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正>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平均死亡年龄 中国人口 人口死亡 婴幼儿死亡 死亡水平 年龄中位数
  • 简介:<正>5月内务部统计课出版内务部《内务统计》(民国六年分·京师人口之部)。7月内务部统计课出版内务部《内务统计》(民国五年分·湖北人口之部)。8月《建国周刊》第15、16、17期载徐柏园味《东三省的移民问题》。10月《地学杂志》第11卷第10期载吾生《汉族开拓满洲史》。11月1日《山东半月刊))第1卷第8期载恒山《吉林省区耕地面积及人口分布状况》。本年《中国纪录者》第11卷第8号载摩根《人口法》。(Morgan,E:—ThelawofPopu-lation,ChineseRecorder,Vol11No8,1920.)

  • 标签: 内务部 中国近代 统计课 东方杂志 人口史 民国日报
  • 简介:本文从所提供的资料中筛选出有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会完好性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将这些指标的加权值进行量化处理.发现中国高龄老年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最高,生理健康的平均等级分最低,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功能的平均等级分居中.同时,还发现中国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女性高龄老人;80-90岁组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90-99级老人,更高于100-105岁级老人;城镇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平均等级分高于农村高龄老人.

  • 标签: 高龄老人 生活质量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中国Internet用户人口学特征研究的相对薄弱性、时代紧迫性、学科发展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标签: INTERNET用户 人口学特征 研究
  • 简介:<正>老年妇女生育指的是既往生育史,属于历史人口学研究范畴,在生育率统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某一批老年妇女完全生育率观察值的分析,直接描述出该批妇女经历年龄的生育水平和特点,并用以与不同时期、非同批妇女生育率和同批妇女不同时期生育率的比较研究,探索生育率变动的基本规律。本文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对60岁以上老年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一、老年妇女生育率的基本特点生育率就其发展状态而言,大体可分为自然生育率和抑制生育率两类。所谓自然生育

  • 标签: 生育率变动 老年妇女 妇女生育 抽样调查 老年人口 生育水平
  • 简介:<正>在利用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深入分析城乡人口迁移时,必须充分注意这次普查关于迁移人口调查统计口径的限定,尤其不能忽视以下两点:1、这次普查登记的迁移人口是指1985年7月1日常住地与1990年7月1日常住地比较.发生跨县、市变动的人.即不包括县、市内特别是县内城乡迁移人口.但以往有关调查研究表明.80年代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村人口向市镇的迁移已经转为以向镇的迁移为主,而在向镇的迁移中又以就近迁入县内小城镇为主。这次普查因口径限定,未能充分显示这一重要特点。2、在城乡迁移人口普查数据的汇总表中,迁移人口的原常住地即迁出地按1985年7月1日常住地类型“城市街道、镇、乡”划分,而现住地即迁入地按“市、镇、县”划分,由于“市”中除城市街道外还含有市辖镇和市辖乡,因此,上述迁出地与迁入地划分中的三类相应地域并非严格的同地域口径。在非同地域口径基础上求得的城乡人口净迁移数量难免会有一

  • 标签: 城乡人口迁移 农村人口 迁移人口 态势分析 人口迁移增长 城镇化
  • 简介:根据对再婚率指标的考察,我国不同可再婚人口群体的再婚可能性存在一定差异性.总体而言,女性再婚可能性大于男性,低文化程度女性再婚可能高于高文化程度女性,高文化程度男性有相对较高的再婚可能.上述差异性可能与初婚市场上的婚姻挤压、再婚市场上的婚姻梯度以及高文化程度男性参与初婚市场上婚姻资源的分配有关.

  • 标签: 再婚 婚姻挤压 婚姻梯度
  • 简介:<正>杨子慧,河北省怀安县人,1937年出生,大学毕业后曾在文化教育系统和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曾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从60年代中期开始,杨子慧兼职新闻和编辑工作,先后被《人口与经济》《理论信息报》、《婚姻与家庭》、《人口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报刊、新闻单位聘为通讯员、特约通讯员、兼职编辑、特邀编辑等职,先后为各报刊所采用的新闻报道共200余篇。1974年他所写的“北京郊区妇

  • 标签: 中国人口科学 计划生育管理 编辑部主任 人口科学研究 编辑工作 技术经济研究
  • 简介: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仅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是政策力、经济力、文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文化力对生育率的下降起着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和鼓舞力的作用.在文化力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中国城乡育龄夫妇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且这种变化还远没有完成.

  • 标签: 文化力 生育率 人口文化
  • 简介:<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现已确认的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口9,120.03万人(1990年),占全国总人口的8.04%。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祖国边疆,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光辉旗帜下,各民族间不仅建立和发展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民族教育事业也空前繁荣。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人口文化程度 中国少数民族 构成比 少数民族人口 民族教育
  • 简介:<正>一早在1935年,著名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根据对1933年全国各省、县人口数的分析,提出了爱辉——腾冲线,用以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东西格局。当时,该线以东部分面积占全国的36%,而人口则占全国的96%;该线以西(包含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部分面积占全国的64%,人口仅4%(见表1)。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口的东西分布有什么变化呢?由表1我们看到,在近60年的历

  • 标签: 人口分布 土地承载力 西部地区 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 西部人口
  • 简介:<正>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均在100以下,女性多于男性。中国第一、二、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81.75,75.50,86.75。1987年抽样调查为89.20。表明了与世界相同的表现。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们发现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的一个客观规律:在横穿中国大陆的北纬40度线以北的省、自治区老年人口性别比均在100以上;临近该线的省在100左右;该线以南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在100以下;沿海省分,从广东到辽宁,基本上形成了阶梯型增高趋势。总的看来,中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呈现了南低北高的规律性特征(图1)。参照1987年1%人口抽查时的数字大体相同,趋势是一致的。

  • 标签: 人口性别比 中国老年人口 人口普查资料 性特征 东北地区 男性
  • 简介:<正>本文就我国城镇迁入与迁出人口在迁移时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考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异同及其原因,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和某些反常现象,希望能为制定有关的城乡社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材料。一、迁入迁出人口数量的年际变化比较根据抽样调查数据,1949到1986年城镇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分别相当于样本总人口数的38%和6.16%。由于调查设计的缘故,迁出人口有一部分不能进入样本,数字看上去小了一点,但仍不失为全国宏观分析的依据。

  • 标签: 人口迁移 迁入迁出 对比分析 中国城镇 总人口数 迁移量
  • 简介: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中,人口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经济现代化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人口现代化不仅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而且指人口质量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人口现代化更科学地表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方向,是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和分析人口问题,从规律性上找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 标签: 中国人口 社会经济现代化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人口现代化 人口再生产类型 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