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它既是缅甸地理意义上的中心,也是缅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曼德勒华人的日益增多,华人与当地主体族群———缅人的关系成为曼德勒最重要的族群关系之一,而这种关系并非总是处于友好和谐的状态,甚至时而可以体会到这座城市中的反华情绪。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曼德勒华人在都市的法理空间中,践行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是导致出现这种紧张族群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曼德勒华人与缅人两个群体的表述,揭示日常生活中曼德勒华人的熟人社会社会交往方式,将会为理解曼德勒华人的境遇及缅华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标签: 曼德勒 华人 都市 熟人社会 社会交往 族群关系
  • 简介:中国人移民巴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统计,当前巴西华侨华人的数量在20万-25万之间,巴西已成为南美华侨华人第二大聚居地(仅次于秘鲁)。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巴西华侨华人的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尤其是近些年大量涌入的华商。近些年,巴西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之快,使巴西华侨华人社会面临着各种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巴西华侨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成效,以及他们在融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巴西华侨华人的社会融入呈现多元化趋势,华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华人参政力量还很薄弱,社会治安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成为困扰巴西华侨华人的一大难题。

  • 标签: 巴西华侨华人 社会融入 挑战与困扰
  • 简介:自2005年底以来,泰国一直深陷政治危机之中,到目前已经历了2006年9月和2014年5月两次政变。这两次政变深刻暴露出了公民社会和政治体制在政坛中的矛盾作用,其中尤以宪法与宪法法院最为突出。尽管人们普遍希望公民社会和宪制架构(constitutionalstructures)能够实现与选举授予权、问责制和政治权利密切相关的民主目标,但是人们在泰国所目睹的一切却与此有着天壤之别。公民社会和宪政的参与者一直为党派利益而非民主价值观所驱使。作为2006年和2014年两次政变的导火索,公民社会的各种势力强力动员起来,涌上曼谷街头,试图推翻民选政府。在此过程中,他们为军方实施干预提供了政治空间和合法性。宪法法院和宪法也在反民主活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起草《2007年宪法》就是明摆着要削弱政党的势力,恢复机构割裂的格局,其终极目的是不让他信·西那瓦(ThaksinShinawatra)及其阵营重返政坛。宪法法院所宣布的许多判决也同样反映出政治利益,而非客观地依法办事。因此,泰国的民主政体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人们原本指望一些社会力量和社会制度可以巩固民主,但是事实表明,就连他们自己亦对其与民主的关系深感困惑。

  • 标签: 民主化 民主巩固 公民社会 非政府组织 宪法 政治体制
  • 简介:民主改革以来,印度尼西亚各届政府都把反腐败工作当作所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印度尼西亚在反腐败工作中采取制度反腐,社会反腐以及廉政教育等手段来治理腐败。虽然印度尼西亚的腐败得到了一定遏制,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本文重点分析印度尼西亚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设计加之金融危机以及印度尼西亚内部社会不稳定,都对该国的反腐败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认为由于腐败根基较深,印度尼西亚的反腐败之路任重而道远。

  • 标签: 民主改革 印度尼西亚 反腐败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