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中国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亟需利益交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中的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的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对象。中美利益交换的核心内容是在守成大国(美国)与崛起大国(中国)之间建立积极而稳定的双边关系,经贸领域将是中美利益交换的关键领域。朝鲜半岛是中国周边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区域。中国迫切需要与相关利益攸关国在朝核问题上达成系统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一揽子解决方案中,有关国家需要并行推进务实的利益交换。海域划界是中国周边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议题。中国在与海上邻国进行海域划界谈判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利益交换举措。

  • 标签: 中国 周边外交 利益交换
  • 简介: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性质浓厚的国际体系里,中国快速崛起带动的体系变革有关。在大国疑惧和小国逐利气氛中,南海问题很容易被'炒热',中国不得不在'亲、诚、惠、容'式不断'加码'的周边友好前提下,维护南海权益。能否做到增信释疑和巧妙利用利益互换,是周边基础上维权的关键,国际体系和平一面为此提供了可能。'亲、诚、惠、容'等理念没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导致中国不断'加码'的友好被一些国家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但严峻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很难让'息事宁人'不成为忍气吞声。在中国崛起态势明显后双方对现状都不堪忍受,因而维权'新常态'非常重要。同样面对中国'亲、诚、惠、容',不同决策者有不同政策,所以争议国领导人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边外交 南中国海争议 视角
  • 简介:莫迪上台以来印度周边战略与政策有四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即周边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周边战略布局得以调整;实施周边手段实现多样化;周边的目标得以升级,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进行了若干更新;强调战略实施能力的提升.目前看来,印度新周边战略实施已取得-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印度周边战略和政策的调整不可避免将对中国周边以及中印关系产生影响,其新动向值得中国关注.

  • 标签: 印度 周边外交 战略 中国
  • 简介:2014年4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暨中国周边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克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

  • 标签: 中国周边 全国外交学 周边外交
  • 简介:本文着重强调中国和印度开展多边外合作的必要性;回顾了中印双边协调机制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建设进展;提出经由中印战略对话发起合作倡议,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凝聚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框架下构建中印多边外合作机制的构想。

  • 标签: 中国 印度 多边外交 合作机制
  • 简介:中国对韩公共外交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安全与稳定、中韩两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两国文化的和合共生。中国的对韩公共外交有着以下主要特征:两国高层领导在此议题上高度良性互动,人文交流是主要纽带,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精英与主流媒体则是突出舞台。面对问题和挑战,中国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与文化交流方式有待改进,美国、日本的竞争与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等问题不容低估,中国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这个议题上的舆论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对韩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升级对韩公共外交的文化交流方式;管控美日的负面影响,不刺激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优化在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上的议程设置,化被动为主动。

  • 标签: 中国 韩国 中韩关系 公共外交
  • 简介:奥巴马执政以来,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美国推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追求战略上的再平衡。这一政策举动实际上是通过在安全与经济两条同步进行的路径推进的。一方面,美国强化了亚太地区既有的联盟体系,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以推广经济规则的形式增强对这一地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最突出的举措就是通过推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这一系列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含义。学术界分别从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内容相近的结论。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立足于联盟经济理论,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中的安全事务与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美国联盟体系安全效果的增强,其所发挥出的联盟经济效果也愈发明显,这对于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形成了潜在的挑战和冲击。这种经济上的挑战和冲击与安全上的挑战和冲击相比,其表现虽不甚明显,但是它的影响和冲击恐怕会更深入持久。因此,我们应通过安全与经济相结合的分析路径全面审视中国周边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意见。

  • 标签: 亚太联盟体系 安全事务 经济合作 周边战略
  • 简介:自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周边更加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周边新理念和新举措.不过如何更好地开展周边也日益面临着周边安全的掣肘,对于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价也存在大量争议,这就使得建立周边安全的评价体系和构建整体性的周边安全战略很有必要.由于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效应、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地缘效应和周边国家转型的系统效应,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已变得日益重要.周边安全合作面临着大国权力竞争、制度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障碍,中国周边安全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利益层次分析的视角,可以对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三个层次,使得对于中国面临的诸多周边安全问题有着更为整体性的清晰认知,进而提出了“双重协调”的周边安全战略.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单一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手段,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较低程度的周边安全共同体.

  • 标签: 周边安全 双重协调 大国协调 制度协调 核心利益 周边安全共同体
  • 简介:水资源安全关系已经是中国对外关系,特别是周边关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中国周边水资源安全关系主要受水资源相对短缺与对跨国界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国际流域中国家间的整体关系、地区环境与水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以及中国国内跨国界水资源安全战略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国家水资源安全关系的构建与复杂的地缘政治密切相关,其内容涉及水质保护、水资源分配、水资源开发、水域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区域发展等方面。中国与十个周边国家尚未出现明显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但与七个周边国家存在语言性冲突,同时也存在水资源合作关系。目前,中国周边国家在水资源安全关系上是一种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关系。呈现出“低冲突一低合作”的结构状态。周边国家为改变这种结构状态下的水资源利用的“不安全感”,正在联合某些域外国家在水资源领域形成一种制约中国的潜在联盟,由此对中国周边关系和安全环境形成负面影响。未来中国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战略“抓手”作用,构建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需要的水资源安全关系,利用好“亚洲水塔”的战略地位,把握水规则制定主动权和制高点,制定水资源安全战略,建立科学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开辟周边新领域。

  • 标签: 水资源 安全关系 周边战略 抓手
  • 简介:无论是从历史教训还是地缘战略需要考虑,印度对俄外交中的制衡中国之意不可忽视。本文首先阐述中俄印“战略三角”的现实局限性;接着重点分析俄罗斯对印、对华军售的不平衡政策以及印俄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最后总结出印俄关系对中国的战略启示,我们须采取相应措施抵消印俄关系可能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 标签: 印度 俄罗斯 中国 制衡 合作
  • 简介: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安全外交 新安全观 地区多边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 简介:近年来,安静外交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安静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相当盛行存在多种原因,如东南亚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面子'和声誉问题;东南亚国家大都具有较强的现代性;许多传统安全问题短期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以及东南亚国家希望保持团结,以更好地与域外大国打交道。东盟的安静外交至少表现在东盟国家间、东盟层面和东盟(国家)与域外国家三个层次,并显示出东盟国家高度重视主权独立的现代性,处理传统安全问题上的非干预性,和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的开放性等特征。安静外交是维持中国与东盟维持和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众多途径之一。双方具有进行安静外交的传统和经验,并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但当前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处理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促进地区安全形势稳定、增进地区安全信任和信心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安静外交将处于继续发展的态势,将为促进和提升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安静外交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管控分歧
  • 简介:随着中国的不断成长,周边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作为一个中国化的概念,“周边”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成为一个由地理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交织而成的综合性的研究范畴。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大国对于周边的理解,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中国认识和处理周边问题提供借鉴。总的说来,中国周边问题具有复杂性、功能性、整体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尽管目前在中国周边地区出现了很多突发的热点事件和冲突,但从历史的全面的视角来看,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在经济合作、交通运输、非传统安全合作以及人文教育合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只要坚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新的全球化形态下,中国周边国家必将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周边合作新局面。

  • 标签: 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 周边认知与特点 周边功能 周边安全趋势
  • 简介:世界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外交纵横捭阖引人注目。这要归功于中国外交突出一个“和”字。“和”是中国处理同各同关系的原则,也是对待国际关系的原则。中国外交的这一特色,来源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也来源于中国的古老哲学和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崇高理想。

  • 标签: 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 发展中国家 社会主义 崇高理想 世界
  • 简介:设立禁飞区是一种国际干涉的中间道路,西方国家设立禁飞区目的是在侵略与合法性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从而凭借联合国授权、以有限的军事手段实现有限的干涉目标。设立禁飞区的动议并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但它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或默许,能够在联合国框架内大行其道,并正在朝着国际规范的方向演化。正因如此,中国在禁飞区问题上面临多重外交两难,中国外交承受着新的调整压力。

  • 标签: 禁飞区 国际安全 人道主义干涉 中国外交转型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和西方对“安全环境”的界定不同,中国侧重于以发展界定安全,西方大国则注重以威胁界定安全。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安全环境”的理解,已经从以军事安全为主演变为军事、政治、经济、舆论四位一体,更具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因此,作者构建了新时期评估周边安全环境的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包括政治安全环境、军事安全环境、发展安全环境、舆论安全环境以及中国自身对周边环境的塑造能力等构件,这些指标囊括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理判断。文章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中外关系数据库”以及《人民日报》数据库对各细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设定并对比了三种场号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指数。对1992—2011年周边安全环境的分析表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不断改善中。不过,2008年以后三种场景产生较大分叉,中国有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前十几年完全不同的状况,中国需要与周边国家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合作环境。

  • 标签: 周边环境 安全环境评估 分析框架 指标体系
  • 简介: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中国周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 标签: 军事外交 东盟 安全共同体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