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已”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这种人喜欢炫耀、哗众取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自我被

  • 标签:
  • 简介:关于解题能力的认识冯姬应用题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形成、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点,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似乎没有分歧。可是,究竟解题能力是什么?包含哪些因素?它是怎样形成、发展的?这些有关解题能力的实质、结构及其形成发展途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其实...

  • 标签: 解题能力 解题活动 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解题技能 经验系列
  • 简介:通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和分析,总结自己在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找出自己在人生路上的弱点和不足,分析经历的事件对自己的行为、性格养成的影响。同时对自己的职业成长进行了剖析,找出差距和不足,阐明了自己真心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的素质、能力和期望。

  • 标签: 认识 成长 职业分析
  • 简介:广褒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明、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以外,仍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与发现。但由于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禁锢,许多发明和发现刚刚萌芽就被掩于黑暗之中,被世人所遗忘,因而桎梏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本人在对明末奇书《金瓶梅》的研读过程中发现,明朝末年我国对条件反射这一科学现象有非常高深的科学认识、系统完整的描述。这一科学遗产表明我国对条件反射理论的认识不是在现代,而是早在37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本文所述的发现也是力图使先人的成就光芒再现。

  • 标签: 条件反射 驯化 反射理论 明朝 中华民族 封建社会
  • 简介:应该说,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事,如果非要达到这个目标,也只能说是你相对的认识了自己。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了。在此前一天,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转给了爱因斯坦。信中说,将正式提名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

  • 标签: 以色列总理 总统候选人 爱因斯坦 美国大使 共和国 提名
  • 简介:研究探究假装情境及假装认识对幼儿心理理论(Theoryofmind)发展的影响。实验一考察60名3~4岁幼儿在假装情境下的信念认识任务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对假装的早期认识的出现要早于对信念的认识的出现,假装情境对幼儿的信念认识没有直接促进作用。实验二对42名在信念认识任务上表现不佳的幼儿进行假装认识训练,结果发现假装认识训练促进了幼儿的信念认识,促进效应须经历一段时间才显现。研究支持假装认识在心理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假设,但潜在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心理理论 假装情境 假装经验 错误信念认识 训练迁移
  • 简介:杭州有位亿万富翁,他的创富经历,近乎神话。他最初的启动资金是500元,而且这500元还是别人给他的,他需要用500元钱作为路费,到河南说服一位老板,在没有预付金的情况下。把蜂蜜运到浙江。

  • 标签: 亿万富翁 启动资金 老板
  • 简介:用访谈法探讨8个已求助和5个未求助家庭的青少年和父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比较已求助者和未求助者、青少年和父母对心理咨询认识的差异。结果显示,青少年和父母从6个方面描述心理咨询:功能、形式、适用问题、服务提供者、求助者和效果,各方面提及次数最多的分别是问题解决、谈话法、心理困扰、心理医生、心理有病的人和有帮助;误解包括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有病的人,只有严重问题才需要求助。已求助者比未求助者更了解心理咨询,提及问题解决、心理困扰和有帮助的次数更多。青少年更多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老师处理正常群体的心理困扰;父母更多认为心理咨询是心理医生处理心理疾病。青少年和父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趋于理性和准确,但仍有误解需要澄清。

  • 标签: 青少年 父母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认识
  • 简介:关于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能力结构自我认识的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教科所教师素质研究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教师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最本质的变...

  • 标签: 教师课堂教学 能力结构 普通小学教师 课堂教学能力 自我认识 教学策略
  • 简介:创造性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的内部发生机制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随着脑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初级思维过程与创造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简单回顾,提出了有关创造性源事件激活能力的假说,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以期能最终揭示出创造性的内部机制。

  • 标签: 原型 创造性 源事件 初级思维过程
  • 简介:该研究用微观发生范式探索了合体汉字和假字的字形识别过程,结果发现:(1)部件字、真字和假字的正确提取率随呈现时间增长而提高,字形刺激的特征加工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对字形的识别加工过程受字形熟悉性和字形结构方式的影响;(2)在左右型字刺激和上下型字刺激中,经常首先从右部件或下部件中提取笔画或笔画组合(称首特征),而且首特征的提取不受字形熟悉性影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测,字形结构属性在字形识别加工的最初阶段先于特征获加工,字形熟悉性则对首特征提取后的特征或部件加工过程产生影响。

  • 标签: 微观发生范式 汉字识别 特征提取-部位效应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语篇理解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采用3(实验材料:指称对象、非指称对象、特别控制条件)×2(兴趣区:兴趣区1、兴趣区2)×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3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分析第一次注视时间、总的阅读时间和回视次数等眼动指标发现,类别指称对象提取过程中包含激活和抑制两种过程。被试在阅读完上指示表达之后,立即激活了可能的指称对象,但是对非指称对象的抑制却发生在后来的整合过程中;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能更有效地抑制非指称对象,更容易形成语篇的完整表征,有效提取类别指称对象。

  • 标签: 类别指称对象 工作记忆 激活 抑制
  • 简介:<正>毒品是困扰全球的公害,一旦吸食成瘾,不仅给吸毒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带来深重灾难,而且也易促发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危害国家和社会。近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曾在我国基本绝迹的这一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吸食毒品,不仅对吸毒者身体造成很大损伤,而且会使吸毒者在心理上产生对它的依赖。

  • 标签: 厌恶疗法 戒毒工作 丑恶现象 促发 人格特点 吸毒成瘾
  • 简介:本实验采用眼动技术和实验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对珠心算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竖式运算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与没有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相比其眼动轨迹显著不同;神经心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训练组儿童在数学运算能力、数字记忆空间、注意力、大脑功能偏侧化等方面均与非训练组儿童有显著差别。

  • 标签: 珠心算 眼动模式 脑功能偏侧化
  • 简介:用团体实验考察大学生在生活与科学两个领域中问题发现过程的思维特点。62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从问题数量、思维产品、思维层次、思维开放性和思维品质等维度对问题评分。结果显示:(1)不同年级与性别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整体思维水平相当,男生在思维层次与精致性上占优,态度对问题发现有影响;(2)问题思维评分的领域差异显著;(3)依据问题发现思维的差异可将大学生分为能力强与弱两个类别;(4)大学生发现的大部分问题涉及中等偏下的思维水平。

  • 标签: 问题发现 思维特点 大学生 团体实验
  • 简介:<正>在《外国心理学》1985年第1期中曾提出《心理测验编制过程中的取样问题》,主要涉及作为测验常模中的受试者的选取,这是取样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是有关测验项目内容的选取。怎样使所编的测验项目内容能恰当

  • 标签: 心理测验 编制过程 项目内容 取样工 斯坦福成就测验 测验项目
  • 简介:宽恕是人们面对侵犯者由消极动机向积极动机的转变。惩罚性公正是通过强加的惩罚来实现公正的方法,惩罚性公正修复了有侵犯造成的地位/权力担忧。而恢复性公正强调的是受侵犯影响当事人共同协商决定侵犯的解决方案和怎样实现公正,恢复性公正有效地处理侵犯造成的价值威胁。而产生哪种担忧依赖于受害者感知是否与侵犯者有共享身份。相关研究中指出,宽恕与恢复性公正过程呈正相关。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宽恕与公正过程的内在关系研究,使用更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来研究两者的关系。

  • 标签: 宽恕 惩罚性公正 恢复性公正 侵犯担忧 共享身份
  • 简介:本研究系统探讨2~3岁幼儿对存在多个个体的交流场景中信息传递的理解。结果发现幼儿能够根据交流者的选择偏好预测接收者的行为(实验一)。当破坏交流双方的联合注意信号(实验二)、改变测试对象(实验三)或测试前交流者离开任务场景(实验四)时,幼儿不再根据交流者的偏好来预测接收者的行为。上述结果说明交流双方的联合注意是幼儿理解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为社会交互和意图行为的认知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交流 信息传递 共享意图 联合注意
  • 简介:选取19岁大一学生24名,对简单反应时、图形匹配、选择反应时和句图匹配四项任务的操作,结果表明,被试对图形匹配任务的加工可分为四个连续阶段:知觉、调整-比较-选择-反应;被试对词和句图匹配任务的加工可分为五个连续阶段:转换-调整-比较-选择-反应,其中转换包括知觉、搜索和提取三个环节;在肯定反应中,正方形词转换比圆形词转换快,“之上”句比“之下”句快,但“不在之上”句转换比“不在之下”句转换慢;在否定反应中,正方形词与长方形图匹配转换则比圆形词与椭圆形图匹配转换时间长,“之上”句比“之下”句转换时间长,否定句与肯定反应相同。除了词与句的转换之间有差异外,其余转换阶段差异不显著。

  • 标签: 信息加工 反应时
  • 简介:运用微观发生学设计,对30名6岁儿童在矩阵填充任务中的策略获得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从策略获得的来源看,实验处理(教育干预)是图形推理策略获得的重要来源;从策略获得的个体差异看,儿童遵循的是学习领会或半学习领会的策略获得发展方式;从策略获得的路径看,快速组儿童在达到策略获得标准后正确率不高,而标准组和延迟组则能保持较高的正确率;从策略获得的速率看,在实验前3个阶段正确率有快速的变化,而到后期则保持正确率稳定不变.

  • 标签: 图形推理 策略 正确率 教育干预 个体差异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