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人工语言标签与真实语言标签在类别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对33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人工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人工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实验二对34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真实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实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类别知识进行分类。类别学习中语言标签效应的熟悉程度影响分类方式,不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相似性分类,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知识分类;基于类别知识分类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

  • 标签: 类别学习 相似性 语言标签 眼动
  • 简介:本研究参照广告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法,考察标签位置(上,下)和标签内容(新款,秒杀,热销)对35名女性被试浏览网店服装图片过程中眼动特征以及主观购买意愿的影响。早期眼动指标(首次注视时间)和晚期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均表明,标签位置受到标签内容的调节;晚期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表明,标签内容也受到标签位置的调节。主观购买意愿表明,标签内容为新款和热销时,被试购买意愿显著高于秒杀情况。以上结果说明在浏览网店服装时,服装标签内容和标签位置共同调节女性被试对服装图片的加工过程,但调节方式在加工早期和加工晚期并不完全相同。

  • 标签: 网购 标签位置 标签内容 眼动
  • 简介:面孔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的二态性(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性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的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态性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性反馈后的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的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性面孔影响学前儿童的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态性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 标签: 面孔二态性 人格标签 学前儿童 信任博弈
  • 简介:<正>从小就对电子学有浓厚兴趣的许建伟,高中时更是一心一意埋头学习。很多同学都在学校里找了对象,他对此不屑一顾,终于考上大学攻读电子专业。许建伟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立志要成为一名电子方面的专家。在大学里,他对其他的事不闻不问,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始终排在第一名。大学毕业后许建伟又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后的许建伟被分到某研究所工作,他努力钻研,很快成为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 标签: 电子监控 许建 电子专业 嫉妒妄想 学习成绩 事业有成
  • 简介:本研究探讨小学儿童亲社会想法和积极情绪在短时亲社会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作用。对杭州市两所小学二、四和六年级共270名学生进行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与暴力和中性游戏相比,亲社会电子游戏能显著降低小学儿童的攻击行为,且男生比女生更易受亲社会游戏影响,表现出更少攻击行为;亲社会想法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积极情绪在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中不起作用。

  • 标签: 亲社会游戏 攻击行为 一般学习模型 短时效应 小学儿童
  • 简介:通过对33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考察在电子地图导航系统中四种条件下被试判断方位的反应时的差异,探讨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定向认知过程的时间模型。结果发现,这四种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两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这四种条件分别代表用户判断方位时四种所需的认知环节的组合方式,故而证实了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定向认知过程的时间模型,即:用户方位判断=心理旋转+目标搜索+方位定向。

  • 标签: 电子地图 导航方式 空间认知 调整效应 地理标志效应
  • 简介:从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与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 标签: 电子网络空间 角色 虚拟角色 去角色
  • 简介:利用互联网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直接途径——通过检索各种全文数据库获取,(2)间接途径——通过检索大型的外文期刊篇名目次、文摘、引文数据库,获取所需文献线索,借助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机构,获取全文。

  • 标签: 互联网 外文心理学期刊 全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