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当我们把规范性关联于行动者时,我们就是在探讨有关行动实践理由问题。一般来说,有关行动理由规范性说明一方面要对行动动机给予说明,另一方面要对行动理由普遍客观性给予辩护。如果行动理由在根本上关联于行动主体,那么对行动理由主观动机解释就总是具有相对容易可理解性,而对于一个关联于主体行动理由如何具有客观性辩护却并不那么直观。

  • 标签: 行动主体 可理解性 主观动机 客观性 行动者 关联
  • 简介:胡瑗《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在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四德亦天地四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思想意图体现。

  • 标签: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 简介:11月8~9日在湘潭大学举行,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湘潭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天津商学院、贵阳民族大学等全国部分高校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传统逻辑”、“法律逻辑和辩证逻辑”、“语言逻辑”、“逻辑教学”和“逻辑哲学”等多个主题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期共同推进逻辑学研究在中国创新与发展。

  • 标签: 中国逻辑 学术年会 学会 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湘潭大学
  • 简介:中国本无“哲学”一词。“哲学”一词源自日本学者西周对西文“philosophy”翻译,黄遵宪最先把其介绍到中国,此后蔡元培、梁启超、章炳麟等人都纷纷以“中国哲学”一词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1919年,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标志着中国哲学史这一学科开始建立,但胡适这部书并没有写完。

  • 标签: 中国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大纲》 方法论 维度 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11月15~16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20余名专家学者,就《周易》古经解读、《周易》研究典范转移、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重建、《易传》与儒道关系、哲学视域中易学三才之道、清华简《筮法》学术史意义、乾嘉学派解释学、人文易与民族魂、先秦心性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当前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给予了反思与批评,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方法作了积极探讨。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哲学视域 易学 中国哲学研究 山东大学 论坛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与方法: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

  • 标签: 中国哲学 易学 论坛 视域 综述 山东大学
  • 简介:7月19~21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写本资源与石刻史料”。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明治大学、国立京都博物馆,以及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及学术机构3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版本研究”、“文献与历史研究”、“目录、写本、金石研究”以及“文献与思想研究”等专题展开研讨。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 佛教研究 新资料 南京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12月27日在湖北黄冈召开,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承办,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全省各高校及科研院所10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雨辰教授主持。湖北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刘可风教授代表学会作工作报告。

  • 标签: 哲学学会 湖北省 学术研讨会 哲学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简介:11月7~8日在广东举行,由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主办,广东医学院承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地有关大学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宗旨是:明确生命文化学研究规范,推动生命文化学学科创建;发掘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生命智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相遇与融合问题;弘扬健康生命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智力资源。

  • 标签: 生命文化 广东省 国际学术会议 文化学 学会 方法论
  • 简介:行动者做他所做理由是什么?这样理由是行动者实际上据以作出某个行动理由,即驱动性理由,以下简称行动理由。自戴维森以来流行看法是,行动理由是作为行动者心理状态欲念和信念。这个观点又被称作心理主义。

  • 标签: 行动者 心理状态 心理主义 驱动性 戴维森 信念
  • 简介:正义究竟是一个伦理概念还是一个法权概念,这取决于人们判断该概念视角。对于我们来说,作为方法唯物史观总体观,对于正义概念及其具体材料阐释积极意义在于,揭露德性失败和世界历史进程胜利之最为极端矛盾。

  • 标签: 正义概念 伦理 马克思 批判 世界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
  • 简介:与启蒙精神对话,至今仍是思想界不能回避挑战之一。特别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站在古与今、中与西双重难题之间,既要探索启蒙本身历久弥新价值,又要尝试回答这种价值对于当代中国思想与实践意义何在。这里选编一组文章,分别从启蒙思想历史性构成、中西“理性”观比较、启蒙精神与中国现代化,以及启蒙传统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揭开了“启蒙”神秘面纱,阐述了启蒙精神的当代价值,特别是启蒙精神对中国现代化事业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很强代表性、启发性和很高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正如启蒙是一项未竞事业,关于启蒙研究同样未完待续。

  • 标签: 启蒙思想 《判断力批判》 现代化事业 启蒙精神 视阈 现代价值
  • 简介:《管子》一书中多处论及吏治问题。我们把这些资料联系起来,会发现《管子》有着比较完整吏治思想与管理思路。《管子》吏治思想基本内容,以及在官吏自选拔、试用、监督、到奖惩与任免诸环节上制度设计与见解,都对封建社会吏治观念形成了开创性思维,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可鉴之处。

  • 标签: 《管子》 吏治 影响
  • 简介:以“应该”语言来表达具有规范性实践规则,并以此去引导行动,这是现代实践哲学一个基础性思想。通常认为,在两个关键指标上,道德意义上“应该”不同于其他意义上“应该”概念。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表征规范特征,另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蕴含规范力量。

  • 标签: 道德原则 绝对律令 “应该” 逃避 神话 实践哲学
  • 简介:行动哲学力图为人类作为理性动物所特有的行为提供一个说明。尽管相关讨论至少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但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它直到20世纪中叶才诞生。由于一系列重要哲学问题或主题,例如意图、意向性、自由意志、行动者自主性、实践理性、道德责任等均与之密切相关,所以行动哲学迅速发展起来。

  • 标签: 哲学问题 道德责任 意图 形上学 能力 20世纪中叶
  • 简介:陶渊明对《周易》习纳反映在其诗文中透显天地之运、三才之道及乐天知命等方面。于诗文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引用卦名、爻辞、系辞,以及引用易学人物、史事、著作等。结合时代背景、学术思潮,考察陶子父祖师友、朋辈侪流等因素,得知诗人习《易》自有渊源,对进而钩沉易学在东晋传播情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陶渊明 《周易》 东晋 易学传播
  • 简介:徐光启生活于社会历史转变较大时代,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形势下,满怀爱国热忱,在军事上力图用西方传入技术装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改变明廷面临危局。徐光启提出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是建设一支精锐部队根本途径。还具体提出了如何实现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办法。为了挽救明王朝衰弱形势,徐光启对边海防既提出了总体战略,也提出了局部战略,既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提出了战术问题。

  • 标签: 徐光启 军事思想 坚甲利器 实选实练 边海防
  • 简介:柏拉图主要在三个文本中讨论“知识”和“信念”关系,这就是《美诺》、《泰阿泰德》和《理想国》。《美诺》和《泰阿泰德》讨论比较接近,《理想国》中讨论似乎与前两个文本形成明显冲突。《美诺》和《泰阿泰德》似乎认为信念与知识是可兼容,知识概念蕴含了信念概念,这种主张称为“兼容论”。

  • 标签: 知识概念 柏拉图 信念 《理想国》 兼容论 阿泰
  • 简介:舒茨现象学始于对社会世界探索,在现象学运动中以社会现象学为其标识。在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理论关联性,分析和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