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一位身披雨衣、脸戴口罩的父亲,把女儿放进“弃婴岛”后突然扭身跪地,脑袋“砰砰砰”砸向地面,磕了三个响头后,一声哀啸:“爸爸对不起你!”育婴岛面前,生离死别天天上演。(图CFP)

  • 标签: 弃婴 改革 试点 恶意 济南市 山东省
  • 简介: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各界强烈反对和谴责。2月27日公然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陈水扁的挑衅行径立即遭到岛内各界、海外华侨华人及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 标签: 陈水扁 台湾省 中国 台独分子 国际社会 华侨华人
  • 简介:诉的利益是行使诉权发动诉讼的基础和前提.为制止恶意诉讼的发生,必须准确及时识别当事人对其所发动之诉是否存在诉的利益.明确诉的利益的含义和判断基准是有效辨别诉讼是否存在恶意的基础;而正视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则是判断恶意行政诉讼“诉的利益”的关键.明确诉的利益的识别方法、强化法官的证据调查权力、科学设置当事人的异议程序应是保障恶意行政诉讼中“诉的利益”得以正确及时辩识之机制和措施.

  • 标签: 恶意行政诉讼 诉的利益 判断 机制
  • 简介:许霆盗窃ATM机属于“盗窃金融机构”,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不存在明显判重问题。在盗窃金融机构量刑里,没有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这个量刑幅度,并非是盗窃金融机构的刑罚规定存在缺陷,其立法意图就在于强调要特别保护“金融机构”。重审由无期徒刑到5年有期徒刑两次量刑悬殊巨大,“被害人过错”不足以成为适用减轻处断的理由。许霆案的改判,除了受上级法院的干扰外,媒体舆论也对该案量刑结果有消极影响。

  • 标签: 盗窃 盗窃金融机构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 简介:近年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较之以往有所增长,且出现了新的不法态势.即在实践中出现这样的案例:妹妹办卡,哥哥使用并恶意透支;父母办卡,子女使用并恶意透支;行为人从多名朋友手中借其信用卡使用并恶意透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根据这一定义,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持卡人”,但目前尚没有司法解释明确“持卡人”的范围,从而使司法实践中在处理该类案件上存在争议。本文将在现有争议的基础上,重点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展开探讨。

  • 标签: 信用卡诈骗犯罪 恶意透支 主体研究 信用卡诈骗罪 司法实践 犯罪主体
  • 简介:网络普及言论自由为青年言语表达提供了可能,虚拟空间更是延展了言语波射的维度。但非理性的网络表达却消蚀着社会和谐的基础,迟滞治理目标的实现。集群行为是非理性网络表达心理基础;根本原因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错位;青年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欠缺又起着催化作用。各因素相互嵌套,则可能衍化成一种普遍的离散社会情绪。政府应发展经济为矛盾解决生成前提条件;强化沟通,为合意空间生成提供必要条件;健全法治,为非理性诉求竖立界碑;再中心化,是社会治理理性发展的一种回摆;涵育媒介素养,夯实青年网络诉求的主体基础。经对过往进行去晕,对未来予以重置,为规治网络生态提供理性脚本

  • 标签: 去晕 重置 治理 非理性
  • 简介:《刑法》第196条规定了信用卡诈骗罪,其中第一款第4项、第二款对恶意透支做出了规定和定义,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对恶意透支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对立法、司法机关做出的界定进一步提出质疑并加以分析,有利于消除对此罪认定方面的困惑。

  • 标签: 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规制
  • 简介:作为一种便捷的金融结算工具,信用卡已逐渐被社会大众认可并广泛使用。但由于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个人的身份信用为基础,信用卡业务具有与生俱来的风险性。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增势相当明显,随着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亦值得关注。

  • 标签: 信用卡诈骗 恶意透支共同犯罪 催收不还
  • 简介:许霆恶意取款案对ATM犯罪的立法和司法提出了挑战。本文以该案为背景,试图探求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与刑法上犯罪论之间的连结点。不当得利的犯罪化旨在明确不当得利与犯罪之间的界定,既不能将不当得利行为本身视为犯罪行为,亦不能对不当得利行为进行有罪推定,而是应在勘定不当得利与犯罪行为清晰边界的基础上明确不当得利与犯罪之间的转化标准,并最终着眼于该行为的民刑立法司法认定。

  • 标签: 不当得利 犯罪化 ATM
  • 简介: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是信用卡诈骗罪最为常见的犯罪类型,应将以虚假申办材料从银行骗领到信用卡的持卡人列为此类犯罪的主体.对侦查对象明确的恶意透支案件,侦查工作应围绕查明其恶意透支犯罪事实和获取其恶意透支犯罪证据展开.对侦查对象不明确的恶意透支案件,应根据对骗领信用卡人骗领时留存的各种书面材料的分析发现线索,及时向有关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以查明透支者的真实身份.

  • 标签: 诈骗犯罪 信用卡诈骗 恶意透支 侦查
  • 简介:活力门收购日本放送事件引起日本社会的普遍关注,东京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针对该事件作出的各项决定及以此事件为契机制定的新公司法,对敌意收购及防御措施的运用给予了补充与完善,研究这一事件及相关法律问题,对完善我国公司法。防止损害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的敌意收购行为有所启示。

  • 标签: 敌意收购 活力门 日本放送 新股预约权 防御措施
  • 简介:随着信用卡产业的高速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也日趋增多。我国作为全球新兴的信用卡市场,各种信用卡诈骗犯罪近年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严重扰乱了我国的信用卡管理秩序,同时也危害了广大持卡人的财产安全。我国刑法第196条及刑法(修正案五)对信用卡诈骗犯罪作出了相关规定,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信用卡诈骗犯罪处罚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补充。但是,随着信用卡诈骗犯罪形式的不断翻新,目前关于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刑法规制,仍然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在定罪量刑中司法机关时常会陷入困境,在刑法理论研究领域中仍有诸多争议问题值得研究。

  • 标签: 信用卡 恶意透支 诈骗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