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果与行为无价视阈中的行为不同,前者偏向于存在上的自然行为,后者偏向于规范意义上的社会行为。以此为基点,结果与行为无价在"对物防卫"的认可与否以及"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取舍上采取不同的态度。采取存在意义上的、客观中立的、未定型的"裸"的行为更符合刑法行为视角的立场。"有害性"、"有意性"都不是行为的要素,应当将主观要素与价值判断从行为的考量中剔除出去。这样的行为观对于"对物防卫"的主张与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有所裨益。

  • 标签: 结果无价值 行为无价值 行为 存在 规范
  • 简介:一、行为无价结果之争的中国命运中国学术界最早接触到行为无价结果的理论应该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德日留学背景的一些学者陆续回到祖国,并将德Et刑法的有关理论不断介绍到国内法学界,使之得以被认识与掌握。就当时来说,学者对德日刑法理论的学习虽然在我国热情高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作为刑法学的基本立场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的理论并不包括行为无价结果的对立。

  • 标签: 行为无价值 价值论 20世纪90年代 机能 刑法理论 中国学术界
  • 简介:立足于规范评价的行为无价与奠基于法益判断的结果的对立及其争执,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不仅关系着违法性的评判,而且对犯罪体系的建构亦具基础性价值,甚至已然超越了违法性领域,嵌入到整个刑法体系、刑法规范及刑法理念之中.中国学界急需在引介评鉴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研究.在全球化趋势及当今中国法治化征程中,结果的提倡对于力避刑法中的泛道德主义倾向、有效平衡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机能,以及重构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都具有相当影响.

  • 标签: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犯罪构成 犯罪论体系 价值 社会保护机能
  • 简介:对于违法性的实质,结果与行为无价存在尖锐的对立。基于结果的立场,文章从客观主义的视角上比较和分析偶然防卫与正当防卫的异同,进而为偶然防卫的定性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结果无价值论 违法性 偶然防卫
  • 简介:<正>违法性的实质究竟是法益侵害,还是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这就是行为无价结果者所争论的原初问题。但是,由于对违法性实质的理解是从刑法的目的引申出来的,因此,对此问题的回答不仅与违法性的本质相关联,而且与刑法

  • 标签: 共犯论 结果无价值论 行为共同说 违法性 法益侵害 共犯从属性说
  • 简介:<正>引言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向对作为理论基底的哲学立场的探究,在刑法学中,通过借鉴为行为正当性确立标准的伦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深化违法性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刑法学研究的先行者,张明楷教授在《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上发表的《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一文以及新著《行为无价结果》中,以功利主义伦理学

  • 标签: 结果无价值论 行为功利主义 刑法学研究 法益 偶然防卫 违法性
  • 简介:在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违法性作为犯罪概念的一个特征存在,是一个没有实体内容、依附于社会危害性的形式概念,没有实质意义.在刑法中讨论违法性,应当探求违法性的本质.现在刑法理论一般借助行为无价(Handlungsunwert)与结果(Erfolgsunwert)揭示违法性的本质.大陆法系国家关于结果与行为无价的学派之争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其背后是学者国家观、法律观的对立.我国关于违法性本质的争议始于最近几年,并在刑法学界初步形成了理论对立.

  • 标签: 违法性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规范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行为无价结果,最初是德国刑法学上的概念,但自从引入日本刑法理论之后,日本学者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几乎涉及整个犯罪体系的对立,甚至对罪刑各也产生了影响,由此在日本学界引发了继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对立之后新一轮的学派之争。从这一点上说,可以认为关于行为无价结果的问题,日本刑法理论已经显示出相对于德国学说的"特殊性",山口厚教授对此指出:

  • 标签: 共犯论 结果无价值论 行为共同说 犯罪论体系 日本刑法 德国刑法学
  • 简介:在正当防卫的本质问题上,基于结果的优越利益说或法益衡量说在司法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而基于行为无价的社会相当性说在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和网络活跃期的社会中,不仅不具有实践可操作性,而且十分不可靠。在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上,事情起因的正当与否、防卫意图的存在及正当与否,不能左右正当防卫的成立。过于关注防卫意图甚至将防卫意图前置到事情起因正当与否上的行为无价,反而会引起更多纷争,无法实现行为无价所期望的刑法之公众认同。通过对常熟聚众斗殴案的分析,可以看出结果关于正当防卫的立场具有更强大的解释能力和现实可操作性。

  • 标签: 结果无价值论 正当防卫 聚众斗殴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的预备犯、举动犯、持有犯等体现了现代风险社会刑法的活性化、法益保护早期化与反恐法网的严密化,立法理念逐渐由结果向行为无价转变。重视规范机能和积极的一般预防的行为无价在其视角转向行为背后的重大法益时取得了正当性的依据,其比结果更具有生命力。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上的表述与行为无价理念相吻合,确保了严密的反恐刑事法网,故在司法上应该以二元的行为无价以及《刑法》第13条“但书”为指导,确保法律反恐的递进性以及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相对平衡性,这个神圣的天平应该是“倾斜”而不是“倾倒”。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法益早期化 抽象危险犯
  • 简介:宪法在目的和手段两方面体现其基本价值。作为宪法的实体价值,人民主权植根于一定的物质利益关系,并成为近现代立宪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在宪政实践的不同层次上得以实现;作为宪法的形式价值,权利——权力秩序的任务在于调整和理顺宪政社会中权利与权力这一政治矛盾的关系,是人民主权得以实现的基本形式。这两重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必然要求现代社会保证宪法的至上权威,完善宪政制度和组织结构,实现宪法主治

  • 标签: 宪法 价值人民主权 权利——权力秩序 宪法主治
  • 简介:1983年,在农村插队6年的小蔓和王军终于要返城了。离开农村的前一夜,这对恋人憧憬着未来,计划着把他们相爱的事告诉双方的家长.以征求他们的同意。王军欣喜地说:“有你这个既漂亮又能干的媳妇,我父母高兴还来不及呢。”“可我爸去世早,我妈早就说过,要我一定嫁个有钱有权、能撑起这个家的人。”小蔓有些担心地说。王军说:“这你放心,我虽然既没钱也没权,可我身强力壮,能吃苦,保证能让你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闻听此言,小蔓感到十分欣慰,激动地拉起王军的手.两颗年轻的心幸福地贴在一起。

  • 标签: 王军 农村 计划 未来 保证 强力
  • 简介:世界三大宗教法——古印度法、教会法和伊斯兰教法诞生于特定的土壤环境,具有不同的内涵与价值。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三大宗教法对社会生活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世俗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历了改革浪潮的洗礼后,逐步走上现代文明法制的轨道。

  • 标签: 宗教 法律 内容 价值
  • 简介:目前,学界有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责难.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马克思劳动价值没有片面性,也没有什么不妥,而是不可置疑的科学真理.

  • 标签: 劳动价值论 科学真理 丰富和发展
  • 简介:犯罪结果刘生荣一、犯罪结果的新观念(一)犯罪结果的概念。关于犯罪结果的概念,我国刑法学界有不同的界说,李洁博士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侵害说,对此虽有不同的提法,但在犯罪结果的质的规定性上存在着共识,即把犯罪结果定义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第二种为...

  • 标签: 犯罪结果 犯罪行为 犯罪对象 法定刑 犯罪构成 定罪量刑
  • 简介:我们把依法执政的实现形式概括为“合法性执政”与“合理性执政”两个方面的内容,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合法性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合理性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必要补充与理论完善。鉴于“合法性执政”不足以全面完成依法执政这一时代课题,仅仅“依现有的法律执政”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认为“合理执政”的提出是必要的。“依完善的法律与制度执法”、“依党规、党纪执政”、依宪法与法律的原则精神执政等都是合理执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合理执政”的现实表现与价值体现。“合理执政”是行政合理性原则在依法执政中的转化,“合理执政”体现了“差别对待”与普通民众对党的合理期待等,无疑,“合理执政”将对我国政党法治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 标签: 合理性执政 合法性执政 依法执政 缘起 价值
  • 简介:结果加重犯的构造的探讨可以围绕对基本犯罪和加重结果的阐释而展开。基本犯罪可以是危险犯,也可以是行为犯。加重结果结果加重犯的独特的构成要件要素。加重结果与基本结果的性质是否相同,不影响结果加重犯的成立。

  • 标签: 结果加重犯 构造 基本犯罪 加重结果
  • 简介:为解决民事诉讼审判效率低下、公正性容易受到质疑的问题,我们对于民事庭审的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围绕“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这一改革落脚点,阐释其内涵及意义,分析目前我国民事审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民事庭审的公平性和高效性,为后续民事庭审的进一步优化改革提供一点借鉴.

  • 标签: 民事庭审 裁判结果形成 司法改革
  • 简介:在侦查资源稀缺、犯罪形势日益严重以及保障人权呼声不断高涨的今天,要求侦查活动利用和科学地配置有限的侦查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侦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既是侦查效益的品性,又是侦查效益价值的本质追求.因此从价值层面对侦查效益进行分析,以解决侦查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效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侦查效益 价值 公正
  • 简介:侦查实验是我国刑诉法规定的一项侦查措施,在侦查破案以至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侦查措施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侦查实验结果具有证据的属性,其证明价值要结合个案情况具体分析.虽然不同法系对侦查试验规则的立法方式和具体内容规定不同,但我们应加以借鉴,以便建立我国的科学、公正、文明的侦查试验证据规则.

  • 标签: 侦查实验 证据属性 证明价值 实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