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的住房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在房产买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不动登记。不仅是人们正式获取房屋居住权和使用权的依据,也是对我国房地产秩序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不动登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不动登记的对策建议,以确保不动登记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新时期 不动产登记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十年来,鲍曼不动杆菌越来越严峻的耐药性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其固有的和获得性的耐药性,使其对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导致治疗选择非常有限,常常预后不佳。目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有效数据来指导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尤其是肺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治疗的最新进展、正在研究的新型药物以及有前景的非抗菌药物疗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动杆菌属细菌的生长抑制现象。方法2020年12月10日自河南省省立医院神经内科1例危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到1株可抑制其他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命名为SL-A.baumannii。为进一步探究该抑制现象,收集40株不动杆菌分离株,比较抑制作用的发生率、分离株的同源性关系、药敏特征、蛋白质聚类分析等。结果对SL-A.baumannii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等位基因gltA、gyrB、gdhB、recA、cpn60、gpi和rpoD编号为33、12、40、26、48、54和5,将其原始数据上传到PubMLST数据库后,获得了新的型别号ST-2442。该新型别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SL-A.baumannii对36株不动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0株、皮特不动杆菌3株、洛菲不动杆菌2株、沃森不动杆菌1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0%(36/40);受其抑制的这36株分离株中全敏感型18株(50%)、多重耐药菌16株(44.44%,含全耐药菌2株、泛耐药菌11株)、其他耐药型2株(5.56%)。结论SL-A.baumannii(PubMLST/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据库/编号:6942)这一新型别(ST-2442)的鲍曼不动杆菌野生分离株对不同耐药表型的不动杆菌属细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不动杆菌,鲍曼 抑制 不动杆菌属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其易产生耐药性及植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导致的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医师的极大挑战。因此,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生物膜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此文从细菌生物膜的角度归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讨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调节因素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概述了亚致死剂量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成的影响,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所致感染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防控耐药菌株传播提供参考。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耐药性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b)在环境中分布广泛,该菌具有膜孔蛋白、荚膜多糖、磷脂酶、外膜囊泡和铁摄取等多种毒力因子,且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能力显著,产生耐药酶、作用靶点改变、外排泵系统、膜通透性改变、产生生物被膜等多种耐药机制,表现出对环境和抗菌药物的极强适应力。本文对Ab的致病因子、耐药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致病因子 机制
  • 简介:摘要数字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当前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赋予建筑工程领域的跨时代革新产物。在此笔者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预判,未来数字测量领域因为自动化、信息化的融入能全面提高传统测量工作中的效率、和数据精度。最终在结果输出多样化的范畴下,充分满足不同场合的业务需求。

  • 标签: 建筑工程 测量 数字化 技术
  • 简介:摘要文章分析工程测量中采用GPS控制平面测量精度的提高方式,对影响GPS控制高程测量精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提高GPS控制高程测量精度的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工程测量 GPS 平面精度 高程精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患儿临床分离的311株菌株耐药性,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和非CRAB组;选取与CRAB密切相关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检测,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进行组间对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1株菌株对应166例患儿(男101例、女65例),年龄范围为1月龄至14岁。重症支气管肺炎[66例(39.8%)]、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8例(16.9%)]、外伤 [17例(10.2%)]是常见的原发病。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提示,AB对替加环素敏感度最高(280/311,90.0%),阿米卡星(250/311,80.4%)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93/311,62.1%)随后。但多数AB对环丙沙星(247/311,79.4%)、氨苄西林(244/311,78.5%)和头孢他啶(245/311,78.8%)具有耐药性。311株菌株中有82.6%(257/311)为CRAB,65.9%(205/311)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CRAB组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三代头孢使用≥7 d、其他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率及介入性操作概率均高于非CRAB组[26.2%(34/130) 比8.3%(3/36)、43.8%(57/130)比22.2%(8/36)、47.7%(62/130)比13.9%(5/36)、46.9%(61/130)比 22.2%(8/36)、75.4%(98/130)比50.0%(18/36),χ²=5.169、5.533、13.383、7.082、8.631,P=0.023、0.019、<0.01、0.008、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培养AB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OR=3.179,95%CI 1.247~8.107,P=0.015)和介入性操作(OR=5.107,95%CI 1.446~18.042,P=0.011)为CRAB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PM、OXA-24基因在CRAB和非CRAB 中均有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9.2%(116/130)和86.1%(31/36)、77.7%(101/130)和72.2%(26/36),均P>0.05];而VIM及OXA-58基因在两组中未检测到。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在CRAB中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CRAB(均P<0.01)。结论在PICU临床总检出AB中,CRAB和MDRAB所占比例高;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度较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及介入性操作是CRAB菌株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CRAB相比CRAB存在高表达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OXA-23和OXA-51及外排泵相关基因AdeA、B、C、F、G、H。

  • 标签: 儿童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 外排泵相关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发生的一起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5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流行期间科室收治的其他4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均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61.2岁,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机械排痰可能是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工的手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与患者一致。结论此次神经外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护工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CRAB感染患者暴露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暴发 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利用仪器法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08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4.7%。科室分布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ICU、呼吸内科、肿瘤科、神经外科及综合科。抗生素中仅有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于50.0%(耐药率为0.3%),其余的耐药率均高于50.0%。结论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积极开展其耐药性检测,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用药方案,加强手卫生、环境物表管理,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家医院血流和脑脊液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98例住院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感染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根据感染可能的来源,分为医院感染组和社区感染组。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侵袭性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儿中男56例、女42例,发病年龄8(2,24)月龄,62例(63%)来自农村。87例(89%)为血液感染,12例(12%)为脑膜炎(1例同时合并血流感染)。66例(67%)接受了侵袭性操作或手术,54 例(55%)接受了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CRAB组24例、CSAB组74例。CRAB组患儿起病年龄低于CSAB组[4(1,9)比10(4,24)月龄,Z=-2.16,P=0.031],CRAB组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接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合并肺炎及发生不良预后的比例均高于CSAB组[6例(25%)比 4例(5%)、18例(75%)比36例(49%)、17例(71%)比 17例(23%)、6例(25%)比4例(5%),χ2=5.61、5.09、18.32、5.61,均P<0.05]。医院感染组77例、社区感染组21例。医院感染组患儿在院内感染高危病房住院的比例、住院时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种类、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地区居住(OR=8.42,95%CI 1.45~48.88)、先前机械通气(OR=12.62,95%CI 1.31~121.76)、先前的抗菌药物治疗(OR=4.90,95%CI 1.35~17.72)是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SAB菌株庆大霉素耐药率为20%(13/6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而CRAB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20/20)、头孢吡肟(23/23)、派拉西林(17/17)、美罗培南(23/23)和亚胺培南(24/24)耐药率均为100%,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高达42%~96%。结论我国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数为医院感染。侵袭性CRAB感染患儿预后更差,分离到的CRAB菌株耐药率高。农村地区居住、先前机械通气和先前抗菌药物治疗是侵袭性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院感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侵袭性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有限范围内处理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瓣的不动区,进行面部多层次剥离悬吊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采用有限范围内剥离SMAS瓣不动区的方法开展面部除皱术110例,其中男1例,女109例,年龄46~72岁。术中皮瓣剥离范围与经典的除皱范围相似,SMAS层的处理范围集中在颧颊部的不动区。以轻拉SMAS瓣能看到鼻唇沟的深度和走行角度改变、口角提升、口周垂肉上移为剥离到位的标准。每剥离1 cm的SMAS瓣,进行1次动态评估。如果能观察到鼻唇沟的深度和走行角度随着牵拉而发生改变则停止向内剥离,对于不动区的处理停止;否则继续向内剥离。最后,按经典的多层次悬吊原则,达到面部年轻化的目的。术后对患者主观满意度、局部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调查。结果本组110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主观满意率为94.5%(104/110),其中十分满意61例,满意43例,可接受2例,不满意4例。所有患者均表示眉下垂、鼻唇沟、口角位置、口周垂肉、皮肤质地情况有改善。术后早期并发症为局部血肿4例(3.6%)。远期并发症为耳前、耳后瘢痕过宽或增生3例(2.7%)、耳垂移位2例(1.8%)、颞部切口无毛发区过宽1例(0.9%)。结论SMAS瓣不动区的有限剥离对除皱手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影响,可以实现并维持较好的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 标签: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面部 解剖 悬吊
  • 作者: 历磊 孙亚斌 王玉正 王锦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 简介:摘要心理痛苦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要来自于受挫的心理需求。其特征是对自我及其功能的消极变化的感知,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绪。心理痛苦常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有关,被认为是自杀过程的核心,更高的心理痛苦水平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对心理痛苦的测量评估在门诊筛查、临床治疗、危机干预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心理痛苦的识别和自杀风险预测的准确性,经过二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十余种测量心理痛苦的方法可以纳入临床风险评估。传统的评估方法较多基于Shneidman对心理痛苦的定义及其自杀理论,用于测量心理痛苦的强度和频率。近年来自杀模型和理论的发展,为心理痛苦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最新的评估方式趋向于更简短、便利的操作,或呈现心理痛苦的具体临床特征。此外,主题统觉测试、视觉模拟量表、疾病和自我的图示表征测量、结构化访谈等形式,弥补了自我报告的局限性。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神经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在特殊人群和跨文化群体等多元环境中的应用。

  • 标签: 心理痛苦 测量与评估 心理健康 自杀
  • 简介:摘要测量技术是实现铁路安全、舒适运营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测绘信息化、测绘新装备的发展和铁路建设需求,铁路测量规范不断发展。另外,随着现代高速铁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国家对于社会的铁路工程建设也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和精力,对于铁路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的要求也在随着我们的社会科学进步的发展而越来越提高,铁路的工程测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铁路的测量准确度的把握和提升,本文就是从铁路设计、施工、运营角度论证铁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提出新的铁路工程测量模式,阐述改变目前铁路工程测量流程和方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 标签: 铁路测量 模式 改革方案
  • 简介:摘要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测距技术、空间技术、GPS定位测量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铁道工程测量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国家加大西部经济建设投入,一带一路的启动,铁道工程建设项目大规模的增加,对铁道工程测量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 标签: 铁道工程测量 测量技术 测绘仪器。
  • 简介:摘要测量技术是实现铁路安全、舒适运营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测绘信息化、测绘新装备的发展和铁路建设需求,铁路测量规范不断发展。另外,随着现代高速铁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国家对于社会的铁路工程建设也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和精力,对于铁路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的要求也在随着我们的社会科学进步的发展而越来越提高,铁路的工程测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铁路的测量准确度的把握和提升,本文就是从铁路设计、施工、运营角度论证铁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提出新的铁路工程测量模式,阐述改变目前铁路工程测量流程和方式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 标签: 铁路测量 模式 改革方案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a)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等条件致病性革兰氏阴性菌导致的院内感染,给医疗卫生管理和人类生命健康带来极大挑战。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及细菌毒力的增加亟需新的治疗策略应对。Ⅵ型分泌系统(type Ⅵ secretion system, 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一种保守"分泌装置",能够以接触依赖的方式将效应蛋白注射到其他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实现抗菌和抗宿主功能,与细菌的环境适应性、竞争力及宿主内定植能力密切相关。T6SS基因簇由核心基因、效应基因以及相关基因组成,其编码的T6SS效应蛋白存在高度多样性,在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T6SS介导的细菌间竞争、宿主内定植、接合质粒相互作用以及T6SS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研究T6SS相关抗菌活性、毒力和耐药等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Ⅵ型分泌系统 鲍曼不动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