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康德把道德的任务规定为对无条件的善的寻求。无条件的善的内涵中包含了无条件的命令式,即定言命令。定言命令要求道德哲学进入形而上学的领域而且要求理性的自我立法能力,即自律。由于自律和自由是交互性的概念,所以不能从自由中推论出道德律。于是康德在第二批判中转向对理性事实的诉求。理性的事实是个颇多微词的提法,就海德格尔的观点看,它本身的存在方式恰恰是没有充分给出的。而且它并不是不可追溯的,它根源于社会存在。

  • 标签: 康德 理性事实 自由 道德
  • 简介:学术本身力图追求自己的独立价值,但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政治权威的强大足以吞噬任何自以为是的念头。1890年代末期到1970年代末期这80年革命时期的法家研究表明,学术在有意无意之间总免不了和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相关联,要么学术主动力图匡救时弊,要么学术被迫沦为政治斗争的喉舌。因而,学术研究注定不会遗世独立,其外部性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学术研究 法家研究 政治环境 革命情结
  • 简介:<正>在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同时包括教育体制和科学技术体制等各个方面的改革运动,已成为历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巨大社会潮流。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这个革命的过程中,不管是进行哪一方面的改革,调整哪一方面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 标签: 社会心理环境 第二次革命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关系 社会过程 历史发展
  • 简介:<正>关于思维心理的本质问题,一向是心理学和哲学需要解答的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心理学还是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公认的见解。正是这点促使笔者十分关注思维问题,现将管见陈述如下。

  • 标签: 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心理结构 解决问题 人脑
  • 简介:在康德的美学与实践哲学中,“崇高”概念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文将指出,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崇高”概念却因其自身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导致诸多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崇高感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而与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是:作为道德情感的“敬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或者说,道德行为者应该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本文首先通过考察美与崇高的关系,指出二者对于道德情感具有同等的促进作用;其次,针对崇高感与道德情感的复杂关系,指出必须认识到二者的本质性区别;第三,就其道德动机与情感体验而言,综合康德不同时期的观点,本文认为,“道德平静”才是康德伦理学中道德主体最应该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消极的愉悦”,而且,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也为崇高感所蕴涵。

  • 标签: 敬重 崇高 愉悦
  • 简介:在《算术基础》中,弗雷格追溯了数学表达式之不变的逻辑基础的同时,清理了带有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心理主义。但心理主义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反而在蒯因那里得到复兴,而且蒯因还基于自然主义的心理主义,否定了弗雷格对数学基础的探寻。本文试图借由解读弗雷格和蒯因的文本,展示数学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与心理主义之争,并借由弗雷格的文本对蒯因的心理主义做出回应。

  • 标签: 基础主义 心理主义 分析性 整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