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空间美学研究普遍流露出浓厚的现象学情调,其具体的演绎路径呈现为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内在结合。"空间转向"是一种取径存在主义现象学的空间本体论重构,以"地方"的再建构为中心,空间论者重塑了一种全新的激进文化地理学。

  • 标签: 空间转向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地方
  • 简介:当下中国的实践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它还处在开创阶段,在一些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概念上,学者们还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还处在自说自话和纷争不息的状态,有鉴于此,为了推进实践哲学研究,需要做五对必要的区分:按照实践主体的不同,区分为经验的、道德的和本体的实践;当人们在本体的层面上使用实践概念的时候,由于本体预设的不同,他们的实践哲学也可区分为生存论的实践哲学与超验论的实践哲学;从实践哲学的讨论与具体的实践情境和实践行为的关系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形式的实践哲学与质料的实践哲学;就一种实践理论所反思的对象是否涉及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本身,这个问题可以区分为元实践学与部门实践哲学;而就道德的实践哲学而言,我们可以按照道德的实践哲学的善恶判断标准的不同对这些道德的实践哲学进行分类,区分为结果论的实践哲学和动机论的实践哲学。

  • 标签: 实践哲学 本体的实践 超验论的实践哲学 质料的实践哲学 元实践学
  • 简介: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心史观、抽象人道主义和抽象人性论的批判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神圣家族》和马克思《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是这一批判的前期理论准备,《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他们所做的第一次全面系统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共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现实的个人理论;(2)对抽象人道主义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3)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的对立和分歧;(4)结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的革命专政。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科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个人 革命的现实的人道主义 抽象人道主义 抽象人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