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示条款法律制度,虽为英美法系所特有,但究其实质,乃一种合同解释的有效路径,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合同漏洞的补充方法.故大陆法系虽没有这样明确的制度,但其相关的漏洞补充的合同解释方法却毫不逊色,可谓虽无示条款之"名",但却有示条款之"实",二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联系大陆法系的合同解释(漏洞补充)方法,探析英美法示条款制度有关法律问题,以资完善我国合同法上合同解释制度之借鉴.

  • 标签: 默示条款 合同解释 漏洞补充
  • 简介:本文介绍和评析了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尔的翻译思想。伽达尔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效果历史”三原则中。本文着重评述了他的关于理解活动具有历史性和相时性的观点,从而揭示了翻译不是简单的复制活动而总是带有译者自己的创造性痕迹。

  • 标签: 伽达默尔 解释学 理解 翻译
  • 简介:沈家的历史法哲学可以用三个短语表述,即“权时应变”,“融会贯通”,“保守经常”。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具有中国历史传统特色的西方化的法律体系。他认为,对传统法律既要有所保留,更要大力变革;对西方法律既不应也不可能全盘移入,更不应也不可能拒之门外。其历史法哲学表现出稳重性、建设性、时代性、进步性的思想特征。

  • 标签: 法哲学 沈家本 融会贯通 法律体系 传统特色 中国历史
  • 简介:作者在比较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以人为”和西方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人为”的发展观对中国法哲学的影响,提出入应当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前提、根本依据和最终归宿。

  • 标签: 以人为本 法哲学 人文主义 法律价值 人权 科学发展观
  • 简介:沈家本是清末修律改革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受研究方法的局限,将沈家描述成一个孤独的司法英雄和法学天才,显然,这与清末法制变革的历史真实相去甚远,也不符合沈家的真实面目。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通过分析清末国家元场域与司法场域及法学场域等场域间的关系,从中揭示沈家在清末修律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晚清司法场域变迁的逻辑,还沈家本以本来面目。

  • 标签: 沈家本 司法场域 清朝末年 法学场域 修律工作 法律思想
  • 简介:<正>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沈家先生的地位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既是一位造诣宏深的大学问家,更是一位处于古今绝续之交的务实派法律改革家。尽管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但其活动的中心和基点始终在于实践,尤其是步入老年之后为之竭精殚虑、身体力行,倾注了极大心血的修订法律实践。可以说,沈家后半生的命运是与清末修律溶为一体的。正是在修律活动中,他的才华与思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因此,离开清末修律,便无从全面了解和正确分析沈家

  • 标签: 五十周年 中国近代 沈家本 大清新刑律 资产阶级 清政府
  • 简介:《大清新刑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西化的刑法典,它的“新”不仅体现在采取了西方刑法的基本制度,贯穿了资产阶级刑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法律背后的伦理的变化,是法律的精神革命。研究沈家与这场伦理革命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沈家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贡献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性质和使命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沈家本 《大清新刑律》 中国 近代 刑法 法律精神
  • 简介:<正>法律文献的考订,是研究我国古代法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然而,封建时代的文人学士大多轻视法律之学。早年,我国著名法学家沈家(1840—1913)就尖锐指出了这个痼疾的存在,他说:“世皆懵暗,自古己非,积习相仍,于今为而。”(寄簃文存,元史新编跋》)他还举例说,

  • 标签: 法律文献 沈家本 中华书局本 沈氏 《崇文总目》 《国史经籍志》
  • 简介:最近,有幸拜读了厦门大学法学院卢炯星教授主编、何鸣副主编的《宏观经济法》一书。该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宏观经济法的观点。该书根据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分别分析了计划经济、西方市场经济的优缺点,得出纯粹的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单纯的市场

  • 标签: 宏观经济法 计划经济 建国后 西方市场经济 现代经济发展 经济建设
  • 简介:2000年末,逃亡六年之久的平山"血"案主犯田兵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至此这起震惊全国的强迫他人抽血卖血案件落下了帷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的田兵已经不复往日一呼百应的风光,六年的逃亡生活使他饱尝了打工者的艰辛,如今坐在铁窗后他断断续续地讲述着自己不堪回首的逃亡岁月--

  • 标签: 主犯田海兵 头政协委员 平山血案
  • 简介: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平等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法律制度,是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12月18-19日,广东省法学会和东莞市法官协会在东莞市联合召开广东省“劳动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讨会暨广东省法学会民

  • 标签: 广东 劳动权益保障 劳动关系 劳动权利 劳动者 工资制度
  • 简介:"法子匡时为国重,高名重后以书传"是沈家逝世后,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为沈家墓所作的题词,它后来被刻在湖州家乡沈家墓前牌楼的两侧石柱上.这两根石柱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人民公社兴修水利时,成了水渠的基石.到了90年代后期,湖州市政府筹资修复沈家墓时,它们又立在了沈家墓前.我们估且不论袁世凯本人的历史评价,单看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的题词,应该说是对沈家恰如其分的评价.沈家一生以国为重,晚年努力实现法律改革,力求以法救国的一份拳拳之心,赢得了当时法学界乃致政界的尊重与敬仰.他一生勤奋笔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现今不可多得的法学文献.

  • 标签: 中国 清朝 沈家平 法学家 生平介绍 学术成就
  • 简介:清末礼法之争中,就修律与收回领事裁判权关系问题的辩论表明,法理派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修律本身并不能收回领事裁判权,但在礼教文化占主流地位而法理派本身又不敢正面否定礼教文化的价值的情况下,只好拿"危机论"(即领事裁判权问题)作为推进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手段.这本身表明以沈家为首的法理派是认同和接受了西方法律文化的精神和原则的,他们希望用西方法律的精神来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此,清末修律中收回领事裁判权问题不过是手段,法律的近代化才是目的.手段和目的的不相协调,是导致晚清刑事法律改革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清末修律 收回领事裁判权 法理派 礼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