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已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研究多从违背方角度分析信任修复努力与修复效果的关系,对信任方特质的关注相对较少,更少有研究采取双向视角考察信任修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立足于企业员工违约跳槽的信任违背情景,以3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取2(信任方内隐人格理论:实体论vs.渐变论)×2(违背方道歉方式:内归因vs.外归因)的被试间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法,考察了信任方的内隐人格理论和信任违背方的道歉方式如何共同影响信任修复效果。结果显示:相对于外归因的道歉方式,内归因的道歉方式的修复效果更好,且这在当信任方是实体论者时更突出。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信任修复效果的跨文化差异,对丰富信任修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一定启发意义。

  • 标签: 信任修复 内隐人格理论 道歉
  • 简介: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的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的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的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积极反馈 消极反馈 物质性强化 社会性强化 性别差异
  • 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贝叶斯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贝叶斯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贝叶斯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贝叶斯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贝叶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贝叶斯因子 假设检验 P值 推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