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或避免肝移植术中输注异体血的系列血液管理改进策略对受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成人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输血分为无输血组(21例)和输血组(28例)。无输血组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6.3±11.6)岁;输血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4.3±14.2)岁。所有患者术中采用急性血液稀释、低中心静脉压、血液回收等麻醉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随机选取2019年1—7月未采取输血管理策略的40例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8.9±14.1)岁。收集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三组移植术后早期的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²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无输血组与输血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出血量分别为(454.2±271.3)、(673.6±333.4)、(890.3±346.7)ml;q=-6.342、-5.286,P值均<0.05]。无输血组ICU住院时间短于输血组和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分别为(36.4±9.1)、(44.3±14.9)、(58.2±21.1)h;q=-4.432、-3.824,P值均<0.05],术后第7天无输血组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56.8±32.1)U/L比(89.6±45.6)U/L;q=-3.358,P<0.05]。结论以不输血肝移植为目标开展多学科输血管理技术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肝移植术中出血量,并有助于避免外科输血,且有利于受者术后早期恢复。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自体 患者血液管理 无输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例"零输血"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血液保护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风险评估,控制心率血压、镇痛镇静避免夹层破裂;术中充分保暖、回收术野血液;术后避免心率血压波动,减少渗血,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保证肾脏替代治疗时的抗凝安全,避免血液浪费。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过渡到手术,术中及术后输注预贮式及回收式自体血200~1 200 ml,未输注异体血。1例患者术后引流多,当天及第1天引流量1 450 ml,予自体血输注联合止血药物使用,血红蛋白能维持在80 g/L之上;2例患者并发低氧血症,予序贯高流量给氧;2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未出现非计划性下机。7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通过精细的血液保护护理,可以减少对异体血的依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血液保护 零输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例"零输血"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血液保护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风险评估,控制心率血压、镇痛镇静避免夹层破裂;术中充分保暖、回收术野血液;术后避免心率血压波动,减少渗血,监测凝血指标,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保证肾脏替代治疗时的抗凝安全,避免血液浪费。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过渡到手术,术中及术后输注预贮式及回收式自体血200~1 200 ml,未输注异体血。1例患者术后引流多,当天及第1天引流量1 450 ml,予自体血输注联合止血药物使用,血红蛋白能维持在80 g/L之上;2例患者并发低氧血症,予序贯高流量给氧;2例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未出现非计划性下机。7例患者经积极处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通过精细的血液保护护理,可以减少对异体血的依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血液保护 零输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ABO-HDN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接受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MGT检验,记录配血、直抗类型与交叉配血、血清交叉配血、放散液交叉配血等情况。结果共实施400次交叉配血,其中MGT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296、248次不和,MPT血清、放散液分别出现12、20次不和;除MPT交叉配血外,直抗阳性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格率均高于直抗阴性(P均<0.05)。MGT、MPT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GT、MPT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GT有利于提高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准确性,对确保此类患儿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微住凝胶技术 输血前检验
  • 简介:摘要美国的输血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是围绕其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提出的6种核心能力开展和评估。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展示了美国输血医学专科医师的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建议我国加强输血科专科医师相关医学知识的培训,建立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和考核方式,完善现有的输血培训制度,为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输血科专科医师培训提供思路。

  • 标签: 美国 输血医学 专科医师培训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重度创伤患者首次输血时间用血情况及预后分析,以探讨规范大量输血协议(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 MTP)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重度创伤73例。以重度创伤患者从受伤到患者输注血制品的时间差为Δt,根据Δt将患者分为首次输血4 h内组(n=26)和大于4 h组(n=47),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总量。采用入院后的首次血常规﹑TEG﹑传统凝血等指标及Δt对73例重度创伤患者28 d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不同预后重度创伤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患者以28 d死亡区分,42例为死亡组,其余31例为存活组,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血小板(PLT)、纤维蛋白聚合功能(Angle)、血小板聚集功能(MA)、纤维蛋白原(Fb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则明显增高(P<0.05或P<0.01);73例重度创伤患者有26例首次输血时间4 h内,而47例在首次输血大于4 h,比较发现首次输血4 h内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总量明显减少(P<0.01),病死率也明显降低(P<0.05)。73例重度创伤患者凝血相关指标判断28 d病死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Fbg是患者28 d病死率的风险因素(P<0.05),Δt是28 d病死率的保护因素(P<0.05),其他指标对重度创伤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重度创伤患者Δt预测28 d死亡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74(95%CI,0.653~0.895)(P<0.01);Fbg预测的28 d生存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16~0.854)(P<0.01)。结论4 h内首次输血可以明显降低重度创伤患者的28 d病死率和减少血制品的使用,Δt和Fbg分别对28 d死亡和生存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规范的MTP体系建设对于提高重度创伤患者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公立医院 快速反应小组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1.5%~2.5%。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TTTS,并结合产前胎心监护、产后胎盘灌注以及文献复习,以期加深对于急性TTTS的认识。急性TTTS多发生于两胎儿脐带附着位置较近的病例,因此,孕期应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脐带附着位置的检查,对于脐带附着位置较近的病例,孕晚期和围分娩期应加强胎儿监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RBT)和非限制性输血(LBT)对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早产儿贫血,并接受红细胞输注(RBCT)治疗的26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根据采用的RBCT策略,将其分为RBT组(n=147)和LBT组(n=117)。对2组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输血治疗及住院情况,以及输血相关疾病发生率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RBT组早产儿累计接受RBCT量及次数,输血后血红蛋白(Hb)与血细胞比容(HCT)升高幅度,以及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及住院时间分别为90.0 mL(70.0~120.0 mL)、2次(2~2次)、(63.0±21.2) g/L、(17.5±6.2)%、10 d(3~18 d)、16 d(9~22 d)及31.0 d(23.0~38.0 d),均多于、高于、长于LBT组的80.0 mL(62.5~110.0 mL)、2次(1~2次)、(51.9±23.2) g/L、(13.8±7.1)%、0(0~3 d)、6 d (2~14 d)及17.0 d(9.5~26.5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34、P=0.033;Z=—3.588、t=4.053、t=4.532、Z=—8.925、Z=—6.714、Z=—7.351,均为P<0.001)。②RBT组早产儿输血后肝功能损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5.2%(37/147)、29.3%(43/147),均高于LBT组的18.8%(22/117)、3.4%(4/11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31、P=0.008,χ2=30.785、P=0.001)。2组早产儿输血后红细胞增多症、肾功能损害、医院感染(NI)、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内出血(IVH)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贫血采取LBT策略的疗效优于RBT。

  • 标签: 红细胞输注 贫血 限制性输血 非限制性输血 治疗结果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输血的15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共输血5 184例次,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输血类型、输血时间、是否有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以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详细记录,血库每周汇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结果输血5 184例次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2例次,发生率2.16%,其中变态反应68例次(1.32%),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44例次(0.85%),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102/4 350)比1.20%(10/834),χ2=6.899,P=0.009;3.06%(98/3 200)比1.42%(14/984),χ2=7.767,P=0.005];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0/2 126)比1.70%(52/3 058),χ2=8.356,P=0.004];年龄<18岁和≥18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259)比2.21%(109/4 925),χ2=1.295,P=0.255]。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输血 变态反应 发热
  • 简介:摘要为培养高素质输血医学专业人才,构建输血医学本科实习新模式。本研究自2013年从检验医学本科专业中招收输血医学定向实习生,从师资团队、轮转岗位、实习内容、综合素质等方面,建立有针对性的输血医学定向实习教学新模式。通过定向实习新模式的培养,输出了基础知识扎实、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输血医学专业人才。输血医学定向实习模式的建立有利于高素质输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对输血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输血医学 输血医学教育 定向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每组30例。自体输血组采用自体贮存式输血方案,异体输血组采用异体输血方案。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术前和术后3 d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自体输血组术后出血量为(9 897.42±215.37)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23 081.87±546.23)mL(t=122.990,P<0.05);自体输血组异体输血量(954.32±143.42)mL,少于异体输血组的(10 474.18±376.87)mL(t=129.310,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血红蛋白(106.32±12.19)g/L、红细胞比容(0.39±0.19),均高于异体输血组[(86.18±3.25)g/L和(0.34±0.14)](t=8.744、11.633,均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3 d D-二聚体[(5.45±1.29)mg/L]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3.42±2.41)mg/L]均低于异体输血组[(8.56±1.47)mg/L和(21.30±3.64)mg/L](t=8.710、9.887,均P<0.05)。自体输血组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低于异体输血组[36.67%(11/30)](χ2=7.954,P<0.05)。结论自体输血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效果较好,且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剖宫产术 前置胎盘 输血,自体 组织相容性 手术后出血 血红蛋白类 红细胞比容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方便有效的计算淋巴水肿脂肪抽吸减容术中失血量的方法,以建立术中自体血输注阈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淋巴水肿而进行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和手术相关信息,分析术中吸脂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患者体质量等因素对术中失血量的影响,构建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比较医生记录和公式计算的失血量之间的差异,并建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阈值。结果共收集1 136例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患者资料,男65例,女1 071例,未输血组年龄中位数56岁,输血组55岁。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术中吸脂总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均与术中失血量呈正相关(Spearman系数分别为0.590、0.584、0.560、0.520,P<0.01)。Hemoglobin balance公式计算的理论失血量为(753.0±418.2) ml,根据失血量计算值得到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y(ml)=0.082×吸脂总量+365,根据公式计算出需进行自体血回输的吸脂量阈值为2 900 ml。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种便于应用的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术中的失血量计算方式,建立了脂肪抽吸手术进行自体血回输的阈值,从而确立了患者需要尽早输血的指征。

  • 标签: 输血,自体 脂肪抽吸 失血量 输血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在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到2019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与试验组(n=5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行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哮喘控制有效率与复发率、哮喘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及护理2 w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w后试验组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提升,并且试验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与哮喘控制有效率明显较高,复发率明显较低,哮喘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在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 居家自我护理 哮喘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输血高需求危险因素,为实施及时有效临床干预以减少输血量积累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运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15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术期红细胞输注<5 U共100例设为对照组,围术期红细胞输注≥5 U共54例设为观察组;分析导致高需求输血原因、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术前贫血比例及术中失血量分别为85.19%(46/54)、48.15%(26/54)、(1 127.92±350.70)mL,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37.00%(37/100)、21.00%(21/100)、(296.47±98.31)mL(χ2=6.17、7.40,t=7.54,P<0.01,P=0.03,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96%(34/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00%(33/100)(χ2=9.16,P=0.00);两组住院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血小板计数(PLT)为(190.47±73.48)×1012/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9.00±65.17)×1012/L、输血前的(234.31±92.07)×1012/L(t=4.26、5.33,均P<0.01);两组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为(1.06±0.15),显著高于输血前的(0.94±0.12)(t=2.78,P=0.03);观察组患者输血后血清K+水平为(3.97±0.42)mmol/L,显著低于输血前的(4.21±0.37)mmol/L(t=4.01,P<0.01);两组输血后血清C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和贫血是导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高需求输血出现可能危险因素;高需求输血发生主要因术后出血造成,同时还可引起术后凝血功能、血清离子水平紊乱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

  • 标签: 食管 贲门 消化道肿瘤 输血 临床指标 凝血功能 疾病 贫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度肝脏外科同一肝移植小组进行的103例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受者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分为大量输血组(≥12 U)40例和非大量输血组(<12 U)63例,比较分析两组受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前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结果大量输血组和非大量输血组在性别、年龄、血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诊断、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指标与术中大量输血存在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为Y=3.545-0.112×HCT-0.009×PLT+0.005×DBIL。其预测值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1.4%,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为0.514,即Y≥0.514时则可能发生术中大量输血。结论肝移植受者术前HCT、PLT和DBIL可以作为术中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模型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标签: 肝移植 输血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构建对临床护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构建后43名护士以及3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实施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构建前的43名护士以及300例患儿进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专科技能掌握情况,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情况以及患儿父母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科技能掌握合格率为100.00%(43/43),高于对照组的90.70%(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发生率分别为0.33%(2/300)、1.00%(3/300)、0.33%(1/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8/300)、3.67%(11/300)、3.0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父母满意度为95.67%(28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67%(27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的构建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患儿跌倒坠床、皮肤损伤、留置针非计划穿刺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父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儿科护理专科敏感指标 满意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论述护理循证实践在临床开展面临的问题,并建议从组织文化建设、教育培训、实施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和突破。

  • 标签: 循证实践 问题 文化建设 教育 实践
  • 简介:摘要论述护理循证实践在临床开展面临的问题,并建议从组织文化建设、教育培训、实施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和突破。

  • 标签: 循证实践 问题 文化建设 教育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甲状腺癌患者118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8%低于对照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甲状腺癌手术 常规性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注册的护理相关试验的特征,分析护理相关研究的设计类型、实施单位、资金来源和研究领域等特点。方法检索ChiCTR数据库中的护理相关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25日。对注册护理相关试验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护理相关试验319项,其中268项试验的注册状态为预注册,51项为补注册。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北京市的试验注册数量≥25项。经费来源主要是院校资金,其次依次是地方财政、自筹和国家财政。注册的试验中,RCT有239项(74.92%),27项为多中心临床试验,有53项试验使用了盲法,277项试验通过了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领域分布广泛,主要为肿瘤、脑卒中和糖尿病等。结论ChiCTR注册护理相关试验的数量呈递增趋势,但研究分布存在地区不均衡性、高级别基金资助比例不高等情况,需要相关人员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研究登记管理和经费支持等多个方面提高护理的科研水平。

  • 标签: 护理研究 临床试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