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大危机,大危机引致大冲击,导致大衰退,引发经济、社会、政治等系列危机,对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危机压力下,相关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国际社会致力全球治理,然而应对举措更多地集中于扬汤止沸,停留在表面文章。作为危机元凶金融垄断资本,其实力与势力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增强;贪婪与投机非但没有被遏制,反而不断强化。如此,解决旧危机果,极有可能成为引发新危机因。

  • 标签: 金融危机 十周年纪念 经验教训
  • 简介:Inthefourdecadessincethelaunchofreformandopening-up,underthestrongleadershipoftheCentralCommittee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CPC),Chinahaswithstoodthetestsofchangesbothathomeandabroadandbecomemoreconfidentinitsownpath,theories,system,andcultur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WhilepreviousChineseleadersputforwardtheirrespectivediplomaticideasinthetheoreticalinheritance,accumulation,summarization,development,explorationandinnovationofdifferentstages,theXiJinpingDiplomaticThoughtisacomprehensiveexpressionofthemallandfurtheradvancesChina’sdiplomacy.AtanewstartingpointundertheguidanceoftheXiJinpingDiplomaticThought,China’sdiplomacyismakingneweffortsandcontributionstothegreatrejuvenationoftheChinesenationandthebuildingofa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formankind.

  • 标签: further 外交理论 改革开放 CULTURE under 中国
  • 简介: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已成一门"显学",且对相关研究、安全现实与安全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国40(1978-2017非传统安全研究整体上历经了酝酿与显现、阐释与呼吁、反思与深化、建构与拓展过程;研究内容丰富且不断出新,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研究类型;与国家决策关系呈现"被忽视——边缘性——中心圈"发展轨迹;研究驱动包括学理驱动、技术驱动、事件驱动、政策驱动和环境驱动;形成了涵盖组织机构、学生培养、知识传播、政策咨询和学术网络制度化研究态势。在学术上具备了学派与学科自觉,推动了安全思想"范式转型"与"安全文明"重塑,在政策上牵引着安全治理实践更加综合化与国际化。然而,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理论体系还未形成,专业性、科学性、国际性不足,未来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在全球安全研究格局、元问题与分析框架、理论体系与学派自觉、方法论与量化研究、议题深究与国际对话上有新持续推进。

  • 标签: 非传统安全研究 总体国家安全 共享安全 安全文明 中国学派
  • 简介: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1922—2006)是一位在思想界颇具争议、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也是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和重点。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以季诺维也夫为名成立了季诺维也夫研究院,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组织成立了季诺维也夫思想俱乐部等有影响力学术研究机构,召开全球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大会,可以看出国外对季诺维也夫思想研究已趋于炽热化。

  • 标签: 季诺维也夫 亚历山大 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研究机构 莫斯科大学
  • 简介:冷战后初期至21世纪,法国亚太战略由最初“积极参与”到20世纪90代末期“短暂忽视”,最后实现当前“全面转向亚太”。法国亚太战略目标包括加强与亚太国家间紧密经济合作,打造在亚太地区军事安全存在,实现利益全球覆盖以重塑法国大国地位。在亚太战略路径选择上,法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积极介入,维护和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法国亚太战略给中国周边安全带来直接压力。中国应强化与包括法国在内域外亚太利益攸关国家战略协调,主动提出和构建亚太安全新机制,共同维护和保障亚太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

  • 标签: 法国 亚太战略 安全战略 转向亚太 中法关系
  • 简介:自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更加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新理念和新举措.不过如何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也日益面临着周边安全掣肘,对于周边安全环境评价也存在大量争议,这就使得建立周边安全评价体系和构建整体性周边安全战略很有必要.由于中国崛起周边安全效应、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缘效应和周边国家转型系统效应,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已变得日益重要.周边安全合作面临着大国权力竞争、制度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障碍,中国在周边安全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利益层次分析视角,可以对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纷繁复杂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三个层次,使得对于中国面临诸多周边安全问题有着更为整体性清晰认知,进而提出了“双重协调”周边安全战略.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思路,单一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手段,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较低程度周边安全共同体.

  • 标签: 周边安全 双重协调 大国协调 制度协调 核心利益 周边安全共同体
  • 简介:特朗普政府2017国际安全战略和2018国防战略规划了与中国和俄罗斯竞争构成美国主要国家安全考虑.·两份文件都认为大国竞争中心位于印度一太平洋区域,中国试图在这里排斥美国成为头号强国,以实现区域霸权和最终全球优势地位.·华盛顿与北京地缘竞争对东南亚具有重大意味,包括:1、更复杂安全环境,区域国家日益面临在中美之间做出无保留选择局面.2、由于美国加强对中国施压,北京以增加在南海人工岛屿军事存在作为回应,导致南海局势再度紧张.3、美国强化推动与东南亚盟友和伙伴国军事合作关系,抗衡中国在区域国家中防务外交活动扩大.4、东盟团结进一步受压,因此也影响该组织在区域安全框架中核心地位.

  • 标签: 国家安全战略 国防战略 东南亚 特朗普 政府 地缘竞争
  • 简介:地缘环境涵盖了地缘政治环境、地缘经济环境和地缘安全环境等多个层次,与国家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位于大国竞争核心区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特殊战略位置和资源地位,地缘环境十分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缅甸民主化进程推进、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以及南海问题逆转等一系列事件使东南亚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因素除了域内因素,还包含了大国因素、热点问题因素等多重因素,在多重因素影响之下,东南亚地缘环境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其周边国家,在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带来巨大压力之下,中国地缘政治经济安全也将面临着层层挑战。本文将试图探讨中国将如何根据不同影响因素对东南亚地缘环境变化做出相应应对。

  • 标签: 地缘环境 东南亚 大国因素
  • 简介: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利益交换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重点对象。中美利益交换核心内容是在守成大国(美国)与崛起大国(中国)之间建立积极而稳定双边关系,经贸领域将是中美利益交换关键领域。朝鲜半岛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重点区域。中国迫切需要与相关利益攸关国在朝核问题上达成系统性一揽子解决方案。在一揽子解决方案中,有关国家需要并行推进务实利益交换。海域划界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重点议题。中国在与海上邻国进行海域划界谈判时,要采取有针对性利益交换举措。

  • 标签: 中国 周边外交 利益交换
  • 简介:2014日澳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以来,两国安全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并在东海、南海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上展开了密切协作。日澳安全关系这种发展,受到美国亚太政策调整、日本寻求实现"正常国家"目标、澳大利亚追求地区影响力等多重因素推动,并对中国海洋利益维护和地区安全环境稳定造成了复杂影响。虽然受到日澳安全利益错位、澳国内反对声音、中澳关系发展等因素制约,日澳关系难以走向结盟,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日澳安全关系发展走向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小其不利影响。

  • 标签: 日本 澳大利亚 安全关系 东海 南海
  • 简介:《十九大报告》具有三大突出特色:一是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二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念;三是强调了中国大国外交基本方针路线。中国外交开辟新局面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一是和平崛起与大国战略之间平衡;二是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之间平衡;三是合作安全与国家安全利益之间平衡;四是内向与外向之间平衡。中国外交应当高度重视四大问题:一是坚持中国外交基本面;二是先手破解部分国家携手对付中国;三是"一带一路"重在落实;四是关注日益增强贸易摩擦。

  • 标签: 《十九大报告》 中国外交 新时代
  • 简介:新移民是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海外中国人。新移民既是一种现象,也是一个群体。本文从时间节点、行为主体、行为目的和现实身份等方面入手,对新移民进行了定义,并以非洲为例,就新移民特点和分类提出了自己观点。

  • 标签: 新移民 非洲的中国人 华侨华人
  • 简介:一、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其实是第一个建立起世界性文明体系国家。郑和下西洋时率领庞大舰队有数十艘宝船,军士多达2.7万人。那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强大海军,当时明代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强国。第一个世界文明体系就是靠这样一个海洋强国建立起来。二、中国文明体系不同于西方殖民主义.

  • 标签: 海洋战略 世界性 中国 文明体系 西方殖民主义 郑和下西洋
  • 简介: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一项新全球发展计划,其目标是构建免于恐惧和暴力和平、公正、包容社会,其核心是消除全球贫困与促进包容性发展,包括消除贫困、饥饿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内容.该议程主体内容体现了联合国所倡导“人安全”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各种威胁相互关联性,人安全和人发展是同一事物相辅相成,这种治理观要求广泛借助联合国系统,并且顾及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范围内各级公私部门行为体特点和资源,拓展一种由各种利益攸关方组成综合框架,其内容涉及粮食安全、气候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反恐、移民等重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议题.其中,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南北差距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重要动因.上述安全议程同时体现了各种广泛经济、社会和环境关联性.因此,建构全球“人安全”治理机制需以联合国为核心,并形成多层治理、建构广泛国际伙伴关系,以实现联合国所倡议全球可持续和平愿景.

  • 标签: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可持续和平 气候变化 “人的安全” 国际制度
  • 简介:随着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联合国维和行动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一是将"联合国维和行动"改称为"联合国和平行动",行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了"维持和平"、"预防冲突"和"建设和平"等诸多环节;二是重视发挥地区组织在维和行动中作用;三是坚持性别平等,增加妇女参与维和力度。这与联合国改革大方向是一脉相承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从1990起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主动作为,表现出大国担当,受到广泛国际赞誉。

  • 标签: 大变革 联合国 维和行动 联合国改革
  • 简介:在当代中国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根本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国家政权、国家制度同构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一体性决定政治安全(政权安全)之根本地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将维护政权安全作为政治安全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而政权安全实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执政安全标准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仅是历史选择,更来源于为人民谋幸福而集聚起民心民意,执政安全决定于人民安全,即保障全体人民当家做主政治权利不被侵蚀和破坏.因此,从根本上讲,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终极问题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政治权利安全.它不仅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更与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休戚相关.

  • 标签: 国家安全 政治安全 政权安全 执政安全 人民安全
  • 简介:当前国际关系中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现实需求、鲜明时代背景和深刻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 标签: 军事外交 东盟 安全共同体 “一带一路”
  • 简介:在普京总统授意下,经过俄罗斯官方和学界主流认可统一历史教科书在2015出版。统一历史教科书认为1917俄国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关,并全景式对1917俄国革命进程进行了详细叙事。教科书对俄国革命评价和术语变化,反映了普京政府旨在消除对于俄国革命“彼此冲突内部矛盾和多种解释”,向受教育主体建构统一历史观念。

  • 标签: 1917年俄国革命 历史教科书 普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