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5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提出“犯罪不是阶级对抗社会特有的现象”,应当“主要用非阶级观点”来看待犯罪问题,又有的同志认为,分析犯罪根源“最本质的则是社会原因中新旧文化、新旧观念相互冲突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还有的同志说犯罪是“人性‘异化’为兽性的结果”,等等。

  • 标签: 犯罪现象 阶级分析 社会原因 犯罪问题 阶级观点 犯罪根源
  • 简介:本文讨论的是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现象。作者首先针对用年龄对犯罪群体进行简单划定容易造成讨论上混乱模糊的情况,提出了通过区分城市外来青少年自身的社会状况以做进一步分析的思路。同时,针对人们的普遍看法即犯罪是社会弊病,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个与之相反但却相对科学的认识:犯罪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此基础上,作者抛开过去诸多将分析浮于表面的做法,直接从青少年本身的认识出发进行思考,得出了"城市外来青少年由于认识到在城市犯罪所受的惩罚其程度轻于农村而更容易犯罪"的结论。增加了外部社会因素在青少年犯罪原因中所占的分量,而不仅仅是将越轨行为归咎于青少年自身的素质问题。

  • 标签: 城市外来青少年 犯罪 可能性 失范
  • 简介:小东门街道地处上海市南市区东北角的十六铺地区。全街道现划分15个居民委员会,32介户口段,共17582户、50188人,其中12岁~25岁的青少年共3972人,占街道现有人口总数韵7.91%,男、女青少年人数基本相同。该街道现占地面积为0.67平方公里(其中约0.2平方公里是仓库),人口密度为74907人/平方公里。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上海市 街道 现象透视 环境 居民委员会
  • 简介:理解犯罪热点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需要相关犯罪理论的指导。理解犯罪热点具有多种方法和技术。在介绍各种方法和技术并指出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犯罪制图技术在理解犯罪热点上的显著重要性。识别犯罪热点需要借助一定的空间分析工具,各种空间分析工具具有自身特定的优缺点及不同的用途。为防止出现主观性和随意性,犯罪热点分析应考虑多种因素,以科学的方法实施。

  • 标签: 犯罪热点 理论基础 方法和技术 犯罪制图 空间分析工具
  • 简介:马屁股和现代美国铁路有关系吗?有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轨距是4英尺8.5英寸(相当于123.19厘米)。这个标准源自英国铁路标准,因为英国人是美国铁路的设计者。英国的铁路标准从哪来?从英国电车车轨标准中脱胎而来,

  • 标签: 铁路标准 锁定 英国人 美国 设计者
  • 简介:<正>成本这一概念原本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指的是产品价值中的劳动耗费,即为了获得某项收入而发生的经济资源的耗费。犯罪作为一种行为,其实现是需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的。行为人不仅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也需耗费一定的心理资源,付出相应的身心代价,也就是说,犯罪是需要成本的。犯罪成本从时间序列而言应包括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 标签: 犯罪成本 犯罪行为人 概率 策略选择 犯罪者 被害人
  • 简介:犯罪区域差异、主客体博弈、人为和外界、定性定量混杂、影响因素多杂、模型不适应、数据规模小等诸多原因导致犯罪趋势研究非常困难,经实验研究用大数据AI介入犯罪趋势研究是有效解决方案:可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研究犯罪趋势彩响因素,宏观上人、自然及社会三方面,中微观上要特别关注社会心理。对数据量小、种类少、结构化数据多、存在模糊和灰色情况下釆用模糊灰色小数据预测模型;而对大范围实证研究,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多,经算法比较研究采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比较适合大数据动态实时跟踪犯罪趋势预测。

  • 标签: 犯罪大数据 小数据灰色模糊模型 大数据深度学习模型 2019年犯罪趋势预测
  • 简介:某餐馆有个规矩,收下的脏盘子要洗四遍。一天,新来了一位打工者,他发现盘子洗到第三遍的时候,已经很干净了,于是他简化了操作程序,每个盘子只洗三遍。这样他的效率就比别人高,老板也很高兴,奖励了他。这个"聪明"的做法启发了其他店员,纷纷效仿。

  • 标签: 操作程序 打工者 餐馆 老板 店员
  • 简介: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矛盾突显期,原有的社会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青少年犯罪问题也不例外。青少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青少年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分析阐述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运用当代犯罪学和社会学理论剖析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而以优势视角理论为基础提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防控对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原因 犯罪社会学 优势视角
  • 简介:<正>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月25日一年一度国情咨文中声称,要下大力气解决国内社会问题,减少暴力犯罪,降低犯罪率。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的暴力犯罪——谋杀、强奸、杀害等犯罪活动增长了18%左右,青少年犯罪率增长了49%以上,青少年因为杀人而被

  • 标签: 社会犯罪 暴力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 国内社会问题 美国总统 犯罪活动
  • 简介:国家犯罪的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定义国家犯罪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毫无疑问,国家犯罪包涵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性越轨行为及侵犯人权行为两个重叠的现象。经过多年的研究,“整合理论”模型和“服从型犯罪”模型已成为两种最为人称道的解释国家犯罪的理论方法。长久以来,国家犯罪虽然被试图掩盖,但仍有学者在不倦地寻找研究出路,并创造了多种有效的资料搜集途径。

  • 标签: 国家犯罪 国家机构 暴力
  • 简介:我涉足犯罪研究领域有30年了,对犯罪问题仍在思索之中。今天看来,过去包括自身在内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检讨或进一步推敲的。想到几点,与同仁共思。

  • 标签: 犯罪学 犯罪研究 犯罪问题 检讨
  • 简介:<正>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香烟生产国和消费国.泱泱大国烟民队伍之庞大,早已使有关医学专家和社会学家忧心忡忡了.如今,更令人关注的是,一大批尚未成年的青少年,竟也纷纷涌入烟民家族,在浓浓的烟雾飘绕中怡然自得.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部分省市的一份抽样调查赫然表明:中学生男生的吸烟率已由几年前的19.7%上升到目前的39.7%,女生则由0.4%上升到5.3%.九十年代初,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的《家庭咏叹凋》节目组,对广州市的中学生吸烟问题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凋查,结果是:1.高年级学生抽烟比例比低年级学生高.初一学生抽烟率为6.9%,初二学生为11.6%.初三学生为14.7%.高一学生为16.0%,高二和高三学生分别为34.2%和25.8%.抽烟比例最高的是高二组男生,高达

  • 标签: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中学生 青少年吸烟 青少年保护 高三学生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犯罪原因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犯罪学理论的解释力是由犯罪原因研究决定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因果关系构成了犯罪学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要素。当前中国犯罪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犯罪原因研究中的问题,导致中国犯罪学理论解释力下降。发展中国犯罪学的基础理论与增强理论解释力需要关注犯罪现象研究,注重因果关系研究,注重理论解释力的适用范围问题。

  • 标签: 犯罪原因 犯罪学理论 因果关系 解释力
  • 简介:<正>少年违法犯罪是国际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少年违法犯罪迅猛增多,引起了全社会对“祖国未来”的密切关注.北京海淀区4名少年结成“青龙帮”持刀抢劫;河北省饶阳县一16岁少年绑架一6岁儿童,将其勒死;16岁的谢某奸淫自己三岁的外甥女;某市3名中学生为一双旅游鞋竟将一学生打死;河南省商丘县公安局最近连续查破了7个少年违法犯罪团伙,涉及51人,其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8岁……诸如此类,向社会提出了如何使花蕾免于早谢的迫切问题.要救孩子就必须探索花蕾为什么会早谢,剖析了原因,才能找出对策.当然,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少年“早熟”是其违法犯罪不容忽视的一大原因.这里所说的少年“早熟”并非单一的包含或者说局限于一般人所讲的身体发育早熟,而更主要的是侧重于心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其含义是指少年脱离人的正

  • 标签: 少年违法犯罪 违法犯罪少年 成人化 身体发育 成年人 心理结构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正确把握犯罪现象的基本规律,并相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抑制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当其发生时有效地阻却犯罪行为和犯罪意图的实现。为此,在犯罪学研究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犯罪现象基本规律的研究,其目的是全面客观地揭示犯罪产生、形成、运作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律。二是关于预防犯罪的实施研究,是对社会的反应功能,预防措施与手段的研究。前者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后者是研究的价值归宿。而能否使犯罪学研究具有现实功效和意义?则要看对犯罪基本规律的研究是否能为预防犯罪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可行的预防方向。综观理论研究的现状,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 标签: 犯罪意图 犯罪人 实现条件 犯罪行为 基本规律 犯罪现象
  • 简介:<正>在众多的社会犯罪中,有一种犯罪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即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这种犯罪的特点是犯罪者与被侵害人在犯罪前已经相识或熟识,犯罪行为是依业已存在的确定社会关系而进行的,不具有陌生人之间犯罪那样的“随机性”,因此该类犯罪较准确地反映社会关系内在的矛盾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为了对该类犯罪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天津市1995年入狱的2189名罪犯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调查,调查发现全部罪犯中以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24.1%,以陌生人为侵害对象的占39.1%,其余36.8%的罪犯是以非自然人为侵害对象的犯罪,如盗窃公有财物、贪污、受贿等。

  • 标签: 犯罪者 侵害对象 犯罪原因 陌生人 受害人 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