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犯罪一词源于拉丁文Crimen,该词的第二格Criminis意即犯罪和学。也就是说,犯罪是以犯罪现象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人类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犯罪现象便出现了。但是,犯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是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 标签: 犯罪现象 犯罪原因 犯罪人类学派 犯罪学研究 犯罪社会学派 社会主义犯罪学
  • 简介:犯罪康树华犯罪是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寻求犯罪原因,探索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犯罪之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犯罪形成的历史与现状犯罪,英语Criminologg,在词源学上,一般认为它是拉丁文Crimen(犯罪、罪行)和希腊文Lo...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预防犯罪 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 犯罪社会学 犯罪现象
  • 简介:《周易》是"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的经典,在哲学、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方面,也可以称为集精蕴萃之宝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总纲,于治国理乱、处罪论刑,也为历代治平之要。因此,对《周易》中关于"罪"的相关理念与观点进行分析与研究,梳理出《周易》有关犯罪问题的逻辑脉络与学说体系至关重要。《周易》以"德道"来说明处在不同位上的人应如何"守分"才能"大有",核心则是对人欲的认识;以"中道"强调"度"的把握,即对"人欲"的"损"、"益"得当,便不会获罪;以"正道"讨论执法者心正才能不偏私、不废公。《周易》自阐发人欲而始,阐述恶与罪之辩证,主张协调利欲以化除恶与罪,以教化与刑罚交互为用,终成治世之功。

  • 标签: 观卦 噬嗑卦 贲卦 犯罪之道
  • 简介:读《中国犯罪论纲》李晓明同志撰著的《中国犯罪论纲》,已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的理论体系颇具新颖性,许多观点更具独创性,不愧是我国犯罪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笔者认为,此书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理...

  • 标签: 中国犯罪学 犯罪防控系统工程 理论体系 理论与实践 基础理论 犯罪预防
  • 简介:犯罪研究成果应当及时转化为刑事立法、刑事政策、实务部门的具体决策以及社会公众防范犯罪的方法、手段等,切实发挥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作用,充分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服务.当前,犯罪研究成果的转化面临较多的实际困难,关键在于研究成果的研发机制、中介机制、评价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脱节,应当尽快建立健全犯罪研究成果的转化机制,大力推动犯罪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成果转化 犯罪学 发展 机制
  • 简介:<正>青少年犯罪是我国新兴的一门学科。在有关党组织和老一辈法学家、社会学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几个同志,立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原理,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撰写一部社会主义的中国青少年犯罪专著,俾使它能在解决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上,在党和国家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实行综合治理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青少年犯罪学 中国青少年 实行综合治理 犯罪青少年 青少年立法 犯罪预防
  • 简介:<正>历尽艰辛,几经磨难,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路。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社会主商品经济已卓见成效。然而,近几年来,经济犯罪的发案率不断上升,大案、要案不断出现,贪污、盗窃、诈骗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已成为人们

  • 标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经济犯罪 商品生产者 经济利益 企业家 国家工作人员
  • 简介:死刑对遏止严重犯罪最具威慑力,一向是国家保留死刑的最主要根据。事实上,无论是死刑立法还是死刑执行,都不可能产生人们所预期的特殊威慑效果。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惯常于从一般法理角度或从人权原理出发去进行应然性探讨,难免思辨有余而说服力不足。立足于对现有实证研究结论的正确解读和基于人性立场去伪存真地辨析,不仅有助于终结在死刑存在根据上的简单重复和无谓争辩,而且也有助于认清无论是死刑的废除还是保留皆具有其合理性的实质,从而明确国家在推进社会文明语境下控制死刑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

  • 标签: 死刑 特殊威慑力 犯罪学
  • 简介:编按:1996年10月18日在北京大学法学楼,中国犯罪研究会举办了《当代中国治理犯罪研讨会》,雷洁琼副委员长、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最高人民检察院反领局长罗辑等中央政法机关负责财志以及犯罪与刑法学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雷老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中犯罪研究会成立以来,在组织犯罪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方面,做了大最细致的、深入的工作,充分发挥了犯罪理沦研究的作用。与会其它领导同志及专家学者均就如何打击,预防,改造犯罪作了有益的探讨,现将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副会会长阴家宝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予以发表,读者。一严峻的犯罪现实,迫切要求加

  • 标签: 青少年犯罪学 当代中国 犯罪学研究 犯罪问题 研讨会 犯罪研究
  • 简介:人类社会同犯罪作斗争是从私有制、国家、阶级社会的产生、犯罪的出现而出现的,故有着漫长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全面、系统、科学的犯罪的建立却只不过100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意大利著名学家犯罪加罗法洛(1852—1934)于1885年撰写问世的《犯罪》,在犯罪史上第一次使用“犯罪”概念,它的出版将犯罪从其它学科中独立出来,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标志着犯罪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①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早在20年代已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说主张。”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对犯罪的研究中断了多年,犯罪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犯罪问题的。严重,犯罪又得到了

  • 标签: 犯罪学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 学术研究 同犯罪作斗争
  • 简介:前言受第十二届国际犯罪大会韩国组委会(由韩国前总理李寿成任主席,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具体负责)、国际犯罪学会邀请,经中国犯罪研究会研究决定,于1998年8月20日至29日派出了以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为团长及副会长王岱、冯树梁研究员、孙铣教授、赵国玲副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司法部门和犯罪教学与科研部门代表一行35人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国际犯罪 犯罪预防 第十二届 刑事政策 韩国汉城
  • 简介:2007年是中国犯罪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一年。本年度犯罪研究有三大热点:即犯罪与刑事法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总体来看,在2007年,中国犯罪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现实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

  • 标签: 和谐社会 犯罪学 发展
  • 简介:8月17日上午,省法学会犯罪研究会2015年度理事会议在福建警察学院召开。省法学会犯罪研究会会长、福建警察学院院长刘瑞榕主持会议、副会长张昌荣教授向与会理事通报了研究会2014年工作情况及理事调整增补事项,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提出意见思路。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理事会议 法学会 副会长 学院 警察
  • 简介:高铭暄,男,1928年5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47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法学院。1949年9月因浙江大学法学院停办而转学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自1951年8月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学习,师从前苏联著名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达玛亨教授、尼古拉耶夫教授和柯尔金教授,成为较早地系统学习和研究苏联刑法理论的中国青年学者。1953年8月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院)。

  • 标签: 刑法学家 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 高中毕业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
  • 简介:5月9日至10日,由福建省法学会犯罪研究会和福建警察学院联合举办的“2016年海峡两岸犯罪研讨会”在福建警察学院召开。省委政法委委务会议成员、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何晓清,福建警察学院院长、省法学会犯罪研究会会长刘瑞榕分别在开幕式致辞。来自大陆和台湾的70多名犯罪专家学者,围绕“犯罪预防与两岸共同打击犯罪”研讨会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海峡两岸 福建省 法学会 专家学者 打击犯罪
  • 简介:2009年10月31日,广东省法学会犯罪研究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在广州亚洲国际大酒店举行。广东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占同出席会议并讲话。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崔卓兰,中国犯罪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以及来自省内从事犯罪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犯罪学研究 成立大会 法学会 广东省 华南师范大学 学术年会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犯罪也显示了巨大的破坏力。针对计算机犯罪的概念、计算机犯罪的主体、计算机犯罪的主观方面等理论问题,海峡两岸学者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试对海峡两岸学者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学说作一比较研究。

  • 标签: 计算机犯罪 比较研究 犯罪主体 中国 台湾
  • 简介:2015年8月18日,应甘肃政法学院邀请,台湾著名学家王泽鉴教授莅临甘肃兰州讲学。王泽鉴教授在甘肃政法学院作了题为《不当得利类型论与不当得利法的发展——构建一个可操作的模式》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刘晓霞教授主持。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大学法学院、兰州财经大学法学院部分师生,以及甘肃省部分法学理论工作者、法律实务工作者300多人到场聆听。

  • 标签: 学术报告 法学家 教授 台湾地区 甘肃政法学院 理论工作者
  • 简介:1998年5月12至16日,中国犯罪研究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人民警察学校召开。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雷洁琼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特区(11人)、澳门(1人)、台湾地区(2人)的专家、学者、警官、检察官、法官、记者等150人参会,从人员构成上看,司法实践部门的代表占半数之多,表明越来越多的司法实务工作者

  • 标签: 金融犯罪 犯罪学研究 犯罪防控 会议综述 犯罪行为 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