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犯罪学康树华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寻求犯罪原因,探索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犯罪之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犯罪学形成的历史与现状犯罪学,英语Criminologg,在词源学上,一般认为它是拉丁文Crimen(犯罪、罪行)和希腊文Lo...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预防犯罪 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 犯罪社会学 犯罪现象
  • 简介: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发表了《契约无效或不成立之损害赔偿》一文,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概念,从而推翻了传统契约法无合同便无责任的立论。之后,这一概念开始在一些国家的法律中被采用,如《德国民法典》。自1911年以后,随着《德国民法典》施行日久,一...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责任 当事人 合同法典 无效合同制度 《经济合同法》
  • 简介:近十年来,随着预防犯罪研究的深入,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动关系的规律被应用到预防犯罪研究中,开辟了从被害人角度研究预防犯罪的新途径,即被害预防。被害预防的主旨是克服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不良状态,增强抗御犯罪的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它关系到潜在被害人切身利益,是潜在被害人的自我防范活动,可根据本人条件因时因地灵活进行,不需要国家和社会投资,具有经济价值。被害预防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各类被害的具体举措上,本体论述较少,某些观点还存有较大分歧。本文拟对被害预防的概念、特征和普通刑事犯罪被害预防的一般举措作一阐述。一被害预防的概念犯罪被害预防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起步较晚,又介于犯罪被害人学和预防犯罪

  • 标签: 被害预防 潜在被害人 预防犯罪 犯罪被害人 潜在犯罪人 不良状态
  • 简介:票据犯罪最高刑罚设为死刑,罚重于罪,而且不分票据权利人和非票据权利人,在理论上都可判处死刑,不甚合理。而欠缺资格刑,也不利于有效预防再犯。裁量票据犯罪刑罚。应当根据既定刑种和刑度的规定,注重犯罪数额、犯罪情节,但是在定罪和量刑时应当择一裁量。不能重复评价,并且应当依法选择轻刑。

  • 标签: 票据犯罪 刑罚体系 非票据权利人 票据权利人 犯罪情节 犯罪数额
  • 简介:自从产生国家与法之后,犯罪一直被视为有害于社会的“恶”,对犯罪原因的追究与对预防犯罪策略的探寻始终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对犯罪原因认识斩不断演化,预防犯罪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刑罚威慑、社会改良到宗教感召等,情景预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环境犯罪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预防犯罪方略,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当代犯罪学家杰弗利,他在其著作《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一书中倡导,只要建设一种不利于进行犯罪学习和实施犯罪行为的环境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情景预防是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之机会而预防犯罪。实践证明,情景预防在欧美国家的运用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我国,虽然情景预防的提法并不多见,但在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治理中,情景预防的思路和措施也并不鲜见,本文并不打算对情景预防作实证意义上的考察,而是旨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情景预防理论作一疏理。

  • 标签: 犯罪 情景预防 犯罪预防 犯罪原因论 反社会性 犯罪动机
  • 简介:犯罪体系”是为了制作和完善刑法总则而存在的。“共犯是体系的试金石”,“犯罪体系”是随着有关共犯的现实需要而变迁的,不存在超越历史和社会的不变的“犯罪体系”。提倡“从问题的思考转向体系的思考”,努力探索使各个事案的结论达致妥当的犯罪体系。

  • 标签: 犯罪体系 共犯 体系思考 犯罪 日本 刑法总则
  • 简介:<正>何秉松教授主编的《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一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出版),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上对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阐明了法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法人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归责方式与原则,并对我国刑法上规定的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和解释,从基本观点到具体论述均有所突破和创新,是刑法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一部理论著作。本书的重大突破,是提出了“人格化社会系统

  • 标签: 法人犯罪 刑事责任产生 法人刑事责任 理论根据 我国刑法 社会系统
  • 简介:<正>在研究刑法学的发展史时,我们发现,资产阶级刑法学者为解决刑事责任的基础问题而提出的道义责任和社会责任实具深远影响,有必要作一述评。一、道义责任这是刑法学上的旧派学者提出的理论。旧派学者认为,人是具有自由意思的主体,凡达

  • 标签: 道义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资产阶级 刑法学 述评 旧派
  • 简介: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是由于一个不法行为同时应该负担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因此,被侵害人就产生了两个赔偿请求权。两者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义务主体、时效、构成要件等诸多方面不相同,但两者均以损害赔偿为给付内容。请求权人如何主张权利,各国学者大体有法条竞合说、请求权竞合说、请求权规范竞合说三种观点。法条竞合说有违我国民法保护当事人权利的主旨,请求权竞合说和请求权规范竞合说相比较,后者更为合理,当事人的损害补偿不致受到影响,有利于实现法律目的。

  • 标签: 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 竞合 请求权规范竞合说
  • 简介:从构成要件或处罚轻重是否要求行为人具备特定的身份考察,刑法上的犯罪有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的对称类型。刑法典所设置的身份犯与非身份犯针对的是单独犯罪的标准形态,由此当有身份的人与没有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时,如何认定行为的性质与责任就成为身份与共犯研究的核心。

  • 标签: 身份犯 共犯罪 刑法 中国
  • 简介:纵观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分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中的大多数条文,其规定的犯罪都是以一个人犯一个既遂罪为标准而加以规定的,这一部分犯罪如果由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话,就称为任意的共同犯罪。它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一个人单独能够实行的犯罪(又称单独犯),由二人以上共同实行因而构成的共同犯罪,行为人

  • 标签: 共同犯罪 刑法 概念 分类 处罚原则
  • 简介:针对学界争论较大的“丈夫是否成为强奸罪主体”亦即丈夫是否具有“豁免权”问题,从国内外相关刑事立法及司法例入手,从法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学及刑法犯罪理论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婚内强奸行为应当归罪的结论,并提出了程序及实体上的相关立法建议。

  • 标签: “婚内强奸”行为 犯罪化 刑法 立法 性权利 强奸罪
  • 简介:读《中国犯罪纲》李晓明同志撰著的《中国犯罪纲》,已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的理论体系颇具新颖性,许多观点更具独创性,不愧是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笔者认为,此书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理...

  • 标签: 中国犯罪学 犯罪防控系统工程 理论体系 理论与实践 基础理论 犯罪预防
  • 简介:<正>从哲学的角度看,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缺陷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它一方面把犯罪构成看成是各个要件的简单总和,忽视了各个要件之间的以及各个要件与犯罪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内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另一方面,又把它看成是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孤立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忽视犯罪构成与外部客观环境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念。因此,必须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它进行改造,以便把它建立在真正的科学

  • 标签: 犯罪构成 社会危害性 哲学思考 犯罪行为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
  • 简介:从买卖法上瑕疵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共存的现象出发,讨论了处理买卖交易中瑕疵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竞合的规则。将告知义务理论引入对买卖交易的分析,有益于从利益衡量的角度确定纠纷解决的规则。但是,鉴于买卖法是在长期交易中确立下来的制度。且救济方式多样,在标的物具有通用的品质判断标准时,或当事人对品质问题有明确约定时,能够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更准确、更恰当的方案,因此应当被优先适用。对于某些没有特定品质标准的物或权利的买卖,当事人又没有对品质作特殊约定的,缔约过失责任可以弥补买卖法上瑕疵责任制度的不足。另外,在欺诈的情况下,考虑到特别保护受欺诈方的需要,应优先适用特别法规定或允许受欺诈人作出选择。

  • 标签: 缔约过失责任 告知义务 欺诈 瑕疵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
  • 简介:行政执法责任制这一概念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也提出了一些要求。然而,该项制度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理论界鲜有系统研究,致一些行政机关想推行该制度又无从下手。基于此,本文系统探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一些重大问题:第一部分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法制基础问题。作者提出了三个基础,一是议行合一体制的宪政基础;二是单一制结构的法制统一基础;三是以法治国方略的法治基础。第二部分论证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在精神。作者提出了行政行为规范律、同一律、定量律、制约律、自负律等诸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定律,作为该制度的内在精神。第三部分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构造作了初步设计。提出了法律规范和行政手段的分类落实问题;执法项目和权力行使的分块负责问题;命令指示和请示汇报的线路畅通问题;不法确认和制裁规则的对应问题。

  • 标签: 行政执法 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