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以《道德经》为参照,以曹锦炎先生的释文为底本,借鉴学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上博简《物流形》部分简文重新释文、断句、注释,并做白话译文,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物流形》的性质及作者,认为其是一篇听课笔录,是《道德经》的来源文献之一,其作者是老子(周太史儋)。

  • 标签: 上博简 凡物流形 老子 周太史儋
  • 简介:《论语》“与共学”章揭示了学者为学境界的层次性。从“与共学”到“与权”,表明了学者从志于学开始,不断寻求超越和突破的阶次,从而也成为衡量学者境界的标准。其中,作为对“道”透彻理解之后的一种实践能力和要求的“权”被视为学者的最高境界和为学的目标。“与共学”章中对学者四种境界和为学目标的揭示,体现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学”的问题上知行统一、“行”为旨归的特征。

  • 标签: 学者 共学 境界
  • 简介:《了四训》是明清两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善书经典,至今仍有很高知名度。现在仅见藏于日本的三部了重要文献,其实就是《了四训》的祖本。1601年的单刻本《省身录》,是现存了善书著述中的最早刻本,也是《了四训》首篇“立命之学”的原型;1607年的单刻本《立命篇》,已具备《了四训》的雏形;1701年的和刻本《阴骘录》是一部“准汉籍”,其底本为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不仅完全具备《了四训》的内容结构,而且多出了著名的了《功过格》,因此具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及思想价值。

  • 标签: 袁了凡 善书 《省身录》 《立命篇》 《阴骘录》
  • 简介:多数学者相信,天是儒学的神圣性价值之源.郝伯特·芬格莱特一书提出一个独特观点,中孔子并不重视天,却特别重视礼,礼具有神圣价值.本文同意芬格莱特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中礼观念的神圣性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形成的,这个历史情境与春秋中后期贵族社会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夷狄入侵的压力有关.

  • 标签: 儒学 礼观念 神圣性价值 郝伯特·芬格莱特 《孔子:即凡而圣》
  • 简介:蛊卦卦义为治蛊除弊、整治腐败,其卦辞和爻辞针对弊坏腐败的局面以及不同程度、情况的弊坏提出了相应的整治策略。清除积弊、治蛊除恶要因时因事而制宜,既不能柔弱姑息,也不能过于刚直,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作为执政者,要能够任用贤能,使上下呼应、刚柔相济,以攻艰克难、兴利除弊,最终使治蛊大计获得成功。在蛊乱之世,有志之士应及时奋起,清奸除恶,施展抱负,使社会重现清明之风。在治蛊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困难与危险,提前做好周密安排,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计而后行,同时,要将眼光放长远。做好长期规划,行动实施后要观察核实,使成效扎实长久。

  • 标签: 蛊卦 治蛊除弊 刚柔并济
  • 简介:公民社会是与市场经济相伴生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是惟一的主导力量,同时又是微观社会生活的具体操作力量,政府通过单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则微乎其微。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确立,我

  • 标签: 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变迁》 民间组织 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