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心理学中的宗教研究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它对理解人类经验中灵性方面的尝试提供了很多经验。过去,心理学家在研究宗教的时候往往使用如下三种范式:诠释现象学、实证自然主义、宗教整合。这些范式中的每一个都有很多理论假设,还有首选的一套具有不同优缺点的方法论。强调数量调查方法论的实证自然主义范式是最有影响的,但是对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宗教来说也是最没有帮助的,尤其是在非西方背景下。而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调查的范式通常会对在21世纪如何研究宗教心理学提供很多有益的观点和实践中的建议。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历史 理论 方法
  • 简介: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学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接纳并尊重宗教心理现象所固有的“宗教性”,宗教心理学研究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宗教性 去宗教性
  • 简介:宗教经验是涉及意识和潜意识成分的个体经验中的一个多元呈现的方面。例如,个体对上帝保持有不同层次意识水平的各种观念,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他们对上帝的经验。本文集中论述了对于上帝复杂的有神论经验,它们与心理和灵性健康的关系,通过心理干预如何改变这些经验,以及改变个人宗教经验的伦理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跨文化 信仰 宗教经验
  • 简介:混合模式调查收集数据的有效性需以模式间测量等同为前提.以往调查模式间的测量等同研究尚未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自我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基于中美两国数据,运用多组确认性因子分析法考察了将由网络调查和纸笔调查构成的混合调查模式应用于自我能力和行为评估时的测量等同问题.结果在美国的样本中发现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在两种调查模式下具有测量不变性,而在中国的样本中只发现强因子测量不变性,提示混合模式调查下测量不等同的出现是调查模式和文化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集体主义文化扩大与强化了纸笔调查和网络调查之间的匿名感知差异,进而受访者可能在网络调查中呈现出“满意决策”作答行为或在线下的调查中呈现出“社会称许性作答行为”,从而增加了出现测量不等同的可能性.

  • 标签: 混合模式调查 测量等同性 测量不变性 满意理论 社会称许性作答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本文从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玉汝于成”、“吾日三省吾身”、“和合”、“中庸”等思想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面挫折、悦纳自我、人际和谐、心态平衡等健康心理状态的借鉴之处。

  • 标签: 传统文化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与借鉴
  • 简介:为探讨大学生的冒险性、感知的创业文化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采用Kogan—Wallach困境选择问卷(CDQ)、感知的创业文化问卷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调查了996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冒险性、感知的创业文化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感知的创业文化能够调节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感知的创业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冒险性能够积极预测创业目标意向,而对于感知的创业文化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冒险性与创业目标意向之间不存在联系。

  • 标签: 大学生 冒险性 感知的创业文化 创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