边界判定提供巨大的帮助。

  • 标签: 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前瞻性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聚谱成像(spectral focused imaging,SFI)及光电复合染色成像(variab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VIST)对于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同一技术方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将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白光组和新光学染色组,采取序贯检查方式(白光→新光学染色或新光学染色→白光),分别记录两组先行白光或先行新光学染色检查时的内镜诊断结果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皱襞肿大、结节性胃炎和弥漫性发红5个方面进行内镜胃癌风险评分。结果共入组病例合计419例,白光组208例,新光学染色组211例。结合内镜及病理学结果,对胃内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期癌病变,白光组检出率分别为:28.9%、40.4%、64.9%、17.8%、0.5%、0.5%,新光学染色组检出率为:30.8%、42.7%、62.6%、15.2%、2.8%、0.5%,检出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内镜诊断各类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胃黏膜萎缩的诊断白光组分别为92.9%、61.3%、74.0%、61.9%、92.7%,新光学染色组(SFI模式)为94.4%、64.5%、77.3%、66.4%、94.0%;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白光组为68.1%、72.6%、69.7%、82.1%、55.2%,新光学染色组(VIST模式)为87.1%、89.9%、88.2%、93.5%、80.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结果为金标准,对HP感染判断,白光组为90.2%、84.3%、87.4%、86.8%、88.2%,新光学染色组为92.6%、77.1%、85.4%、82.2%、90.1%;胃癌风险评分≥4分的病例,新光学染色组高危病变的占比更高(P<0.05)。结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白光内镜;以胃癌风险评分为工具进行精查胃镜有助于胃癌前病变的检出;国产内镜新光学染色技术对胃癌前病变及HP感染诊断效能与进口内镜相近,是发现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新光学染色技术 萎缩 肠上皮化生 胃癌风险评分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管壁的各层组织微结构,无需组织活检即可达到类似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有创操作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对于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OCT关于肺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人类视网膜黄斑区富含黄斑色素(macular pigment,MP),MP对视网膜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且与人类视功能密切相关。MP水平可通过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来评估。研究表明,MP的减少或缺失对多种眼科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MPOD的测量在相关全身疾病(如Sjögren-Larsson综合征)的诊断、管理和治疗中同样发挥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61-66)

  • 标签: 黄斑色素 黄斑色素光学密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在个人身份信息验证中,生物识别技术因其方便、可靠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手的识别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基于手的识别方式,包括静脉识别、手势识别以及纹路识别,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种识别方式,总结了基于手的识别方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 标签: 手背静脉,手掌静脉,手指静脉,手势,指纹,掌纹
  • 简介:摘要在个人身份信息验证中,生物识别技术因其方便、可靠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手的识别技术,重点介绍了几种基于手的识别方式,包括静脉识别、手势识别以及纹路识别,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种识别方式,总结了基于手的识别方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 标签: 手背静脉,手掌静脉,手指静脉,手势,指纹,掌纹
  • 简介: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支付方式都变得多种多样,阿里巴巴旗下一款名为“支付宝”的软件甚至被国外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线下支付已经成为了人们每天离不开的科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网络计算机图像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在高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的对图像的识别和信息提取,这种技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安检、签到、考勤等确认身份的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身份确认的失误率。然而,线下支付技术同样需要简单的身份识别系统,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在线下支付中的应用也就越来多。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支付时存在的身份确认失误;另一方面使人们的财产安全得到更加牢固的保障。笔者在本文中针对人脸识别技术和线下支付系统简要的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在线下支付系统中得发展与应用。希望为未来两项技术的发展中提供有力的知识理论和经验建议。

  • 标签: 人脸识别 图像处理 线下支付 系统应用
  • 简介:摘要磁性特征是纸币的重要防伪特征之一,但传统的鉴别技术仅对纸币在特定部位的磁性特征进行鉴别,没有达到全幅面鉴别的水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性能的纸币全幅面磁性特征鉴别方法。首先,利用高性能的磁性传感器获取纸币全幅面的磁性特征,形成纸币的磁图像;然后,利用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算法提取纸币磁图像全幅面的鉴别性特征;最后,将测试纸币和标准真币的磁性特征进行对比来鉴别纸币的真伪。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纸币全幅面的磁性特征鉴别,具有很强的鉴别能力。

  • 标签: 纸币鉴别 磁图像 改进的局部二值模式 特征提取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纳米金的研究已获得了长足进步,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部分金纳米颗粒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金纳米棒因其特殊的光学特性及光热治疗潜力更是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从金纳米棒的光学特性与主要应用两方面进行综述:金纳米棒具有较好的表面可修饰性,可通过表面配体交换进行表面修饰以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其光热特性可通过调节长径比来进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峰的调节,实现近红外光激发。这些特性使金纳米棒在生物大分子检测、生物体内实时成像、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金纳米棒为载体,加以不同靶向分子修饰,可提高其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将化学疗法与光热疗法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将金纳米棒与干细胞或某些特异生物分子结合,形成杂交金纳米棒体系,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金纳米棒 光学性质 成像 光热治疗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数量快速增长,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指导和优化PCI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进行精准PCI不可或缺的工具,但OCT在我国的使用率仍较低且不规范。鉴于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价值及我国的应用现状,专家组总结了既往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建议等,形成了规范及推广OCT在中国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广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对于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精度的提高作用。方法收集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行大分割放疗的颅内转移瘤患者19例,采用头颈肩联合开放式面罩固定。第一次治疗使用体表标记线辅助摆位(简称标记线摆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六维位置校正后采集体表轮廓作为后续治疗的参考图像。后续治疗分次随机分为标记线摆位(85分次)和光学体表引导摆位(简称光学摆位,101分次)。每分次治疗时均记录光学体表监测数据并采集CBCT图像进行验证。比较采用两种摆位方法患者的六维误差数据,用x¯±s表示。在采用标记线摆位的分次,比较光学体表监测和金标准CBCT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相关性,Bland-Altman法检验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两种位置验证方式的左右、头脚、腹背3个方向平移误差以及俯仰、翻滚、旋转3个角度的旋转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70、0.78、0.75、0.85、0.77(P<0.01),且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呈正相关,六组数值95%一致性限度范围分别为-0.29~0.19 cm(左右)、-0.25~0.25 cm(头脚)、-0.27~0.19 cm(腹背)、-1.76°~1.76°(俯仰)、-1.54°~1.60°(翻滚)、-2.18°~1.69°(旋转),均<3 mm/3°。与标记线摆位相比较,光学摆位三维误差从(0.35±0.16)cm降低到(0.14±0.07)cm。结论光学体表监测误差和CBCT误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光学摆位可减小开放式面罩固定下颅内转移瘤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

  • 标签: 开放式面罩 光学体表引导 放射疗法,大分割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甲状腺术中存在较高的甲状旁腺损伤或误切可能,如何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是甲状腺手术的难点之一,而实时识别是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基础。近年来,甲状旁腺识别的临床转化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近红外光检测甲状旁腺的自发荧光、近红外光检测增强荧光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光学切片技术方面。甲状旁腺自发荧光能协助识别甲状旁腺,增强荧光能协助发现甲状旁腺并判断甲状旁腺血供是否受损、指导是否自体移植,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能直接区分甲状旁腺和周围组织。甲状旁腺识别技术的转化研究进展将有助于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减少损伤。

  • 标签: 甲状旁腺 荧光光度测定法 近红外光成像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医疗"和人脸识别技术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脸识别产业不断成熟,人脸识别在医院管理、辅助医疗、疫情防控等医疗领域得到初步应用。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在实践中带来了误差风险、技术破解风险、隐私风险、平等风险、滥用风险等问题,严重威胁群众的人身及财产权益,亟需法律界对此作出回应。作者在总结人脸识别技术在医院具体应用方向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人脸识别法律规制的路径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当立足技术研发、强化医疗机构"守门人"责任、健全法律体系与加强司法引领的建议,以完善人脸识别技术的法律规制,减少医疗机构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中的侵权风险,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人脸识别 信息保护 法律风险 隐私保护 医疗应用
  • 简介:摘要文字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字符的技术,文字识别是模式识别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是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要处理大量的文字、报表和文本。文字识别可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并且提高处理效率,在50年代的时候开始探讨一般文字识别方法,研制出了光学字符识别器。到了60年代研制出了采用磁性墨水和特殊字体的实用机器。而到60年代后期时候,出现了多种字体和手写体文字识别机,这时候的识别精准度和机器性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 标签: 背景 方法 内容及步骤
  • 简介:摘要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SGRT)是一套采用光学跟踪捕获患者的体表信息,记录和纠正患者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的零辐射图像引导系统。为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必须对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因此,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组织专家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内容涉及:SGRT的定义和基本原理;SGRT的配准算法;SGRT的测量方法和类别;SGRT的质控要求;SGRT的放疗规范。

  • 标签: 放射疗法 质量控制 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放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