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在源于西方的现代法学和传统中国的法律之间可以作谨慎、互动的学术冒险,这不止是形势使然。也是基于不同法律文明的社会功能和人类本质要求的相同和相近。沿着现代法学的视线,可以透视到唐代经济、民事法律中一些共同的和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相对于西方,体现出国家与社会、官方与民间、整体与个体、权力与权利、公与私两极主从式的一元化结构。其功能表现为一种社会控制法,价值上表达了传统中国特有的文化理想.于今不乏启发意义。

  • 标签: 现代法学 民事法律 法律文明 两极 权力 权利
  • 简介:宪法社会学是关于宪法的社会学研究,是宪法学与社会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旨在发现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真实规则。在欧洲和北美,宪法社会学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传统。其中,德国的宪法社会学侧重于从政治与历史的角度切入,偏好史论结合,思辨色彩浓厚。法国的宪法社会学具有客观的、旁观者的叙事风格。英国的宪法社会学打上了判例法或不成文宪法的痕迹,致力于素描一部活生生的宪法,仿佛人类学家的调查报告。美国虽然承袭了英国的判例法制度,但美国的宪法社会学透出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宪法背后的经济关系、利益格局得到了凸显。梳理欧关宪法社会学的学术传统,比较欧关各国宪法社会学的不同旨趣,有助于为当代中国宪法社会学的稳步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论上的启示。

  • 标签: 宪法社会学 学术传统 法社会学 比较研究
  • 简介:在东亚诸国中,朝鲜与中国的法文化交流最为深远,它曾以中华法系为母法,其法制建设受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华法系能被朝鲜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在于中朝两国存在的相类似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而朝鲜从本民族的国情出发,具有创造性的立法活动与法制建设,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法系的基石,更加突出了中华法系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 标签: 中华法系 儒家 朝鲜 法文化
  • 简介:三大宗教法特征及其理论透视汤唯宗教法是人类法律发展史的组成部分,曾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变革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世界诸多民族纷争、国家聚合亦与宗教法的发展有关。因此,考查宗教法的兴衰历程、认知方法和物质环境,揭示宗教法...

  • 标签: 宗教法学 世俗法 伊斯兰法 教会法 伊斯兰教 佛教
  • 简介: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及诱因透视●西南政法大学郭利民在当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一些人在观念更新中认识失衡,错误地把人身、人格、人品也商品化,行为方式异化,使得刑事犯罪和作为刑事犯罪温床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沉渣泛起。卖淫、嫖娼、赌博...

  • 标签: 青少年违法犯罪 吸毒者 卖淫嫖娼案件 社会控制 社会利益 价值观念
  • 简介:探究我省农民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内在基因,对于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推进农村民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法理的角度去透视,我们发现,关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立法存在着各层面的缺陷,农村普法工作无从开展,乡村各主体对法律规则上的感知意识非常淡漠;在执法环节上,法律的实施却严重受挫。唯有挖掘这些成因,才能构建科学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法制机制。

  • 标签: 农民 合法权益 侵害 成因
  • 简介:孙志刚案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施行被喻为2003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新的救助办法以自愿为原则,来去自由,只有个人提出申请时,才能进行而且必须进行救助,为保障人身自由,不允许再进行强制性的收容遣送。然而这部旨在以尊重受助者自由意志和防止国家权力滥用为核心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法

  • 标签: 城市乞讨现象 乞讨行为 社会救济 法律权利 乞讨权
  • 简介: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价值观念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中西价值观念差异表现在:自制、内省与等级尊卑和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依赖性与独立性;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重义轻利与重物精神等方面。

  • 标签: 传统文化 价值观念 中国 西方文化 跨文化交际
  • 简介:本文通过封恶意软件的运行机制和原理进行分析,封当前的各种恶意软件进行归纳和分类。通过封相关技术的分析和介绍,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恶意软件的本质,从而更加准确的封其进行定义。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可以将恶意软件问题归入着作权范畴。权利人滥用自己权利而导致种种恶意行为正是从这一现象中折射出来的法律漏洞。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各种规范性文件在恶意软件方面的规定,指出了其中的不足点。在着作权人权利限制方面进行探讨,针对现存着作权法提出了三条权利限制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规范软件权利人的发布和传播行为等方面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思考。

  • 标签: 恶意软件 着作权保护 禁止滥用权利原则
  • 简介:发表这篇译文,我们编辑部同仁的心情非常沉重。王铮教授曾留学南斯拉夫,对刑法理论有精深的造诣。他曾是本刊的一位重要作者。约在两年前,王教授把斯洛文尼亚宪法法院大法官儒佩基奇的这篇论文翻译成中文,并交投本刊。我们认为该内容颇有学术价值,乃决定由王教授再对译文进行校正并与原作者联系版权事宜,以备刊发。王教授办事认真,对译稿数度润磨,历经数月。当他把最后一次校订的译文亲手交给本刊编辑阮齐林先生时,已是1998年的盛夏。但令人悲痛的是,在我们接到译稿十余天后,就获悉他突然病故的消息。对于这篇译文的延迟发表,我们对王铮教授怀有深深的歉意。愿他在冥天安息。

  • 标签: 反对强迫自证有罪 刑事诉讼程序 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典 排除规则 当事人
  • 简介:上市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其中增发新股和配股是最主要的方式。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犯罪行为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和资金到位后两个阶段,本文作者提出对于上市公司在前期阶段虚构利润和投资项目的行为,情节严重者应当按照相关的刑法条款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在后期阶段上市公司擅自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募集资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建议增设新罪名予以处置。上市公司再融资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采取各种相应的对策予以遏制。

  • 标签: 上市公司 再融资 犯罪 对策
  • 简介:民事送达具有“粗疏”的鲜明特征,并体现在邮寄、直接、公告等各种送达方式之中。“粗疏送达”从外在视角看是由司法资源投入相对不足引起的,从内在视角看送达制度规定的不合理、复审监督的宽纵含糊等则加剧了这一现象。因为送达的粗疏产生程序保障瑕疵,极易引发当事人的不满并经常导致民事裁判被二审或再审撤销,既使民事裁判丧失终局性与公信力,又难以通过程序实现正当化。为了改革“粗疏送达”,除了提升司法在宏观资源分配格局中的位次之外,还应通过对现行制度作合理化改革,提高司法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审判监督,逐渐实现“有限责任-精密司法”的新制度均衡。

  • 标签: 法院送达 精密司法 有限责任
  • 简介:现代社会中公众参与风险规制面临现实障碍,即外行公众因为欠缺相应的专业知识而无法实质性地参与风险交流。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这一中国本土案例,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提供了一种币同干当前主流方案的新可能性。本文通过总结该事件的争试焦点、分析既定规范给定的行动空间和行动者的创造性实践,揭示了该事件得以成功解决的经验在于居民跨越了专业门槛,与政府进行了有效的风险交流。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交流相关理论论证有效风险交流所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使外行公众理解专业知识,而在于建亚和维持对专家的系统信任,进而提出此个案成功经验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需要从制度上保障大众参与机套和专家的可信度。

  • 标签: 风险交流 公众参与 环评事件
  • 简介:现行中国民事立法未明示规定先占取得制度,深刻影响着民法价值目标之合理性与体系建构之完整性.综观各国立法,意识形态虽或相异,历史传统亦未必相同,但其于先占取得制度之构建方面却体现了一种共同之价值立场并于法典中明示列出.以现行民事立法之价值选择与体系缺失两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先占取得制度阙如所产生之诸种弊端,探明于未来民法典中增设先占取得制度之必然性及可能性,同时,以为蓝本对先占取得制度进行简要条文设计.

  • 标签: 民事立法 民法典 制度 民法价值 民法草案 国民
  • 简介:中国古代的刑官群体在身份上都属于国家官吏,身份的复杂性远远低于现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可以被称之为“权力的共同体”,但权力的内容、结构、分工、内在的运行机制等则有自己独特的逻辑。探讨古今中西之别,会给当代中国的法律职业发展带来重大的启迪。

  • 标签: 中国古代 权力 刑官 职业化 法律人 历史
  • 简介:安徽省林业厅原厅长唐怀民在台上时喜欢人们在他的称谓前加个“大”字——大书法家:他是安徽省书协顾问,中国林业书协副主席,2005年出版的《中国名家书画》精装版台历里,他的名字和启功,范曾,欧阳中石等排在一起。

  • 标签: 安徽省林业厅 厅长 腐败案 中国林业 “大”字
  • 简介:中日法律文化的交流有两个高峰,一是古代日本大规模地输入唐代中国的法律文化,一是晚清中国急速地输入近代日本的法律文化。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这种交流不仅深入历史还在影响未来。从双方的目标和效果来看,古代日本是相对成功的,著名的律令时代即由此而来;晚清模仿日本变法修律,对国家来说虽不可谓失败,但对清廷来说却是失败无疑的,其间的因素纷繁复杂。从时空、背景和人物三个层面对此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各自特定的条件下,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成败得失自有其因。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唐与清末中日法律文化的交流,以及更好地开展当下法律文化的移植均有启发意义。

  • 标签: 透视 中日法律文化 交流 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