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今天我国南海,即昔口中国之境的南海,在历史上,有没有这个海的海域界限?如有界限,即以何处海面,作为这令海的海域界限?而且,这个海的海域界限,与今天南海海域界限,是否相同?这些问题,亟需解决,才能有助于今后我国南海的划定。历史上,有关我国南海的记载,颇为分散,有些资料还需要略作稽古勾沉的工作,才能还原,率尔操觚,舛误之处,深盼指正。

  • 标签: 涨海 南海海域 交趾洋 千里长沙 环王国 巴拉望
  • 简介:(四)明代我国南海海域及其界限(1)明代我国南海海域是以万里石塘和万里长沙及其海面作为界限《郑和航海图》有石塘、万州石塘屿和万里石塘。这里的石塘是指西沙群岛下陷在水面下的暗礁。万州石塘屿是指西沙群岛浮出水面的珊瑚岛屿,那些岛屿都属海南岛的万州所管辖,故称万州石塘屿。万里石塘是泛指起自潮州海面的东沙群岛,历经中沙群岛,止于西沙群岛,这时候已把南沙群岛的西群及其海面,与其东群合称为万里长沙,是东洋航道必经之处,故于《郑和航海图》之中(经由西洋航道),不见东洋航道

  • 标签: 万里长沙 郑和航海图 交趾洋 千里长沙 陈伦炯 宣德群岛
  • 简介:一、前言南海是位于我国大陆南方一片辽阔浩瀚的海洋,外国人称为南中国海。南海北接我国广东、福建和台湾三省,西临印度支那半岛的越南和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东面和东南面与菲律宾群岛和巴拉望群岛为界,南部同马来西亚沙巴、沙捞越两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等岛与太平洋相邻,并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以及马六甲海峡分别与太平洋

  • 标签: 石油勘探 石油公司 南海海域 钻井公司 沙巴 南中国海
  • 简介:南海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支点,经略南海必须密切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并制定正确的海洋政策。以一体化理论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在对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地区)的海洋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洋政策协调的基本策略:重塑战略互信关系,以制度创新推动政策协调,走渐进式的政策协调之路,南海政策协调的目标是建立南海共同体。

  • 标签: 海洋政策 政策协调 南海 周边国家(地区)
  • 简介:南海及其邻接周边是海上安全机制云集之地。对印度尼西亚而言,后冷战时期南海争端的凸显时值其谋求并巩固区域大国地位的关键时期。此间印尼逐渐在东南亚安全区域主义中发挥核心作用,即通过安全机制建设通联区域安全秩序内外建构,调处南海争端并建构相应安全机制成为印尼塑造区域安全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印尼独立主持的“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的案例分析,指出该安全机制对南海争端具有针对性;其形成与运作综合了印尼的国家与区域安全观,是印尼实践安全战略与政策、协调区域主义与大国角色的工具,对南海上安全机制以及印尼建构区域安全机制起到了协同补充作用。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上安全机制 南海争端 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研讨会 区域大国
  • 简介:当前虽然南海形势总体趋于稳定,但引起南海局势再度升温的消极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因此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周边各国在低敏感领域的合作,以增强各国间的信任。南海争议海域中存在争议方单方面进行海洋科研、共同海洋科研和第三方在争议海域进行海洋科研的情况,三者均有其存在的法律基础。通过对各种方式进行海洋科研的法律基础以及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发现,海洋科研合作是在争议海域内进行海洋科研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其在实践中的法律基础还比较薄弱。针对以合作方式进行海洋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构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南海争议海域区域性海洋科研合作协定的方式加以解决。

  • 标签: 南海 争议海域 海洋科学研究 法律基础 制度构建
  • 简介: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自由贸易区,支持海南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海南建自由贸易港必然会促进海南与南海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合作,尤其是海洋合作,从而使得建立新的海洋治理模式、构建南海洋共同体成为较好选择。依据自由贸易港与南海洋共同体基于地缘政治经济联系的空间重构、海洋经济合作、海洋产业互补、海洋要素交流等既定事实,对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构建海洋共同体的互动机制、地缘政治经济效应进行探讨,可为推动环南海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助力。

  • 标签: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南海海洋共同体 海南 环南海国家或地区
  • 简介: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将“国土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范畴,此后,国土安全尤其是海洋国土安全问题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海洋国土安全问题中,南海洋国土问题受到强烈关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中国正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力推全球化进程,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决定着中国自陆下海、自海出洋、走向世界的伟大进程。因此,南海洋国土安全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就如何维护南海洋国土安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维护南海洋国土安全。

  • 标签: 南海 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安全
  • 简介:本文是美国政治学家施道安发表于《政治学季刊》的文章。原文刊载于PoliticalScienceQuarterly,Volume133,Number22018(http://www.psqonline.org)。文章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分析,解释中美两国在南海不断发酵的紧张态势。在研究大国对抗的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强调这些对抗基本都包含了重要的海上维度。文章还审视了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探讨了有关中美对抗分析的启示以及南海引爆点的未来走向。本文深度反映了美方观点,可使我国学界更好地了解美国当前在南海问题上的看法和主张。本刊发表时略作删节,特别是删除了部分注释,请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原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不反映本刊立场。

  • 标签: 南海 中美对抗 地缘政治 中美关系 引爆点
  • 简介:自从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事件”以来。南海局势动荡不安。其中既有中美在南海南沙、西沙海域的军事摩擦与对峙,又有中菲、中越围绕南沙、西沙岛礁权利和海上资源开采的冲突与对峙.同时还有中国同美、日等西方国家围绕包括南海在内的海洋问题所展开的外交博弈以及菲律宾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围绕南海问题诉中国案所引发的法律纠纷。总之,尽管中国政府试图低调处理南海纠纷并坚决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但是南海局势的实际演变却正在使得围绕南海的纠纷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并且围绕这一问题中国在军事、外交和法律层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 标签: 南海问题 仲裁案 法律纠纷 中国政府 资源开采 国际仲裁
  • 简介:2017年,南海局势整体趋缓,地区合作势头显著抬升。但在表面的平静下,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南海问题从局部的主权问题上升为整体性的海权问题;二是域内矛盾仍然存在,并将从根本上影响南海的稳定局势。这种变化将加大中国南海维权,乃至建设海洋强国的挑战。

  • 标签: 南海问题 地区合作 海权问题 主权问题 中国南海 局势
  • 简介:法律序号:越南第十三届国会2012年第十八号根据1992年颁布施行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依照2001年12月25日第十届国会通过的第五十一号决议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经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过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越南海洋法》。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海洋法 宪法修正案 2001年 共和国 国会
  • 简介:中国如何在南海主张不受《海洋法公约》调整的历史性权利,同时又受《公约》尊重,这是一大难题。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本身存在两个缺陷:第一,试图以单一的历史性权利规则主张涵盖整个南海的权利,未能解决与《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的冲突。第二,以《海洋法公约》之外的法源主张区别于《公约》的历史性权利,但海洋权利内容又是《公约》框架内的事项,由此又落入《公约》的调整范围。对历史性权利的法源、性质和内容的阐明是中国南海权利主张的症结所在,只有对此作出有别于《公约》权利的主张,才能落入《公约》序言“未予以规定的事项,应继续以一般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准据”的条款中,以此排除《公约》的适用。本文试图对历史性权利做全面解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是区别于《公约》权利的体系,不受《公约》调整;其次,试图处理历史性权利与《公约》权利的并存关系,以此证实历史性权利受《公约》尊重。

  • 标签: 历史性权利 海洋法公约 南海仲裁案
  • 简介:本文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foraNewAmericanSecurity,CNAS)2016年末出版的政策简报。该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并提出了经济、军事、外交和规则四大参照系,以帮助美国政策制定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南海地区事务。本文还根据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列举了影响中美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七大议题。本文最后提出,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美国应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发挥地区盟友及伙伴国的力量。以及在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强地缘经济工具的使用。

  • 标签: 南海 权力 秩序 中美关系
  • 简介:(联邦议会2017年第14号法令)2017年7月17日(缅历1379年4月24日)联邦议会颁布本法。第一章名词及释义第一条本法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领海及海域法》。第二条本法涉及的下列名词作如下解释:(一)国家:指缅甸联邦共和国。(二)政府:指缅甸联邦共和国联邦政府。(三)相关部委:指联邦政府委任的联邦部委。(四)海域:指包括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国家相关海域。(五)基线:指本法附录一中规定的基线。(六)内海:指自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七)外国人:指公民、客籍公民或入籍公民之外的人士。

  • 标签: 联邦议会 领海基线 海域法 共和国 缅甸 联邦政府
  • 简介:黄岩岛也称“民主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元朝初期。黄岩岛的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第一.它是我国在南海东北部唯一出露海上的岛礁,是南海东北部的门户要塞;第二,它是我国在半封闭型的亚太边缘海域与世界大洋海运交往的枢纽控制点;第三,它扼守着台湾海峡南端以及由太平洋进入南海之通道;第四,它还是自我国西沙群岛驶向菲律宾吕宋岛,从我国南沙群岛通向台湾岛。以及出巴士海峡驶向太平洋的中途岛。此外,黄岩岛海域开发价值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不仅海洋生物、新能源与矿产资源丰富,而且还是我国南海与东海渔民捕捞作业的传统基地,自古以来即为我国先民开发经营,世代传承至今。我们不仅要把这一“祖产”看护好,更要把它持续经营下去。

  • 标签: 黄岩岛 海域环境 战略地位 分析
  • 简介:中越两国在1973年前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没有争议,从1974年起,越南武装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中有些岛屿,挑起主权争端。越南为达到侵占南海岛屿目的,积极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多项措施。南海问题对中越关系构成了挑战。

  • 标签: 南海问题 中越关系 越南外交
  • 简介:越南东面和南面临海,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在越南社会和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越南将海洋看作是与国内4个大经济区同等重要的一个特殊的经济区。越南能从海洋中获取和利用的资源,据其本国学者的统计,主要有:海产、石油和天然气、矿产、海盐、海洋化学物质、海洋能源等等。越南对海洋的开发仅是初步的,但已获得了巨大收益。例如,海产、石油天然气、海盐、

  • 标签: 海洋事业 大经济区 沿海地区 发展概况 化学物质 和南
  • 简介:此文旨在根据南海形势最新动态,探索最为务实的争端解决机制,搭建一个由借两岸合作寻求南海问题突破、将海洋环境安全作为南海合作的驱动力、将渔业合作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起点、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治理的框架、以思维转化引领政策和研究的方向五个维度组成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决策者与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讨了在解决海洋争端的过程中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视角的可行性,为寻求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南海争议 解决机制 合作性方案
  • 简介:菲律宾在南海仲裁案所提的十五项请求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类是有关海洋权利来源与“九段线”的合法性问题(第1、2项诉求),第二类涉及海洋地物法律地位与相关权利(第3、4、5、6、7项诉求),第三类涉及中国是否侵犯菲律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权利,第四类涉及中国是否违反有关环境保护、避碰、避免加剧争端等义务。这四类请求环环相扣,不仅试图规避岛礁主权归属问题,也同时想要绕过中国根据《公约》第298条所作的海域划界等排除强制管辖的声明。

  • 标签: 菲律宾 仲裁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诉求 南海 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