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人学”,而借以反映这一基本特点的基本范畴便是“仁”。自原典儒学创始人孔子将“仁”加以系统化、哲理化之后,“仁”便成为展现早期儒学“人学”内容的重要范畴。“仁”集中阐述了为人的规范、待人的方式、修己的途径,明显体现了作为人的个体人格的价值、理想和归宿等,究其实质,就是儒家倡导的一种崇高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而要把这种道德观念转变为道德行为,伦理精神转化为伦理行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忠”。笔者以为“仁”固然是中国早期儒学的重要范畴,但是,在强调“仁”重要性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早期儒学中的重要性。“忠”发端于殷周,至春秋战国时与孝、仁、义、礼成为重要的伦理范畴。后汉马融撰

  • 标签: 早期儒学 重要范畴 道德行为 伦理道德 天皇 日本人
  • 简介:6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主办,会议主题为“佛教与现代性”。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贵州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日本学者来自日本国际文化研究所、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泻大学等单位。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执行所长张风雷教授主持。学者们对佛教现代化转型的理念、方向、方法、模式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在闭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方立天教授共同向末木文美士教授颁发了“中日佛教学术交流特别贡献奖”,继任中日佛学会议日方代表团团长的菅野博史教授、秘书长蓑轮显量教授也在闭幕式上先后致辞。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会 中国人民大学 宗教学理论 日本学者 上海师范大学
  • 简介:6月21—23日在东日本国际大学举行,由东日本国际大学东洋思想研究所主办,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协办。面对当下全球化时代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信仰等领域所存在的诸多冲突、纷争和困惑,会议旨在探究以儒家为主导的东亚传统智慧在缓解和调适这些问题上的可能资源及其贡献。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研讨:先秦儒家的和平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东亚地区内部和中西之间的交往与比较、孔子与《论语》的阐释、儒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儒学和佛教与可持续发展等。

  • 标签: 东亚地区 和平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日韩 当代科学技术 国际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