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萌'真正内涵是日语与汉语内涵融合,指初生事物某些特征激起欣赏者热情与共鸣,从而决定着它优缺点。'萌'让每个欣赏者甚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想起自己曾经过去,反思自己现在并规划自己未来。'萌'也意味着稚嫩与青涩,必须挣脱其所属集体束缚,赢得个人解放,在个人道德抉择中走向真正成熟,进而促使具有'萌'性的人、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跨入文明乃至现代化征途,而众多'装萌''卖萌'都是心态变质体现。

  • 标签: 自然 卖萌
  • 简介:从其精神分析伦理学立场出发,拉康对边沁功用主义伦理学进行了一种全新解读,拉康认为在伦理学现代转向中,边沁具有里程碑意义贡献并非"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原则",而是这一原则语言学基础:"虚构理论"。按此理论理解,幸福与善好是人类基于语言所进行一种必要虚构,它已完全丧失其在传统伦理学中实在论基础。由此,边沁功用主义既实现了同传统伦理学形上学基础决裂,同时又开创了从语言学维度对伦理学进行反思和建构方向。

  • 标签: 断裂 虚构 幸福 快乐 善好
  • 简介:转化医学理念和发展模式正在向生物医学研究众多领域迈进,它既给人类带来治疗疾病希望,也引发了许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伦理问题。本文围绕转化医学研究中存在安全问题、知情同意、分配公正、群已关系、利益冲突等问题进行了伦理分析和论证,以期使转化医学在其运用领域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并造福人类。

  • 标签: 转化医学研究 伦理问题 生物医学
  • 简介:'中和',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价值理念和处事方法,也是贯通价值哲学之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共有原则。'中',有'中国'之意,也有'中心''主体'之意,相当于一个事物向周围扩散中心点,以及控制全局主体责任者。'和',有'和谐''聚合'之意,是处于非中心或边缘状态事物一种存在状态。中与和组成'中和'一词,是指事物存在一种正常状态。'中'与'和'关系,还可以抽象为体与用、道与器关系,即中为体、为道,和为用、为器。'中和'与'和合',虽有区别,但也有很大重合。二者都是哲学理念,并且都强调'和'理念和价值。'中和'理念本质是要求人们按唯物辩证法办事,特别是要按对立统一规律办事。'中和'理念核心是正确处理矛盾关系。'中和'理念要义是增加干事创业凝聚力。大至治国理政,小至修身齐家,'中和'理念智慧光芒无处不在。中和之道可调节信仰与理性关系;也有助于平衡人情感、理性和意志;对防范思想路线左右偏颇,树立'和而不同'包容理念,推动社会长治久安,实现'和平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和 源流 内涵 本质 核心 要义
  • 简介:习近平治国理政有一种伟大社会理想,这也意味着其中蕴含着一种伟大经济伦理理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理想代表着习近平经济伦理理想不同维度内容,其经济伦理理想意蕴丰富而深刻。

  • 标签: 习近平 “中国梦” 经济伦理 意蕴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重要现象,也是政治文明程度检验重要表征。它是以公共理性为前提,政治正义为基础,协商民主为关键伦理价值实现。政治妥协是一种理性策略,这种策略是和平政治秩序价值保障,公共理性蕴含政治妥协伦理前提,同时也散发政治妥协伦理智慧。政治正义不仅能为政治妥协提供良好有序政治环境,同时也奠定了合理性、公正性、道义性基础。而协商民主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妥协达成,政治妥协贯穿整个民主协商过程。协商民主为政治妥协实现营造和平氛围和环境,提供平等对话平台,促使“适度”平衡达成。

  • 标签: 政治妥协 公共理性 政治正义 协商民主
  • 简介:伦理体现着国家、社会、个人在不同层面上价值追求,规范着社会空间秩序。在从传统礼俗社会德性伦理转向为当前市场经济社会制度伦理过程中,需要把对伦理主体内规性要求与外规性约束结合起来,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伦理之基稳定作用;深入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发挥伦理之魂引领作用;充分挖掘传统伦理精髓,加强伦理之根固本作用;不断建立完善伦理制度,强化伦理秩序刚性标准;广泛选树先进道德榜样,彰显伦理示范效仿作用;营造诚信友善和谐向上伦理氛围,从而规范并重建社会空间伦理秩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 标签: 社会空间 伦理秩序 伦理道德 制度伦理
  • 简介:以道德为基础来推动法治国家建设,不仅求所立之法为体现基本道德精神良法、善法,还将道德理念、道德价值、道德追求等贯穿于执政、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真正发挥道德对法治国家建设基础性作用。在立法环节,将道德价值和精神渗入立法过程始终,保证所立之法都为良法;在执法环节,培育执法者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使之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在司法环节,促使司法工作者将公平正义作为首道德价值追求,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树立道德信仰,真正做到公正司法;在守法环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构建全民守法道德基础,凝聚全民守法道德共识,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群众道德支撑。

  • 标签: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 道德基础
  • 简介:文化自信逻辑起点是群体自信,文化自信实践路径体现在人价值自信中。文化自信关键是人价值自信,价值自信更高层次具体表现为道德自信,道德自信是价值自信提炼和升华。但文化自信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性文化认知缺乏、文化自卑心理严重和道德价值建构不足三重障碍,这些价值认知障碍是影响文化自信建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价值自信
  • 简介:社会发展总是存在各种张力现象,共享发展过程同样具有其内在张力。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以及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分别存在功利与道义、整体与局部、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间内在张力。适度张力既有利于遵循社会规律推进"发展",又符合伦理价值目标而实现"共享",使得"共享"与"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张力积极效应、降低或避免其消极效必须对其进行合理调适。合理调适需遵循客观性、动态性、适度性、人本性等基本原则。

  • 标签: 共享发展 内在张力 合理调适 矛盾
  • 简介: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之一,霍克海默开创了西方工业文明技术批判先河。而《启蒙辩证法》无疑是他批判理论核心所在。通过对启蒙理性转变成为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带来一系列技术异化和人性丧失进行深刻批判,为反思现代文明,重新审视人类生存世界提供了思路。

  • 标签: 启蒙 技术 理性 批判 异化
  • 简介:平等与不平等处于一个充满内在张力反题结构中。在描述性范畴,人们在有些方面是平等,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是不平等,因而往往存在身份悖论。在规范性范畴,不平等具有重伦理价值,并对平等规范性主张形成有力制约。审慎平等主张都是有节制,需对平等和不平等进行审慎权衡。

  • 标签: 平等 不平等 反题 审慎权衡
  • 简介: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 标签: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 简介: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和第七卷中论述实践推理形式排除在审思之外是不恰当,事实上跟第三卷所谓"手段-目的"样式一样,亚里士多德在第六和第七卷中所谓"规则-案例"样式同样在讨论审思形式。第六、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性审思称为关于实践行动推理,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理论三段论,称之为实践三段论有误导之嫌。区别于理论推理,实践推理大前提都跟人善好、规范性"应当"、欲望有关。而人善好和幸福这个领域并不是理论思考范围。实践理性所关涉,无论是理论还是对象,都不是固定不变,会出现欲望和大前提冲突、大前提之间相互冲突情况。一个真正有实践智慧的人,会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努斯觉察到具体道德特征,从而把握到适用大前提。

  • 标签: 审思 手段-目的 规则-案例 实践推理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现代性”在允诺财富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建构对当时文人画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并塑成了相应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合成生物学被誉为改变世界十大新技术领域之一,给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空前变革,但同时也产生了意想不到风险,如何对其进行管治是亟待解决问题。目前各国政府以及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政策和伦理指导原则,但依然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对此,有人提出自我管治才是合成生物学最好出路。那么究竟自我管治是否可行?本文将梳理合成生物学政策和伦理管治现状,分析存在管理问题,介绍自我管治经验,探析自我管治在合成生物学中可行性与局限性。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自我管治 伦理探析 可行性 局限性
  • 简介:东西方心灵哲学通过各自独有的路径表现出了这样一种趋同,即深入心底去挖掘做人奥秘,揭示人之为凡为圣内在根据、原理、机制和条件,进而成就了特种形式由心性角度切入圣学。钱穆安心之学最具典型意义,在重构理想人格构成件时,不仅正确揭示了圣人心理构成、条件、形成机理,而且成功解决了中外哲学一直没能很好解决幸福与道德二律背反问题,如他不仅重视真善美等价值必性,而且强调圣人还有富、贵、吉、福、顺、寿等特点。这些为世界价值性心灵哲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尽管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然化意识和操作,但从实证科学角度所作研究尚属阙如。这样工作也值得我们今天关注和重视。

  • 标签: 钱穆 幸福 圣人之学 安心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气候变化威胁到贫困和边缘化群体生命和生计,应对气候变化应当与普惠性人类发展目标相一致。普惠性是人类发展核心,人类发展必须惠及每一个人,而且也能够惠及每一个人。气候公正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最终诉求,普惠性人类发展为气候公正实践提供指导。可持续发展是气候公正指导思想,普惠性人类发展则是实现气候公正道德机制,它契合气候公正伦理诉求,为气候公正实现提供新视角。

  • 标签: 普惠性人类发展 气候公正 人类发展 道德机制
  • 简介:洛克财产权理论中存在许多模糊地方,原因就在于他没有把所有权和占有权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在他那里,人对自己生命和自由没有所有权,但对自己劳动能力有所有权,可以任意转让。诺齐克把劳动能力、个人财产,甚至生命、自由,都当作是个人私有财产。马克思观点同洛克和诺齐克观点是根本不同,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本质体现,劳动能力不是可以任意转让私有财产。洛克和诺齐克理论都无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正义社会,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

  • 标签: 权利 财产 洛克 诺齐克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