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隋书·经籍志》中的老子、文子、鹗冠子、列子、庄子等所著书,称为“道学”。并云:“(道者)盖为百物之奥,圣人之至赜也。”唐承隋后,重以道教之祖李耳与之同姓倍受尊敬。唐明皇更曾下诏明确规定道教放在儒释两教之上,老子的地位亦被推在孔子和释迦牟尼之上。并一再给老子加上尊号,称为“玄元皇帝”,下诏在诸州郡遍建玄元皇帝庙,以老子为主神之外,以讲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灵真人,作为配享。由于上之所好,道教在唐代最为繁荣,甚至皇室中人也有好几位公主出家为女冠者,王公大臣也有出家为道士的,诗人贺知章即其中之一。

  • 标签: 老子 真人 道教 道士 庄子 为道
  • 简介:虚白室诗拾虞愚高野山金刚峰寺召开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竞书大会,愚添列为审查委员。会毕,自大阪至东京大谷饭店候机返国。林锦洞书家持诗枉顾并留影为别,赋此报谢

  • 标签: 高野山 虚白室 虞愚 大谷 林清 文殊菩萨
  • 简介:"你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你的路径都滴下脂油,滴在旷野的草场上。小山以欢乐束腰,草场以羊群为衣,谷中也长满了五谷。这一切都欢呼歌唱。"(诗65:11—13)——当春天来临,一切多么美好!

  • 标签: 一溪 一封信 万钧 千里冰封 一腔热血 归巢
  • 简介:2001年新春赋;新世纪随感(外一首);世纪除夕有感(七绝二首);庚辰除夕读经迎辛巳;新春喜收《广佛丛书》;新收到《广佛丛书》四本;

  • 标签: 岭南禅 禅韵
  • 简介:河南登封中岳庙,是道教著名宫观,始建于秦,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保存至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亦被道家尊为王子晋升仙的“第六小洞天”。据《道学传》,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修道九年。《中岳嵩高灵庙碑》载,南北朝时,有著名道士寇谦之在此创立“新天师道”。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遗产 创始人 南北朝 天师道
  • 简介:佛教史上曾有过“空有之争”。笔者认为,如果站在空有对待的立场上,那无论说空说有,都有所偏;如果站在离言说、绝对待的立场看,那么无论说空还是说有,都是方便。湛如法师在赵州柏林禅寺第六届生活禅夏令营中曾作《楞伽经》讲座,他的《浅谈(楞伽经)——讲座提纲》对“空有之争”有如是解说:“胜义有”与“毕竟空”之争:殊不知如来藏转成本来净相,便更名为真如。

  • 标签: 佛教 “空有”思想 教义思想 《解深密经》
  • 简介:古人说:“青山无语叹人亡,朝露风灯闪电光;人归何处青山在,总是南柯梦一场”!读来令人心伤落泪。“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自己生;死,自己死;生生死死无有穷尽,轮回路上独自伤悲;因缘果报如影随形,悠悠岁月何时转身?!

  • 标签: 佛教 宗教信仰 修炼方法 心性观
  • 简介:《宋代佛教史》是五台山研究会会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教授闫孟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为十三章,第一章、宋代佛教的基本历史背景;第二章、宋朝的佛教管理;第三章、佛教在宋朝的基础地位.

  • 标签: 佛教史 宋代 略评 研究成果 宋史研究 河北大学
  • 简介:圣经中有"义人"、"称义"、"公义"等词语,在这些词语中"义"所指为何,笔者一直不太清楚。在现今的教会之中,很多的信徒在谈到"义"(righteousness)这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称义"、"义人"、"义行"等,但是当理解这个字的时候头脑之中会有"侠义"、"忠义"、"义气"的意思。这样的理解非常不可取,因为"义"的含意很丰富,不但儒家著作里有很多含意,在圣经中也有很多含意。本文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分析儒家著作里"义"的含意,第二大部分分析圣经中"义"的含意,第三大部分是将之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 标签: 义人 义行
  • 简介:人们但知道教音乐风格独特,通异于世俗音乐,但却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从宏观简约的理论高度加以把握,其原因是对道教的音乐观尚无所知。本文以道教经典文献为据,从局内人的角度,对道教音乐观作了初步研究,认为道教音乐观与通常的音乐观全然不同,它受神学信仰的制约,无论其本体现,功能观和审美现都贯穿着浓厚的神秘玄虚色彩,并对道士的音乐心理和实践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而构成了道教音乐独树一帜的阴柔美风格。独特的道教音乐观对当代社会中音乐审美情趣的拓展和人体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启迪。

  • 标签: 道教音乐 音乐观 道教科仪 音乐欣赏 音乐功能观 诵经音乐
  • 简介:唐释慧琳所撰之《一切经音义》,无论内容之丰富,还是致用之广泛,皆足以俯视李善《文选注》、陆德明《经典释文》,早已成为定评。但慧琳其人却于史无征。自唐迄清,一千多年间,历代俗书皆无记载,只见于佛家史传。宋释赞宁所撰《宋高僧传》五有小传,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元释念常撰《佛祖历代通载》、元释觉岸撰《释氏稽古》中亦只有零星材料。《宋高僧传》五之小传,虽然简略但较为完整,兹录于后:

  • 标签: 佛祖历代通载 释氏稽古略 慧琳 僧传 觉岸 志磐
  • 简介:中国有“僧不言姓,道不言寿”的说法,前者是指汉传佛教的僧人都“以释为姓”,就不用问每个人的姓氏了。但是,同样在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僧人却不是“以释为姓”的,汉传佛教这种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

  • 标签: 僧人 姓氏 中国 南传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 藏传佛教
  • 简介:本文对属于德山一系的大宁隐微禅师的生平事迹及机缘法要进行了概略的介绍,并对始自罗山的“师子在窟出窟”句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隐微 罗山 禅宗
  • 简介:三士说始自世亲,或更早,但将其彰显并赋予它以道次第意义的却是阿底峡.此后,噶当和他派有缘大德补阿底峡之不足,充实或调整了三士修行内容.宗喀巴则集三士说之大成,力倡'共道'之说.继之而起的格鲁派后学著作不辍,又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三士说.

  • 标签: 三士说 藏传佛教 阿底峡 噶当派 格鲁派
  • 简介:“有”与“无”,是道家和佛教用以表达核心思想的哲学概念,然而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法不同,二者关于“有”、“无”概念的意涵以及“有”“无”关系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对道家有无观和佛教的有无观作了粗略的比较和辨析,指出道家和佛教有无观差异表现为:本原与非本原的差异、主宰与非主宰的差异、实体性与非实体性的差异、本体与法性的差异、两体与一体的差异。通过比较辨析,有助于加深认识道、佛哲学思想的特质。

  • 标签: 道家 道教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