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诠释学,最初是研究神话诠释和圣经翻译的学问,现在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探讨的对象不仅包括如何理解和诠释文献,还包括一切语言性或非语言性的社会、文化表述。本文吸纳了多个学术领域的见解,以便理解当代诠释学,特别是其与宗教文本翻译过程的关系。

  • 标签: 宗教文本 诠释学 翻译
  • 简介:非洲地区性的伊斯兰文化教育组织。1972年由苏丹政府倡议,在其首都喀土穆宣告成立,也称喀土穆非洲伊斯兰中心。沙特阿拉伯、埃及、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摩洛哥等国作为成员国应邀加入。其宗旨是在非洲不通用阿拉伯语的各国传播伊斯兰

  • 标签: 伊斯兰文化 穆斯林社会 教育组织 苏丹政府 《古兰经》 理事会领导
  • 简介:本文以《新约》文本为依据展开对作为基督信仰的基督教的言说,指出其核心特征为基督事件,即上帝之言成为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和历史上的肉身的耶稣成为信仰的基督的历史事件。两者简称为“言成肉身事件”(God’sWord-Becoming-theFleshofJesusevent)与“肉身成言事件”(theFleshofJesus-Becoming-God’sWordevent)。前者指耶稣的灵生、他关于人要爱上帝和爱邻人如自己的爱道的宣告、他替上帝的救赎计划与替人的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死;后者指耶稣死里复活、他的升天、再来、审判。《新约》文本中基督教神学的基督论,可以从基督事件的这七个方面展开言说。这种整全性的基督事件,是《新约》著作在神学上成为正典的动力根源,并且划定了后来的基督教的边界与范围。

  • 标签: 基督事件 七方同启论 耶稣基督
  • 简介:宗教文本的翻译者,谨小慎微、力求精确地在向另一种语言传达被信徒视为的神圣之言,以免改变其意义或意图。然而,对于诠释和翻译之本质的多学科研究却表明,这往往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通常,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读到的内容的理解,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读者特定的情况有所变化的。每一个读者或翻译者都在与文本之间产生特别的对话,这对话是自发的,或者是根据读者所处的特定环境而具有独特性的。因此,翻译者超越了传统语文学的界限,进入了诠释学的范畴,从诠释的客位视角转为主位视角。文本的对话属性已为巴赫金和伽达默尔等人指出。贝克尔的"动态语言"理论亦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对于翻译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当代语言学、社会学、哲学和人类学研究的成果上,我们将探讨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本文将探讨宗教文本的对话性、启发性和转变性特征及这些特性对于此类文本的翻译有哪些启发。

  • 标签: 诠释学 文本 读者 对话 语境
  • 简介:本书为“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作为为潭洁。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本书以南朝社会作为背号,选取竞陵“八友”这样一个颇具代表的文化集团作个案的研究,作者考察了竞陵“八友”文化集团的性质,其组织者和参与者,以及集团成员所从事的文化活动,其中主要集中在佛学与文学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揭示出南朝佛学与文学发展的独特历史轨迹。

  • 标签: 文学发展 佛学 南朝 宗教文化出版社 文化集团 2009年
  • 简介:佛学中国化之一果——禅,乃肇始于菩提达摩东来首倡“借教悟宗”,复经二、三、四、五祖,及至六祖惠能,方臻于完成。其“独来独往”之行风、“直下承担”之习法,幸得百丈(怀海)马祖(道一)等倡扬,进而导致其后禅之“五家七宗”的兴盛。因此,如果说,正是六祖惠能将天上佛教拉到现实人间,从而开创“五家七宗”繁荣新局面的话,那么,此“通天达地”之梯(当为桥),则非马祖禅莫属。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禅宗。

  • 标签: 至道 拣择 马祖禅
  • 简介:“四种三昧”是智频开创的天台止观实践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禅观理论。其中前两种三昧从修持上可说是一种“念佛三昧”。在智颧禅学思想代表作《摩诃止观》中,其“念佛三昧”都以法界、中道实相为系缘,体现了“实相念佛”的理论特色;其中智觊对自力与他力关系的看法也有独到见解。

  • 标签: 智频 摩诃止观 三昧 念佛
  • 简介:11月18日,“什叶派与逊尼派学者对话中心”在科威特正式成立。该中心负责人穆罕默德·阿里·侯赛尼在成立仪式发言中表示,成立该中心的目的,是加强什叶派和逊尼派联系,为两大学派学者之间进行沟通、保持联系创造一个平台,从而通过对话,增进了解,

  • 标签: 逊尼派 什叶派 科威特 对话 学者 穆罕默德
  • 简介:为适应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需要,加大对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队伍和宗教界人士的培训力度,贵州省民宗委党组根据上级的要求,经认真研究,决定撤销贵州民族招待所,组建贵州省民族宗教干部培训中心。新组建的贵州省民族宗教干部培训中心经有关部门批准,近日已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展相关培训业务。

  • 标签: 民族宗教工作 干部培训 成立 撤销 根据 宗教界
  • 简介:天亚社韩国仁川讯)在仁川教区的“分享希望”社会福利中心开办半年以来,超过六百名失业人士前往登记,中心每天又为八十名失业工人提供午膳。该中心秘书韩相旭1月9日向天亚社说,中心于去年7月14日开放初期,每日只有10至20名失业人士到访,现在于增已平均每日...

  • 标签: 福利中心 失业问题 失业者 韩国 午餐 创造就业机会
  • 简介: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在喀什噶尔设置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作为南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统辖各城.在军府体制时代,参赞大臣驻地就是南疆地区的中心城市,至少是政治、军事中枢城市.因此,参赞大臣驻地变迁可以视为这一时段内南疆中心城市的转移.

  • 标签: 南疆地区 中心城市 转移问题 体制 军府 治所
  • 简介:本文以“虚妄分别”问题为中心,集中探讨了唯识学史上古、今学说的异同,指出:古学由于未能从因缘变现义中区分出所缘境相的不同性质,因而对虚妄分别因缘变现的所缘境相持“所缘无”的观点,主张“唯计无义”的唯识说,同时以依他起与遍计执同名虚妄分别,没有给予依他起性以独立地位;今学则将所缘境相加以区分,使虚妄分别变现的“二取”,成为缘所生的“二分”,“分别”由“计执”变而为“缘虑”,给予依他起以一定的实在性。对唯识古今学说异同的清理,对于理解中国唯识学史上新旧两译的不同及其在中国佛学史上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唯识古学 唯识今学 所缘境相
  • 简介:应中国伊协邀请,伊朗国际伊斯兰研究中心主席阿里·里扎·阿尔拉菲率领的5人代表团,于2007年3月27日至4月2日访华。

  • 标签: 伊斯兰研究 代表团 中国 国际 伊朗
  • 简介:"魔王"这一名词伴随着佛经的翻译而产生,它在佛经中有扰乱、障碍、破坏之义。《度人经》及严东注在汉代"气"论的基础上,以"龙汉"、"赤明"等年号为劫运,以大罗、中罗、小罗为不同层级,造就了道教独特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三界魔王"、"五天魔王"等各类魔王应运而生,这些魔王不仅拥有各自的名讳,还被赋予了独特的职能。总体而言,魔王统御北都之鬼神,常以洞章之谣歌考验学道者内心是否正固,以保人的身份举荐学道者入真成仙。"魔王"的这些特质展现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信徒面对佛教理念时的包容心态与进取精神:他们通过原有的诠释路径对佛教名词进行新的解读,以此应对佛教的强势和寻求自身的发展。

  • 标签: 魔王 度人经 严东
  • 简介:晚明以降,国运日衰,'世界坏极,人心坏极',引起了时人深深的忧虑。至于明清易代,在一般性的叙述中,'天崩地解'、'宇宙剥落'等词语更是常见的表达。但是,在这一时代洪流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激昂的声音,这就是以觉浪道盛为代表的'反乾坤为再造'的自觉主张。通过研究可知,觉浪道盛对天地这一维度有着自觉而充分的关注,并进行了积极调整,不仅有着'为天下造新命'的现实关怀,还秉持'佛圣英雄'的人格理想,以'盘今'自任,在实践路径上自觉指向'天下人共成之天下'的精神维度,体现了强烈的共生精神。可见,在时代变迁中,佛教不再是一个消极的社会存在或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时代洪流,甚至成为文化整合中最为积极的力量。

  • 标签: 觉浪道盛 天地 “逃禅” 为天下造新命
  • 简介:2003年12月2日至6日,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为正式成立召开了隆重的学术研讨会,并举行了一系列的重要佛事活动。三德弘法中心为香港佛教界的佛门俊才净雄法师创办。净雄法师早年毕业于北京

  • 标签: 佛教活动 佛学研讨会 三德弘法中心 菩萨精神
  • 简介:在玉佛寺佛教制度建设史上,真禅法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其丛林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既是对太虚大师、震华法师僧制建设思想的承继与展开,也是对玉佛寺今日弘法利生事业的奠基,以及对僧众学修路径的指向。他的思想中蕴含了佛教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展现着当代佛教制度建设的尝试与实践,昭示了中国佛教在新的时节因缘下与社会的协调与适应。本文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注重制度建设是玉佛寺之传统家风。近现代玉佛寺云集了太虚、震华一大批法门龙象,他们在僧制建设上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成为日后玉佛寺中兴期可供借鉴的宝贵财富。第二,真禅法师在玉佛寺开始了他的佛教制度建设的伟业。四十年代初,玉佛寺住持远尘法师退居,震华法师继任,召真禅法师到玉佛寺协助其办理上海佛学院。真禅法师受任为佛学院训育主任,并担任玉佛寺堂主、代理副寺,成为震华法师的得力助手。真禅法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任玉佛寺住持。结合上海为这一中国商业都市之首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为上海佛教以及中国当代佛教的建设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 标签: 中国 佛教 制度建设 玉佛寺 太虚大师 上海
  • 简介:本文是在校释《大慧书》的基础上写成的。本文以《大慧书》为q-心并结合大慧宗杲的其他资料,对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理论基础、倡导“看话禅”的主客观原因、“看话头”的具体方法、“看话禅”在中国禅宗史上的意义作了综合述评。本文尤其对人们所关心的什么是话头,如何看话头的问题,此作了比较细致地归纳和辨析。

  • 标签: 大慧宗果 大慧书 看话头 参活句 破疑情 时时提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