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越战前期,加拿大默认并配合了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但随着美国军事行动日益升级,它逐渐显示出更加自主的和平外交姿态,还试图在美国与北越之间进行斡旋。为此,加拿大派遣希伯恩使团负责沟通双方,并力促和谈。加拿大总理皮尔逊还发表坦普尔讲话,明确反对战争扩大化。加拿大从默认到自主的越战政策,是国际冷战局势重大变化在西方阵营内的折射,预示着加拿大将走向更独立的外交立场。越战时加美关系的演变是西方非对称性联盟固有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加拿大 越战政策 “默认外交” 希伯恩使团 坦普尔讲话 “自主外交”
  • 简介:前言本文的目的在于“暹罗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以下简称“救荒会”)在泰国开展的救济祖国运动为中心,考察泰国华人在二战后的1945年底至1948年中期如何开展有组织的救济祖国运动,国内外形势对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标签: 1948年 泰国华人 委员会 二战后 祖国 救济
  • 简介: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 标签: 晚清 粤籍 领事
  • 简介: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化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 标签: 东盟 以色列 伊斯兰化 东南亚一体化 宗教“柏林墙”
  • 简介:本文所说的中国-东南亚区域研究,是在整体上把中国-东南亚作为一个区域来研究。本文已公开出版的中文著作(包括译著)为例,对中国-东南亚经济和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亚历史、文化和民族这3个方面的整体研究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如何推进中国-东南亚区域研究从9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标签: 中国-东南亚 区域研究 现状 展望
  • 简介:过去十年间,无人机数量和战场使用快速增加。自2004年以来,美国利用无人攻击机在巴基斯坦境内定点清除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人员,在取得一定打击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许多批评者认为,在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攻击不仅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南亚反恐局势产生了负面作用。本文试从国际法,着重是战争法的角度分析在巴无人机攻击的非法性及其影响。

  • 标签: 无人机 国际法 美国 巴基斯坦
  • 简介: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无论是美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等主权国家。还是原先不属于国际政治游戏场中的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媒体等,都在谋求左右国际舆论导向的话语权,并积极谋求将自己的特定话语巩固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从某种程度上说,国际政治日益变成了“话语权政治”。其中,非政府组织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与性质,作为政府的补充,在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 标签: 非政府组织 国际政治 话语权 计划生育协会 公共服务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