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10月3-5日,美国http://www.wsws.org网站发表文章,结合美国总统大选情况,论述了美国社会阶级结构正在发生的一些新变化,认为在繁荣景象的掩盖下,美国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鸿沟逐渐加深,中产阶级处于衰落之中,而工人阶级的人数迅速增加.业已出现的阶级紧张和社会危机正在使美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基础发生转变.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现状分析 美国阶级 阶级现状
  • 简介: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的科学工具,并对现实世界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条件所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阶级分析原本正确的一些具体观点需要人们进行重新审视:在发达国家,私有制同社会进步之间并不一定必然地呈现出一种负相关性;工人阶级的具体处境及构成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极分化现象就总体而言已经消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明显缓和。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使自身得以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 标签: 阶级分析 深化 发展 阶层理论
  • 简介: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提出“犯罪不是阶级对抗社会特有的现象”,应当“主要用非阶级观点”来看待犯罪问题,又有的同志认为,分析犯罪根源“最本质的则是社会原因中新旧文化、新旧观念相互冲突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还有的同志说犯罪是“人性‘异化’为兽性的结果”,等等。

  • 标签: 犯罪现象 阶级分析 社会原因 犯罪问题 阶级观点 犯罪根源
  • 简介:法国《经济问题》杂志第2771期(2002年7月31日)刊登了路易·肖韦尔题为《法国社会中的各个阶级现在是否又重新回来了?》的文章。原文编者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为法国‘中产阶级’人口的……

  • 标签: 法国 社会阶级 阶级关系 阶级消亡论 中产阶级 社会不平等现象
  • 简介:2003年3月12日美网站http://ww.zmag.org刊登了基姆·穆迪题为的文章.作者认为,当前流行的产业工人阶级衰落说相当程度上夸大了事实,得出这种结论所依据的统计方法是错误的.穆迪指出,尽管产业工人阶级的数量在下降,但它仍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仍然具有动摇社会基础的决定性力量.不仅如此,整个工人阶级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所占社会人口比例上都大为增加,而不是减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产业工人阶级 工业化国家 贤本主义 工人集中程度
  • 简介:阶级团结是工人阶级在反对资本的斗争中最有力的武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工人阶级尤其需要加强国际团结.但美国工会运动的表现有悖于国际主义精神.美国杂志2000年7-8月号(总第52卷第3期)上发表了美国学者迈克尔·耶茨的题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包括美国工会运动吗?>的文章,指出美国工会运动深受资产阶级的思想腐蚀和政治控制,在目前情况下难于对无产阶级国际团结作出贡献,反而往往起消极作用.该文内容如下.

  • 标签: 美国 工会运动 无产阶级 国际团结 民族主义 帝国主义
  •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方工人阶级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特别令人注意的是西方工人阶级的逆向发展趋势。研究这一趋势及其影响,对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来说都是必要的。西方工人阶级的逆向发展趋势,是指战后西方工人阶级的发展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西方工人阶级 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 科技革命 战后西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美共杂志2000年12月号上发表弗雷德·加布瑞和阿特·珀洛题为的文章,从有关美就业工人的资料出发,分析了美国近50年来工人阶级状况的变化.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工人阶级状况 状况变化 美国近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两个基础是相互联系的,是源基础和直接基础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它必然具备这两个基础,也需要这两个基础.这两上基础是保证党执政安全的最大政治资源.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党的两个基础也会不断巩固和扩大,并呈扩展、相融、交叉、重叠的趋势发展.党的使命就是使这两个基础发展并最终融为一体而覆盖全社会.

  • 标签: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巩固 扩大
  • 简介: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中产阶级的演变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中等阶级理论,决定了早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伯恩施坦的中等阶层理论是导致德国社会民主党走向改良主义道路的重要因素;二战后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促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由"阶级党"转变为"人民党";20世纪80年代后,中产阶级的新变化推动德国社会民主党由"纲领党"转变为"选举党".

  • 标签: 中产阶级 德国社会民主党 转型
  • 简介:<正>诺曼·戈尔德伯格在美国共产党的理论月刊《政治事务》1997年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全球的帝国主义、文化和艺术》的文章,通过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分析,说明随着全球的资本化,文化和艺术市场已受到资产阶级的垄断。文章揭露了资产阶级文化、艺术的虚伪性及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消极作用,号召艺术回归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根本属性,服务于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现将其中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 标签: 资产阶级文化 工人阶级 艺术市场 帝国主义 垄断 资本主义
  • 简介: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阶级理论 社会结构理论
  • 简介:<正>1995年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论文集第3卷《资本主义秩序》(法国大学出版社,1996年巴黎法文版)刊载了法国学者让—比埃尔·杜朗的题为《从马克思时代到当代的工人阶级》的文章,文中对资本全球化条件下,当代工人阶级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作了分析,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标签: 工人阶级 马克思 中心地 新特点 新情况 资本全球化
  • 简介:时我国现阶段社会形态性质的两种不同认识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所走的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和劳动者、阶级和剥削.

  •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劳动 阶级 剥削 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