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四、围绕国际裁判国际关系论和国际法学所展开的对话如上阐明的那样,战间期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的对立点之一就在于如何认定构筑国际秩序时国际法和国际裁判所具有的作用,尤其是伴随强权的变化所发生的秩序变化能否用国际法和国际裁判这一手段来和平地实现。在这里,国际法的作用没有与国际裁判的作用相区别。实际上,由国际裁判支撑的国际社会法治正是劳特派特或"通过法来实现和平"论者等战间期理想主义的最大特征。

  • 标签: 国际裁判 国际法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社会构成主义 新自由主义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一)探索国际裁判作用的两种方法(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对话的可能性二、理想主义的宏大构想(一)法治作为出发点(二)国际裁判的理想形象(三)对格劳修斯主义的坚定信念三、现实主义者的危机意识和批判(一)危机意识的背景(二)对"通过法来实现和平"的批判(以上本期刊载)四、围绕国际裁判国际关系论和国际法学所展开的对话五、结论

  • 标签: 国际裁判 国际法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社会构成主义 新自由主义
  • 简介:《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为通过条约解释缓解国际法断片化问题提供了依据。但对该条款的适用仍存在许多疑问,其中之一是“当事国”的解释问题。对“当事国”含义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到在条约解释时所考虑的相关国际法规则的范围。本文认为,对“当事国”的解释应在遵循条约解释规则和国际法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维护国际法体系性的政策目标。一种可行的解释范式是,将“当事国”解释为条约当事国,但对“适用于当事国”进行宽松解释,即只要条约当事国通过明示或暗示同意适用相关规则,即可在务约解释中对这些规则加以考虑。

  • 标签: 国际法断片化 条约当事国 争端当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