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1945年10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致辞:“文明社会之希望在于国际安排,如果可能,这种国际安排可望禁止使用和发展原子弹”。同年11月,美、加、英联手向联合国提出倡议:消除所有核武器,用于和平目的的核技术应在严格的国际监控下为世界所共享。随后而至的冷战及其问的军备竞赛表明,国际社会似乎并没有因为杜鲁门总统的“无核”呼吁而变得“有希望”,相反各国已经无可挽回地被纳入了“核时代”。1945年11月,仅有美国拥有两枚核弹,

  • 标签: 国际社会 核不扩散 卡内基 侧记 会议 展望
  • 简介:<正>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平均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观点是完全不相容的。……平均主义思想是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严重障碍,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社会生产力。"但是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把平均主义思想冒充为革命思想,欺騙了许多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正本清源,加深对《决议》的理解,本文仅就学习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主要是学习太平天

  • 标签: 平均主义 洪秀全 政治思想史 太平天国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核不扩散条约”是迄今所有国际裁军协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也是巩固国际安全和实现核裁军的基础。新世纪美国战略政策的转变对本来具有权利义务平衡内涵的“核不扩散条约”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仍在继续升温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本质是美朝之间的政治问题,要化解这一危机,必须本着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公正合理的态度、真心诚意的政治意愿和建立有效的信任措施,由此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很有可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来解决的。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朝鲜半岛核危机 美国 国际安全 无核化 信任措施
  • 简介:<正>根据美国《少年罪犯与被害者:1996年暴力犯罪最新资料》显示,从1980—1994年,美国约有30200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杀害,15年来,美国被杀害总人数增加1%,而18岁以下少年被害人数却增加了47%,在1980年年平均每天有5名少年被害,到1994年增加到每天平均有7人被杀害。

  • 标签: 年平均 暴力犯罪 未成年人 少年罪犯 1994年 最新资料
  • 简介: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主流倾向是将规范的扩散与演化割裂开来加以研究,这使得扩散进程中的规范演化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通过引入议题身份概念,突出行为体能动性,可以对这一问题做出系统性解释。规范在扩散进程中的演化依赖于两个条件,行为体的认知偏好差异及其敏感性。议题身份决定了行为体的认知偏好与利益界定,认知偏好差异导致了对规范的差异性解读,而对规范变化引起的利益界定调整的高度敏感性则促使认知差异转变为认知竞争。扩散进程中的规范演化是通过行为体在双向说服过程中不断调整认知结构实现的,认知结构的妥协层次决定了规范的扩散—演化结果。1945年以后,海洋强国在推动传统航行自由规范向全球范围扩散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基于主权规范确立起的认知发生了冲突,经过长期的双向说服并达成妥协之后规范实现了扩散,但是已然由倡导最大自由的强规范转变为有限度自由的弱规范。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规范扩散 规范演化 航行自由 海洋法会议
  • 简介:1993—1994年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之后,美朝之间签订的《美朝框架协议》从原则上解决了朝鲜的核问题,也满足了当时美朝双方各自的需求,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的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出现了履约不对称、不均衡等问题。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对朝核政策的重新评估最终使《美朝框架协议》毁于一旦。

  • 标签: 美朝关系 美国 朝鲜 不扩散政策 核危机 布什政府
  • 简介: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字显示,美国去年发生了超过140万起暴力罪案,平均每22秒就有一起,这些罪案包括谋杀、强奸、抢劫和袭击,受害人数约等于欧洲国家爱沙尼亚或非洲国家加蓬人口总和。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联邦调查局发表的美国罪案报告说,2006年,美国全国估计发生了1417745起暴力罪案。

  • 标签: 暴力 美国联邦调查局 《联合早报》 非洲国家 爱沙尼亚 欧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