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文本是诠释学上的专门术语和理论,文本本身的要素体系为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套分析的操作工具和话语体系。文本的法场域适用构成法律文本理论。法律文本理论对法律解释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法律文本相对于文本所具有的要素特征和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本所具有的比较特征上。法律文本理论吸收了符号、语境、读者、作者、意向、意义、语用等可操作的元素,从而使得法律解释学的展开可以借助于符号学、语言学、语用学、诠释学等诸多实践性学科知识和规则,从而为法律解释学方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 标签: 文本 文本理论 法律文本 法律解释 法教义学
  • 简介:通过对我国部分法律文本、教育行政权力清单与教育行政机构职责规定的分析,发现我国教育行政权力纵向配置具有同质化特征,地方教育行政权力界限不清晰,横向配置的协同性与社会化不足;部分教育行政权力法律授权不足,教育行政方式以强制性方式为主,教育行政权力内部程序不健全;教育行政权力规范权责失衡。为进一步规范教育行政权力行使,我国应通过立法限制教育行政权力;实现教育行政权力纵向与横向的合理配置;完善教育行政方式与程序;强化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健全教育行政问责制度。

  • 标签: 教育行政权力 教育行政行为 权力配置 权力运行
  • 简介:"安提瓜诉美国赌博案"表明,条约在缔结和履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缔约国间合意不充分问题,并未形成解释学中的理解循环,因此有必要在此过程中制定"前理解文本"。"前理解文本"作为辅助性文本,对条约文本起补充作用,在争端解决中具证据性价值。其记录内容主要包括:词典定义,准备资料,嗣后行为(协定或惯例),合意真正达成部分、妥协部分、未达成部分以及双方达成的合意所代表的真实意思等,但制定"前理解文本"要受到条件、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限制。"前理解文本"不仅可以提高条约理解的准确性,预防条约解释结果的不确定性,减少条约履行过程中的冲突和提高条约履行的效率,而且还对"条约的时间性演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别适合于互联网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的解释,并可以增强法律救济的效力。中国可以在实践中尝试运用"前理解文本",以预防和解决条约争端。

  • 标签: 世界贸易组织 《服务贸易总协定》 “安提瓜诉美国赌博案” 前理解文本 条约解释
  • 简介:高校董事会是我国高校办学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明确了董事会的法律地位。对多个高校董事会章程文本进行分析,可知董事会的功能表现为对内优化大学结构、对外拓展大学发展空间、有限适当参与治理。董事会成员的确定在成员条件和选拔程序上存在缺陷。董事会成员权利义务不能实现对等与匹配,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董事会只有处理好与高校党委、校长、学术委员会等组织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良性运作。

  • 标签: 高校董事会 法律地位 功能 权利义务
  • 简介:既有关于现行宪法中"国家所有"性质的研究因未能区分宪法文本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有"而未能揭示宪法"国家所有"的真实含义。《宪法》第9条和第10条中的"国家所有"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所有:前者属于"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全民所有制的组成部分,是宪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政治决断,是有待立法形成的制度框架;后者是"非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是属于非基本权利的民法所有权。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的部门法实现方面,各部门法应该根据自身的功能、调整范围、方式,运用自身的概念和立法技术自主地进行制度设计。但各部门法的制度设计应该彼此协调,避免冲突,合力助推"全民所有型"的"国家所有"价值目标的实现。

  • 标签: 国家所有 全民所有制 民法所有权 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