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个交通工具的配件日新月异,其中有一种设备——车窗升降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使用频率也是车内各个设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之一。因此,车窗升降器在整个车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车窗升降器的声音、速度以及质感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舒适度。此文,我将详细的解释升降器的含义,分析主要的几种车窗升降器的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等。并且将他们进行相应的比较,从而寻找到最优的组合结构,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 标签: 臂式玻璃升降器 升降结构 绳轮式结构 轨道式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起病急,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人群密集,容易导致流感的传播和暴发。为指导我市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流感防控工作,北京市疾控中心编写了《学校托幼机构流感防控指南(试行)》,内容包括晨午检规范、流感疫苗接种、疫情报告及处置、消毒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供我市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参考。

  • 标签: 流感 学校 托幼机构 防控指南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药领域科研机构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促进科研成果信息的有效利用。方法建立中医药领域科研机构的名称词表,总结中医药领域机构名称的规范化规则,采用词表与规则相结合的方法对机构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结果构建了全国580家三级以上中医医院、25所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及17所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机构名称词表,对文献题录中的机构名称字段规范化处理结果进行2次人工抽查核对,计算平均准确率、召回率及综合评价指标值分别为99.5%、96.4%、97.9%。结论采用的基于机构词表与规则相结合的机构名称规范化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可为中医药领域文献题录机构名称规范化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药机构 词表 规则 规范化
  • 简介:摘要小儿推拿技术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小儿推拿从业者技术操作。依据教材、古籍和文献资料,通过德尔菲问卷及专家共识的方法制订小儿推拿技术规范。本规范涵盖了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常用穴位的定位操作及功效主治、小儿推拿的诊疗规范(适应证、禁忌证、慎用证、操作步骤与方法)等。

  • 标签: 规范 医疗机构 小儿 推拿 技术规范
  • 简介: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及其他与用药有关的有害反应进行监测、识别、评估和控制。"药物警戒贯穿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其核心思想是防控用药风险,保障患者与公众安全。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是药物警戒活动的关键参与方,其药物警戒体系构建是国家药物警戒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正值我国药物警戒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为推动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国内药物警戒监测机构、相关学术团体、高等医药院校、杂志社和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发起,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共同研讨,集思广益,辨析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用药安全和药物警戒等的重要理念以及前沿发展,编写了《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专家共识》,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 标签: 药物警戒 医疗机构 风险管理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着眼疾控机构改革,分析探讨青年职工岗位成长成才情况,为促进青年职工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本调查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例,对近三年来入职的青年职工岗位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结果90.0%的同志谈到了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部署;100%的青年职工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现工作岗位符合所学专业的占96.0%;能胜任现在工作的占100%;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较高占到76.0%;在能力提升方面83.0%的职工更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结论青年职工对疾控事业职业愿景认识到位,投身疾控的志向明确,职场规划较清晰,岗位适配度高,立足岗位锻炼和成长情况良好。要进一步确立青年职工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在科所管理、业务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予以充分关注。

  • 标签: 疾控中心 人才 青年职工 岗位
  • 简介:摘要在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领域里,移动结构的分析和探究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因为作为移动机器人,那它的很多功能或是完成任务的基础均是由一个良好的移动机构组成的行驶系统。所以本文主要对智能机器人的移动机构在避障中的表现作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 标签: 智能机器人 移动 设计
  • 简介:摘要质量风险管理(QRM)是对产品整个生产周期内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评审的系统化过程。通过QRM的方法和工具,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和工序中的高风险环节,可以有效保障产品质量。目前,QRM已被制药行业广泛用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过程中,但是其在采供血机构中应用较少。笔者拟通过对QRM理论的介绍,并且结合QRM在烟台市中心血站的应用实践,对采供血机构实施QRM的前景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采供血机构中质量管理体系(QMS)的有效运行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 采供血机构 血液安全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我国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发展和使用现况的基础上,构建规范化的妇幼保健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和医院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全面总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同时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三甲妇幼保健机构和部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使用现况进行调查。采用德尔非法,由来自3个省、10个县市区的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函询论证,初步拟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通过专家函询,以Donabedian的三维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全面考虑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确立符合现阶段需求的规范化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构建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组成的妇幼保健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兼具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妇幼保健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进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借鉴。妇幼保健机构的护理质量管理研究

  • 标签: 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现状,分析医防融合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2020年6—7月,以某市16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对机构的基本信息和医防融合评价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医防融合评价指标分为事实性调查和感受性调查两部分。此外,就基层医疗机构医防融合的现状对32位相关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对数据资料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描述性分析和分类提取分析。结果经信效度检验,调查数据的可靠性良好;事实性调查提取3个公因子,分别为组织管理、信息管理与绩效考核分配;感受性调查提取2个公因子,分别为工作方式和人员培训。某市在组织管理和工作方式方面医防融合程度较低,其中,已制定医防融合规范的机构占比为53.8%,居民健康信息共享很及时的机构占比仅为41.4%。结论某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防融合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未来应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医防融合工作规范和协作机制,提升医务人员的医防融合意识,提高信息化水平,搭建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和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新服务模式。

  • 标签: 卫生保健调查 医防融合 基层医疗机构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中药在我国医疗机构中使用广泛,由于中药常被认为"天然无毒",不合理应用现象较为常见,如重复用药、配伍禁忌、长处方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联用不适宜等。中药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中药用药安全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中药饮片处方审核系统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医院设置中药临床药师岗位,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研究,可进一步提高中药用药的安全性。医疗机构应不断探索中药用药安全的管理经验,提高中医药学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草药 中药调剂学 药学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9—12月,笔者参与了苏州大学与德国柏林Pflgewerk养老机构针对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课程研发与智慧化养老的交流项目,在学习与交流期间,德国完善的居家照护体系,先进适老辅具的研发与运用,系统规范的照护员培训课程,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氛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安宁疗护中心令笔者印象深刻。本文结合学习交流活动的亲身经历,思考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足,希冀为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长期照护体系,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国际教育交流 德国柏林 养老机构 见闻分享
  • 简介: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其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安全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避免必定会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建材检测机构作为检验建筑工程质量的专业机构之一,其检测工作的质量与准确性同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具有直接联系。为此,要想保证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提升施工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建材检测机构的投入,从根本上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而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把关。

  • 标签: 建材检测机构 质量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Naomi Fulop和Angus Ramsay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成功的机构及其管理者如何通过构建文化和基础设施改善医疗服务。

  • 标签:
  • 作者: 赵春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1-08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00
  • 简介:新冠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气溶胶传播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所以早期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治工作的关键点,而完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为早期检出、早期隔离争取时间,从而减少传染性发病风险,遏制疫病的扩散。我院对进入院区人员按如下流程处置:

  • 标签: 医疗机构;新冠病毒;筛查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现状。方法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0日,选择江苏省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制备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邮件向上述14家机构的成分制备科负责人发送江苏省输血协会血液制备专业委会制定的《江苏省血站成分血制备情况调查表》,对其工作模式、设备配制、工作关键控制点(CCP)信息化开展、人员配置情况,以及2017-2019年主要成分血制备量进行调查。结果对这14家采供血机构成分制备科的调查结果如下。①工作模式:以血液制备+待检库为主要工作模式,占7/14。②血液制备设备配置:离心机、血液成分分离机、速冻机、融化箱、红细胞处理机、无菌接驳机的配置率均为14/14,而病毒灭活柜、白细胞过滤监测仪、贴标签机的配置率分别为13/14、5/14和4/14。③成分血制备流程中,CCP信息化开展情况:全血离心、全血分离、血浆速冻、血浆融化4个CCP信息化开展率均为14/14,其余CCP信息化14家均未完全开展。④成分血制备:2018和2019年这14家机构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及洗涤红细胞的制备量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59%和6.84%、3.85%和1.38%、4.97%和8.34%、11.88%和19.10%。⑤人员配制:截至2019年12月,这14家机构成分制备科在职工作人员总计为179人,其中以初级专业技术职称(63.7%,114/179)、本科学历(65.4%,117/179)、20~35岁的年轻(66.5%,119/179)及女性(84.9%,152/179)工作人员为主。结论江苏这14家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量逐年增加,成分血制备全流程CCP信息化建设尚未完全开展。为满足当前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成分血制备工作需要,应提高工作人员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水平。

  • 标签: 血液 血液制备 工作模式 设备配置 信息化 人员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修改建议。方法自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搜索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相关文献并查阅相关国家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于2020年6—12月,对7省份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调研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和不同岗位医师进行座谈与专题访谈,了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现状及修改建议;梳理上述资料形成对我国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的修改建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结果我国诊疗科目设置存在标准不统一、服务内容多重交叉、编号规则不明确等问题。可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病种清单和技术清单,采取服务项目为主导的新型诊疗科目设置方式;或根据存在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调整设置编号和类别,将其分为临床类、口腔类、中医类、医技类和综合类5类分别设置一级和二级诊疗科目。结论从诊疗科目发挥的功能来看,不应将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完全等同于行政许可项目,应对其进行定期调整或备案。由于现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已实施多年,且已经成为医疗机构科室设置、绩效考核等的关键参考依据,因此建议结合存在问题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

  • 标签: 诊疗工作管理,医学 医疗机构 诊疗科目 设置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