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中央顾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是个创举,通过这一制度平稳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到退休制的过渡。陈云担任第二届中顾委主任期间很好地起到了“政治助手和参谋”的作用:在价格工资改革、社会经济问题、粮食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谏言;凝聚中顾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力量从容应对重大事件、高度重视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积极维护新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助力国家长治久安;坚决支持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全党思想的统一、决策的拟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配合中央工作、推动撤销中顾委。设置、撤销中顾委以及中顾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实践活动,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留下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国家政权的设置要根据一个时期执政党政治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总体战略目标;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新老干部的交替与合作意义重大;退休但仍有充沛精力的国家政治人才可以成为“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 标签: 邓小平 中央顾问委员会 陈云 终身制
  • 简介:<正>2010年11月1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哲学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哲学学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暨学科战略研讨"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重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哲学学部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主持,哲学学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郭湛教授,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

  • 标签: 学术自由 基础研究 创新意识 哲学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战略规划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专门负责检查党组织和党员的遵规守纪情况。1955年,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成立监察委员取代纪律检查委员,对纪律检查(监察)机构作出了重大调整。结合当时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讲话和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环境,通过深入挖掘文献资料和具体的语境分析会发现,中央决定成立监察委员,主要出于五方面的考虑,即加强党的纪律性、纪委职权受限、提高监委地位、加强党内监督、借鉴苏共对监察的重视。总体而言,监察委员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的纪律性、纯洁党员队伍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党的监察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

  • 标签: 监察委员会 党内监督 毛泽东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委员会 顾海良 副主任
  • 简介:中央苏区军民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开展了体育运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当时的体育运动和军事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军事斗争的体能和技能,运动的项目也尽量往军事体育或与之接近的民间体育方面靠;二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即选用一些当地的传统体育项目作补充,并就地取材,自己修建运动场地和自制一些简陋的体育器材开展运动;三是领导带头,官兵同练,军民互动,即党政军领导带头,与普通士兵和百姓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军队和地方群众互相支持和帮助,同场竞技。

  • 标签: 中央苏区 体育运动 特点
  • 简介:中央权威是指一个国家中的执政党中央中央政府在对党内和社会实施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令全党和所有社会成员都信从的最高政治力量和威望。邓小平深刻总结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阐析了其权威思想,

  • 标签: 中央权威 邓小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成员 政治力量 管理过程
  • 简介: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任弼时等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前往中央苏区。任弼时在中央苏区的两年时间里,主要负责党的组织工作。这两年里,他把列宁关于党的建设的经验,用于指导中央苏区党的建设,为中央苏区党的建设解决了许多问题,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和《目前党在组织上的中心工作》,是中央苏区时期任弼时关于党的建设的两份重要文献,蕴含了很多他关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考,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苏区党的建设”和“如何加强苏区党的建设”这两个重要问题。任弼时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是我们党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任弼时 中央苏区时期 党的建设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执行不仅是其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其遵循人民至上之"善"、权力运行之"真"、关系协调之"美",变革社会现实、改造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实现社会蓝图的有力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博大精深的政策执行思想和改天换地的政策执行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人民性、合意性和协同性的基本逻辑。人民中心、依靠人民和人民获得的"人民本色"化解了政治与行政割裂的风险;强制性约束、技术性智识和理想性担当形成的"合意"合力克服了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执行";组织、观念和保障的系统协调破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难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政策执行 逻辑
  • 简介:在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法国1982年开始的地方分权改革一改过去中央集权的传统而赋予地方以自主权,深刻改变了中央与市镇的关系,展示了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走向分权化治理的可能路径,为那些因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等原因而不能采取联邦制,又不能继续维持简单、直接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 标签: 法国 地方治理体系 中央集权 公共行政 地方政府 决策自主权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不仅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伟大使命和历史担当,而且充分展示了在全球化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有的世界视野和国际胸怀。三个"前所未有"指明了当代中国新的世界方位,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看作世界和平梦,打破有些国家对中国不信任的困境,树立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坚持守护文化民族性与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相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上这些内容构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世界视野的重要支柱。

  • 标签: 治国理政 中国方案 世界视野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赶赴北平,毛泽东将此行比喻为"赶考",这透露出毛泽东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并且将历史意识作为指导革命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正是由于具备了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充分吸取历史教训,引领中国革命避免重蹈传统农民革命的旧辙。正是由于具备了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认清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带领中国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潮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使得中国迈进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历史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今天仍应加以继承,始终保持"赶考"的心态,完成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 标签: 毛泽东 中共中央 西柏坡 赶考 历史意识
  • 简介:《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都是毛泽东在开辟中央苏区的实践斗争中写成的。这四篇著作,旨在探索如何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解决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以《寻乌调查》为主体的中央苏区调查,既为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毛泽东提出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理论和政策。

  • 标签: 毛泽东 中央苏区 奠基之作 寻乌调查
  • 简介:在国共合作的大环境下,毛泽东于1924年至1927年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机关工作的特点是:在国民革命指导思想上的言行、在国民革命领导权问题上的言行、在对待国民党左派和右派态度问题上的言行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内外有别的特点。

  • 标签: 毛泽东 国民党中央机关 工作 特点
  • 简介: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提出并力争实现的战略性主张之一。其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本文主要从建立联合政府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建立联合政府主张的正式提出;力争实现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等方面对论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毛泽东 中共中央 联合政府
  • 简介: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开展了“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等一系列新闻舆论工作实践,将新闻舆论工作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坚持党性原则,走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按照传播规律发展新闻事业。毛泽东新闻思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深入推动革命斗争起到巨大作用,对当今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 标签: 毛泽东新闻思想 井冈山 中央苏区 新闻舆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