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分层抽样法,从省会城市、县城和农村三种社经层面上共抽取初中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895人,男女大致各半。对被试施以父母教育方式量表,以省城和县城被试为城市样本,对城乡父母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城乡两种文化背景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父母教育方式存在城乡差异,与农村青少年的父亲相比,城市青少年的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但同时,其对子女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也多于前者;与农村青少年的母亲相比,城市青少年的母亲对子女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更多,但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不存在差异。3.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都存在差异,但在两种文化背景中这种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 标签: 父母教育方式 青少年 城乡
  • 简介:城市与乡村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的差异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中国显得尤为显著,形成城乡心理与行为差异的众多因素之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影响并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人格、情感定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因此通过文化的视角,利用文化心理学这个载体,在文化心理学的视域下来探讨文化与城乡文化心理的关系,文化与城乡心理差异形成的原因,以为更好的理解和解决当代出现的城乡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区域心理学 城乡文化 心理差异 文化 心理
  • 简介:社会阶层意识是居于某一社会阶层中的个体对社会阶层的认知与认同。依据社会阶层意识的操作性定义,所编制并得到验证的《城乡居民社会阶层意识问卷》共有6个维度:社会分层的感受与评价、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社会各阶层的基本认知、自我阶层归属、本阶层及其他阶层的感受与评价、阶层关系的感受与评价。其中,前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知,后3个维度称为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社会阶层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1)城乡居民具有较为清晰的阶层认知和较为明确的阶层认同,社会阶层意识较强;(2)城乡居民的阶层认知和阶层认同之间具有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阶层冲突;(3)阶层认同对城乡居民的客观社会位置与阶层认知起着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着阶层意识的形成与发展;(4)城乡居民自我认同的阶层与客观阶层的一致性不高,自我阶层归属感弱;(5)城乡居民对社会阶层关系的评价较为乐观,认为当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

  • 标签: 社会阶层 阶层意识 阶层认知 阶层认同 自我阶层归属
  • 简介:<正>(一)拨快10分钟在美国的新奥尔良,有位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这叫他的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式,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10分钟。自从拨快10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小孩后来成了全球首富。他就是比尔·盖茨。

  • 标签: 全球首富 盖茨 教育方式 希尔 理查 卡罗
  • 简介:几年前,韩国刮起周岁婴孩补习英语之风,最近又兴起婴儿学瑜伽、学哲学,甚至学走路的风潮。这股早期教育热潮终于出了偏差,产生了不少婴儿精神病患者,现在已经引起韩国上下的关注。

  • 标签: 早期教育 精神病患者 韩国 婴儿 英语
  • 简介:<正>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的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问题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

  • 标签: 人际关系问题 心理健康 片面追求升学率 社会歧视
  • 简介:我儿子正上小学五年级,他有“多动症”,经常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没少向我告状,气得我每回少不了打他一顿。一天,数学老师打电话对我说:“张师傅,你儿子小磊上课不学习,却玩一只悠悠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听讲?他说都会了,

  • 标签: 棍棒教育 数学老师 小学五年级 课堂纪律 多动症 打电话
  • 简介:199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个教师、学生参加,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 标签: 教育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小学教师 日本东京 工作机构 学生
  • 简介:6年前,我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斌斌移民到美国纽约。生性活泼的儿子对陌生的西方社会充满了新奇感,而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就是儿子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我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我这个过来人都脸红心跳。

  • 标签: 儿子 美国 性教育 西方社会 新奇感 曼哈顿
  • 简介:<正>目前儿童性别差异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理论,而且也为儿童进行有差异的、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依据。那么,如何根据儿童的性别差异进行教育,弥补男女儿童心理因素中各自的弱点,发展各自的优势,使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问题就更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了解儿童心理的性别差异是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基础国内外许多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男女儿童在感知、言语、思维、情感、气质、性格

  • 标签: 儿童心理学 教育学家 国内外 兴趣 性别差异 抽象思维
  • 简介: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从产生到基本发展完善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点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以引起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为我国特殊教育提供借鉴。

  • 标签: 特殊教育 观念 立法 一体化
  • 简介:本案例报告的是一名高一男生孤僻自卑、不愿与人交流的心理问题案例。该报告从当事人生活情境的相关要素出发分析其成因,进而通过面谈、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等方法实施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孤僻自卑 心理问题 案例 交流 沟通
  • 简介:教育实践中,初中阶段往往被看作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人的心理断奶期,这一时期充满多种心理矛盾;从教育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既是义务教育的终结又是基础教育的中间阶段;从社会学角度看,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通过社会影响、家庭感染,尤其是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完成个体社会化,具备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因此,全面研究和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对于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个体社会化 心理矛盾 中间阶段 教育实践 学习过程 学校教育
  • 简介:搞青春教育别“叶公好龙”一位教育专家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本市一所小学为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于是请专家做讲座。但是,当专家讲到男女生到青春期会发生生理变化,男生会喉结变粗、长胡子,女孩会胸部隆起、来例假时,坐在底下的学校负责人就坐不住了。会后,这位负责人找到专家,提出此内容是否过于大胆,是否适合学生。

  • 标签: 青春期教育 教育专家 生理变化 负责人 六年级 男女生
  • 简介:做什么事都得讲究效率,教育孩子也应该是,尤其处在这个信息蜂拥的“快时代”。如果你有心你也会发现:快乐教育总比枯燥教育效果好:感觉不到在教育他的教育总比气氛庄重态度严肃的教育效果好:孩子自己教育自己总比大人出面教育效果好。

  • 标签: 孩子 日记 教育效果 快乐教育
  • 简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必要的,但早期教育并不等于“快速培养”,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如何让孩子快速成长的书籍出售,什么“神童方案”、“成才秘诀”比比皆是。受此影响,现代年轻的父母们衡量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到底孩子需要怎样的成长过程呢?

  • 标签: 早期教育 培养 快速成长 英语水平 成长过程 孩子
  • 简介:本研究对浙江省8所中小学的1241名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性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超过半数的家长在性教育的观念上存在着“障碍”。(2)在家庭性教育的实施中,持科学态度的家长还水多。

  • 标签: 中小学生家长 家庭性教育 性教育观
  • 简介: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阻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 标签: 网络成瘾 青少年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