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 标签: 成就动机 成就目标 学业冒险行为 中等冒险水平 反馈
  • 简介:基于成就目标的三分法,Harackiewicz等人提出多重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类型的成就目标将会带来最佳的适应性结果,这种观点与单纯强调掌握目标正性作用的传统目标理论相对立。根据多重目标对成就结果的作用模式,理论学家分别提出了四种模型:累加目标模型、交互目标模型、特定目标模型以及选择目标模型。最近的实证研究支持了选择目标模型的观点。并为如何提升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成就目标 多重目标理论 三分法 成绩-接近目标
  • 简介:该文先回顾了传统的成就目标理论,然后对目前成就目标研究中关于“掌握-表现目标二分系统”的修正以及两种成就目标作用的争论问题给予了介绍和评价。文章最后对成就目标在今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成就目标 掌握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趋向 回避
  • 简介:本文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河南省部分中学教师的成就动机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出了河南省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现状的四分图;统计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减弱趋势,但各个年龄段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中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与性别、教龄、学历、级别的相关性都比较低,且筠值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 标签: 中学教师 成就动机 教龄 文采 水平 河南省
  • 简介: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文理科以及年级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学业成就 人际关系 归因理论 心理素质
  • 简介:成就动机作为个体要求获得高成就的欲望,是社会化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218名大学教师成就动机的研究,发现了不同年龄段大学教师成就动机的特点差异显著,其中40~45岁是成就动机由积极到消极的分界点,且大学男教师成就动机水平略高于大学女教师,职称、学历等对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激发大学教师的成就动机,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成就动机 大学教师 发展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感恩“怎样”影响学业成就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采用感恩问卷、日常性学业复原力问卷、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和学业成就问卷对136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感恩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感恩既对学业成就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日常性学业复原力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压力性生活事件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日常性学业复原力对学业成就的影响,随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感恩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 标签: 感恩 学业成就 日常性学业复原力 压力性生活事件 青少年
  • 简介: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的同质性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检索,共20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筛选标准(N=40684)。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效应值异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显示,文献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效应检验为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呈同质性(r=0.32,P〈0.001);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同质性受同伴团体测量方法的调节,但不受被试年级与学业成就测量方法的影响。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元分析 调节效应
  • 简介:编制一套“成就动机问卷量表”对成就动机研究、人员培训与人员选拔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量表主要依据高成就动机者的十三个方面特征确定测验项目.以某地区机械、电子、轻纺等九家单位抽取了138名管理人员进行了施测,为了比较,抽取了工人(50名)、大专生(48名)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本量表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都达到要求,测验得分与评定结果有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测验平均得分与大专生、工人的测验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异,而大专生与工人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抽取了八个因素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成就动机结构的主要成分.

  • 标签: 成就动机理论 企业管理人员 高成就动机 大专生 显著差异 问卷量表
  • 简介: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的1349名大学生为样本,将成就动机的三个因素和职业兴趣六个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揭示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低于大学生平均水平。非免费师范生的避免动机水平依次高于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存在专业差异,职业兴趣存在性别和专业显著。(3)免费师范生的追求成功动机与职业兴趣的六个类型呈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探索型、社会型和管理型星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追求成功和合成动机能够正向的预测社会型的职业兴趣。

  • 标签: 免费师范生 成就动机 职业兴趣 社会型
  • 简介: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问卷法探讨高中生内隐、外显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结果表明:(1)内隐、外显成就动机是相互独立的动机系统,但两者以显著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业拖延;(2)不同动机组合的学生,拖延情况有显著差异:高内隐、高外显组的拖延最少,高内隐、低外显组的拖延最多;(3)动机越不一致,拖延越严重,动机一致性能够减少拖延;(4)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补救和总结上有更多的拖延。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内隐、高外显的一致性动机,才会出现最少的拖延。

  • 标签: 高中生 内隐成就动机 外显成就动机 学业拖延.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成就目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成就目标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整群抽样调查247名大学生。结果:①来自乡村的大学生的掌握目标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女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男生。②掌握目标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绩接近目标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成绩回避目标与消极情感显著正相关。③掌握目标正向预测积极情感,负向预测消极情感;成绩接近目标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成绩回避目标正向预测消极情感,负向预测积极情感。结论: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利于主观幸福感,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主幸福感。

  • 标签: 大学生 成就目标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探讨目标协调或目标差异的成绩反馈对不同成就动机学生后继成绩的影响,被试共170人。结果表明:(1)成绩反馈不能独立地影响学生后继成绩的提高或降低。(2)成绩反馈对不同成就动机取向的学生后继成绩具有不同的影响,并且只表现在依从应该-他人目标时。(3)成就动机取向与目标类型在学生的后继成绩上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只表现在目标差异的反馈条件下。

  • 标签: 成绩反馈 成就动机取向 理想-自我目标-应该-他人目标
  • 简介: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中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力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与跨学科概念图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与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力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 标签: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 标签: 校园氛围 学业成就 学校依恋 自控 有调节的中介
  • 简介: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自我概念和教养风格的测试.结果表明,父母民主型教养风格通过儿童学业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对儿童学业成就产生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则以直接的途径对儿童的学业成就产生负面效应.

  • 标签: 父母教养风格 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成就 中介效应
  • 简介: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感知学校氛围 青少年早期
  • 简介:以432名初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初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的总体影响,其中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并且主要是通过认知策略和动机策略来产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学习策略这个中介变量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成就目标定向主要是通过元认知策略对学习策略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

  • 标签: 成就目标定向 学习策略 学业成绩 效应
  • 简介:本研究将成就动机、性格特征及内外控倾向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探讨它们对大学生自信人格的影响作用及影响路径,从而揭示出四种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235名大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性格特征、内外控和自信等四种人格特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成就动机、内外控倾向和性别等主要变量对大学生自信有显著预测作用;成就动机和控制点对大学生自信具有直接效应,控制点和性格特征对自信具有间接效应.

  • 标签: 大学生 成就动机 性格特征 控制点 自信
  • 简介:采用认知评价视角,在工作压力研究中引入成就目标导向,着重分析了成就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的单一与联合调节效应。对357份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调节效应,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的联合调节效应。结论认为:高绩效目标导向倾向于增加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形成过程中学习目标导向调节效应是否起效有赖于绩效目标导向。

  • 标签: 工作压力 成就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导向 绩效目标导向 联合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