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和平共处 世界大国 合作共赢 历史性 成长
  • 简介:冷战后,澳大利亚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备受关注的实力和影响力?美国是否决意保持她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如何维持太平洋地区的持续和平?本文的观点是:今天的亚洲给我们出了一道全新而独特的难题.这种局势造成的困境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老掉牙的冷战思维方式.

  • 标签: 太平洋地区 和平 澳大利亚 亚太地区 思维方式 冷战后
  • 简介:在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冷战以来最深刻、最活跃和最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的和平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从思想理念上保驾护航.这项理论任务的完成需要我国大力发展外交智库,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建设、战略研究、公共外交、政策建言这四个方面加强工作.

  • 标签: 和平发展 中国 公共外交 国际形势 国际格局 思想理念
  • 简介: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不少国家之间不断发生各类争端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也不容乐观,“和平”一词受到高度关注.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指出,“和平是人民的永恒期望.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那么,和平学对中国有怎样的意义?和平学与公共外交有何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本刊采访了“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教授.

  • 标签: 公共外交 和平学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教授 约翰 世界局势
  • 简介:东亚和平是这个地区所有人憧憬和追求的最大目标。日美同盟升级,日本国会通过安保相关法案,东亚地区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变数。此外,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南海问题也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合作对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尤为重要。

  • 标签: 日美同盟 南海问题 日本国会 力量对比 国际格局 中韩
  • 简介:2016年6月18日4时17分,前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原院长吴建民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享年77岁。吴建民,江苏南京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做过翻译。吴大使也曾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与本刊多位编委曾共事多年。吴大使在世时对本刊的工作十分关切,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为一位有思想、有担当、有建树的资深外交官,他的离世,让人惋惜。本期刊发此文,以为纪念。

  • 标签: 吴建民 新闻发言人 外交界 国家领导人 全国政协 副主任
  • 简介:德裔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1904—1980)被誉为'国际政治学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传世经典《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被誉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汉斯·摩根索在这一学科的历史地位。该书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关思考和建议,在当前看来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摩根索 国际政治 国家间政治 权力斗争 传世经典 现实主义理论
  • 简介:世界华商大会是联系、沟通全球华商的纽带和桥梁。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发展历程和经济模式的华人企业家聚集在华商大会“发展经济,共同繁荣”的旗帜下,彼此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华商大会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展示全球华商整体形象的重要舞台。

  • 标签: 世界华商大会 网络 连接 经济模式 华人企业家 取长补短
  • 简介:近年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通过国际医疗救助活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实现了其公共外交功能.今后,应积极探索医院船开展公共外交的新途径新样式,在开展医疗救护中主动做好中国军队的形象大使和友好使者,使“和平方舟”成为“友谊之舟”.

  • 标签: 公共外交 方舟 和平 功能 展望 医疗救护
  • 简介:近年来,中国成为湄公河流域国家重要旅游客源国,发生在澜湄域内的涉及中国公民的旅游安全事件增多并表现出受侵害程度深和分布地域广的新特征,旅游安全合作成为实现澜湄区域和平发展亟需扩展的领域。面对在旅游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上的缺失和复杂挑战,澜湄合作机制应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遵循亚洲安全观要求,依托已有非传统安全合作平台,建立并完善旅游安全合作机制,以低敏感领域的旅游安全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安全合作,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对澜湄旅游合作带来的挑战。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国公民 安全观 命运共同体 湄公河流域 工作组会议
  • 简介:国际海洋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开展海洋公共外交必须坚持走和平路径,这种路径的本质在于消除威胁和互惠互利。当前中国开展海洋公共外交必须以此为基础,通过海上军事力量的防御化与维和化发展,增进海洋贸易对他国的互惠关系,推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推动海洋事务的机制化与制度化建设这四条路径来开展以和平发展为理念的公共外交,树立负责任大国及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

  • 标签: 公共外交 制度化建设 互惠关系 文化发展史 机制化 中国海军
  • 简介:'熊猫外交''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多次使用的特色外交方式之一,为我国对外交往开拓了局面。改革开放后,'熊猫外交'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受关注度依然不减。在新时期应继续积极运用'熊猫外交',将对我国和平形象乃至综合软实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熊猫外交'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更有利于中国树立和平的国际形象;可以结合全世界范围内的熊猫相关衍生品开展多渠道传播;可以带动中国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同西方在动物保护等议题上进行话语对接。

  • 标签: 熊猫外交 动物保护 受关注度 尼克松总统 西方价值观 濒危动物
  • 简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新发展了我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对公共外交而言,要进一步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需要集中力量向国际社会讲清楚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条件性与贡献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努力平衡好对内与对外、'有为'与'不为'、面向发达国家与面向发展中国家这三对关系。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梦 国际社会 理论与实践 外交工作 “有为”
  • 简介:中国对国际热点问题的参与和行动,展示了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美国和国际社会必须正视中国快速崛起的事实,应该允许其在21世纪担任重要角色.但如果中国领导人不能支持目前的国际体系,也不找寻其他方法,而仅是宣称主权不可侵犯的论调,他们就会摧毁运行良好的全球秩序.

  • 标签: 中国领导人 世界 国会 国际热点问题 负责任大国 国际社会
  • 简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既是中国的合作倡议,也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对外合作战略。它的逐步推进,需要一个从对外宣传接受到具体落地实施、从公共宣传产品到大战略格局的演进过程。"一带一路"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各国和地区人民的追求和愿景,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的坚定意愿。在国际格局复杂演变的背景下,只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一带一路"的合作构想才能成为现实。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会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一带一路” 合作倡议 对外战略 和平与发展
  • 简介:中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高度关注,在西方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的背景下,"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一些论调导致某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走向有误解、质疑和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和"思想的基础上,向世界传播"和主义",以此来打消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方向的疑问。

  • 标签: 中国崩溃论 “中国威胁论” 世界舆论 传播力 中国威胁论 中国文化
  • 简介:参与公共外交的各方从各种角度表达本国的国情,说明国家的政策,表现本国文化,实质就是通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理解和支持;无论从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还是对世界的影响来说,中国加强公共外交都是必然的选择;有效开展公共外交需要从政府和公众两个层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公共外交 中国 世界 舞台 内外部环境 国情
  • 简介: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外交的指示精神,切实按照贾庆林同志关于大力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要求,将推动公共外交作为履职的一个新领域和工作主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胡锦涛同志 声音 中国 世界 公共外交 全国政协
  • 简介: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卢沟桥事变80周年。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都在努力汲取历史教训,守望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抗战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平,通过和平的方式瓦解日军、加速日军溃败。这种和平思想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专门对日本俘虏进行教育的日本工农学校也得到成功实践。这种和平思想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热爱和平的传统思想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工作 中的和平 和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