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下,在养儿防老、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今天,没有完善的特份制度作保障,想把所有的财产赠送给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外人”,不啻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将不可避免地使得死者的遗赠自由受到家庭乃至社会舆论的强大阻力,当事人意志自由原则只能让位于公序良俗原则。

  • 标签: 特留份制度 法定继承 遗嘱自由 扣减权 中国 继承法
  • 简介:"特份"制度的产生源于对遗嘱自由的限制,当今世界各国不仅都在立法上对于遗嘱自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从法律上规定被继承人应当为配偶和其他近血亲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趋势.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我国立法应该怎样构建合理的遗嘱继承制度,从而保护配偶和其近血亲继承人的利益,是立法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有关这一问题的立法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 标签: “特留份”制度 立法 遗产份额 血亲继承人 遗嘱继承制度 《继承法》
  • 简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高龄农民工群体而言。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打拼多年,归乡后如何找寻精神家园?记者近日在四川、浙江、江西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

  • 标签: 农民工群体 高龄 两难 困境 返乡农民工 精神家园
  • 简介:<正>一人在判决宣告以前犯罪的,应当按照我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而为了正确适用数罪并罚,就必须将形似罪,实为一罪或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逐一进行研究,以免对它们用数罪并罚的办法来处理。想像的罪就是形似罪,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是为了正确适用数罪并罚需要认真研究的情况之一。而法规竞合与想像的罪极为相似,为了将想像的罪研究清楚,需要将法规竞合一并加以研究。因而,这里将法规竞合与想像的罪放在一起探讨。

  • 标签: 法规竞合 数罪并罚 想像 罪名 我国刑法 犯罪行为
  • 简介:<正>随着海峡两岸民众的频繁往来,大陆公民和台湾同胞在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案例也日渐增多,这给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保护两岸人民的合法的民事权益,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必要对两岸有关的法律制度加以研究.基于此,本文拟就海峡两岸继承法中的特份制度作一些分析比较,并就完善大陆继承法中的特份制度谈几点浅显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同仁.

  • 标签: 特留份制度 被继承人 应继份 遗产 继承法 法定继承人
  • 简介:<正>流氓犯罪是一种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它的犯罪客体常常是复杂客体,它的犯罪故意常常很不具体,尤其是在流氓集团和结伙犯罪中,共同故意的内容很不明确,各个行为人在进行流氓活动中的随意性很大。所以流氓犯罪活动常常触犯其它罪名。在定罪量刑中,罪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从对流氓罪的审判实践来看,在罪问题上值得研究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流氓犯罪行为造成了重伤、死亡的结

  • 标签: 犯罪行为 犯罪分子 流氓集团 流氓罪 犯罪活动 行为人
  • 简介:本文阐述了电信法中不对称管制的概念、法理学依据和规范结构,提出了认定歧视的标准和反向歧视的概念,分析了不对称管制措施的反向歧视特征及其合宪性,探讨了制定不对称管制措施的立法权。不对称管制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反向歧视措施,虽然形式上为特定法人设定了"不平等的"义务,但由于法人人格权仅具有财产意义,且该措施属于促进竞争的公共利益行为,故其并不侵犯法人的平等权。其作为形式上"不平等"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规范,立法权属于国家立法,而非政府立法。

  • 标签: 电信法 不对称管制 歧视 科技法
  • 简介:[案情]被告人曹旭光在担任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稽查大队四中队税务稽查员期间,于1997年11月在查处上海和力建材有限公司偷逃国税过程中,以不予查处此事为条件,向该公司索要金额为人民币163400元的支票一张,并由曹解入法定代表人为张益强,但实际由被告人控制的上海顺天物资公司的帐户。此外,被告人曹旭光以支付回扣的方式,用支票支付和力公司的经办人金德华回扣16000元。嗣后,被告人曹旭光按事先与和力公司的约定,隐藏了该公司偷逃国税的举报材料,对该公司偷逃国税的行为不予查处,致使不征应征税款人民币37996497元。本案争论的焦点是被告人曹旭光利用职务便利,索取贿赂并不征应

  • 标签: 受贿罪 徇私舞弊不征税款罪 数罪并罚 案例分析
  • 简介:法学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和产出法学专业人才这样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司法实务部门所用,实际上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供需关系。这种关系同样应符合经济学中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这是两者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但目前的现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职业的供需关系处于不对称的失衡状态,供需矛盾突出。应立足于供求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组织法学教育,实现与司法职业之间的最大均衡。

  • 标签: 法学教育 司法职业 供求关系 供需矛盾
  • 简介:经《刑法修正案(九)》修正,采“分则个罪立法模式”的我国刑法中的竞合条款已基本呈现类型化和规模化,即基本形成“从一重处断”条款、“从特别规定”条款和“数罪并罚”条款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基本扭转了我国竞合(罪)体系建构“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三元分立表明立法区别对待想象竞合、法条竞合与实质竞合的基本立场。“从一重处断”条款,主要应作为想象竞合犯处置原则之规定,但也可能是交差关系法条竞合和牵连犯等多行为处断一罪之处置原则的表征。对三分的竞合条款的解读也表明,应当以实质的一罪、处断的一罪和实质的罪为基本框架建构我国竞合(罪)体系。

  • 标签: 竞合条款 从一重处断 想象竞合 交差关系 法条竞合 多行为处断一罪
  • 简介:针对《两高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在适用第3条对受贿罪和渎职罪并罚时,为避免双重评价,受贿行为不应再作为渎职罪中的"徇私"情节从重或加重处罚;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及"情节严重"之认定,也不应再以渎职犯罪行为及其严重后果为依据。渎职罪牵涉到其他犯罪的共犯的,在适用解释第4条对其罪问题进行分析、认定时,需将渎职罪专章规定的特殊性与共犯理论、想象竞合的法理结合在一起考虑,并在职务行为和非职务的参与行为之行为的认定中,应用义务犯之法理。

  • 标签: 渎职罪 罪数 受贿罪 渎职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