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伟大中国需要高昂的中国精神,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坚定实现中国的理想信念,汇聚起实现中国的磅礴力量,是抓住实现中国的关键一招。追寻梦想的实践砥砺和凝练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在于追寻梦想的实践,其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其实践性。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以中国精神助推中国,自觉以推动实现中国作为起点和归宿,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以中国精神塑造好实现中国的主体力量。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梦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 简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各种涉外场合抒发中国的情怀,阐释中国的内涵,突出强调中国与世界是相通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这些中国的国际宣示,赢得了国际上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 标签: 中国梦 国际宣示 和平发展 国际融通
  • 简介:明晰中国精神在实现中国进程中的价值意蕴,厘清中国精神对中国的作用机理,是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的理论前提。以中国的主体为视角,中国精神是国家之基、民族之魂、个人之道;以中国的内涵为视角,中国精神是国家富强的基本维度、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内在需求;以中国的实现为视角,中国精神是达成奋斗目标的动力、高扬思想旗帜的保障、彰显发展道路的标识。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梦 时代精神
  • 简介:中国和群众路线虽在内涵及本质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却又密切相关,两者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础、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调动群众和密切党群关系,承认和发挥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实干与务实的要求,理想与实现路径等关系上都存在着高度契合性。因此,实现中国需要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需要致力于中国的实现。

  • 标签: 中国梦 群众路线 契合性
  • 简介:中国”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但首要的政治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中国”既是当代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理想的生动体现,也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辈们不懈奋斗和求索的光荣传统。朱德早期探寻“中国”的历程可以分为发端、求索、追寻、筑聚四个阶段,期间他由一位爱国主义者、旧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为我们树立了道路探索的生动例证。朱德身上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共圆“中国”需要汲取的精神力量。

  • 标签: 朱德 “中国梦” 民族独立 富强 社会主义
  • 简介:中国是党的寸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源头,具有点石成金的巨大能量,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顶层战略思想。中国的顶层战略思想的意义在于: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接了一地气;使党和国家的更加成了人民的、老百姓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明确了路径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重要保障,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主体和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统领,关于全面小康的内涵、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思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等许多具有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思想观点不断涌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实施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发展,切中时弊,更加突出了创新发展,第一次将绿色发展摆在了发展观中的显著地位,第一次将开放发展作为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向前,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早日实现。

  • 标签: 中国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 “两个一百年”
  • 简介:为人民谋幸福是毛泽东的初心,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是毛泽东的思维方式,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是毛泽东的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最早触及"国家"概念,是在了解世界特别是在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之后,他的国家危机意识正是在这种了解中发生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为国为民,是毛泽东身上闪烁着的永恒的思想道德与人格风范光芒,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是毛泽东的初

  • 标签: 毛泽东 初心 爱国爱民
  • 简介:建国后,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思考与探索。在"战略"维度上,毛泽东把"强军"作为国家大事来抓,凝聚全国共识,建成了一支以海陆空三军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军队;在"武器"维度上,毛泽东领导中国军队实现武器装备的"中国造",取得"两弹一星"的尖端技术;在"人"的维度上,通过文化教育运动和"五统四性"的制度建设,夯实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毛泽东探索新中国"强军"的政治智慧,对当前的军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毛泽东 强军梦 军队建设
  • 简介:中国话语的关键是“中国”,强调的是话语及其理论支撑的民族性、特殊性。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打造中国话语的总体要求。中国话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和经验启示;中国话语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讲清楚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为根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道理;中国话语应当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作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话语要把世界最关注的中国问题说清楚,对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提出主张,强化议题设置能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改变长期以来“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 标签: 中国话语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坚定的自觉和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在近40年的前进过程中,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奇迹。中国道路的选择和自信,来源于历史的必然、真理的探索、实践的证明、人民的选择、清晰的世界定位和党的领导。

  • 标签: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
  • 简介: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其民族文化的自我意识。中国文化自信基于三个要素: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先进文化。它的多元一体的整体性和同根性,使其具有一种“文化能量”,一方面不断地吸取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够始终保持民族精神的同一性。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强烈的人本性,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共通性,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共同追求,因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价值能获世界公认。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保证中国文化发展的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它揭示了文化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提供了指导文化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认识、处理和进行文化建设建构起合理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前提,同时又不断对这些前提进行审视和批判,实现对这些前提的重构,因而使文化建设既有连续性、规范性,又有开拓性、创新性。三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其实践及创造活动是文化发展之源;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不竭之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群众的新经验,不断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才能始终保持文化自信。

  • 标签: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指导 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妇女解放的伟大目标,领导中国妇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之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在这一历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在新形势下,面对我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妇女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融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推进妇女解放事业。

  • 标签: 妇女解放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中国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术月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新民主主义文化,探索中国文化未来走向的重要阵地。基于抗战建国的需要,面对文化保守主义派与全盘西化派文化的选择困境,延安文化界以《中国文化》为阵地,在反思现实文化运动和回击错误思潮的基础上,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与特征、对待古今中西文化的态度、“民族形式”的论争、文化大众化等四个方面公开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文化观。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 标签: 《中国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简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论》在中国的命运与中国革命历程紧密相联。起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学习西方,在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同时引入马克思的《资本论》。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资本论》思想,阐述其革命思想和建国方略。在社会主义论战中,《资本论》被各派知识分子用来分析中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资本论》的主力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运用《资本论》思想探索革命道路的成果,其合理性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所证明。

  • 标签: 《资本论》 中国革命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 简介: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路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包括组建宣传网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话语路径;创作、改编电影戏曲作品,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艺路径;翻译出版经典著作,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文本路径;运用大众传媒,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媒体路径。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路径建构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现实启示: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借助大众文艺表达方式宣传思想理论;加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和通俗理论读物的发行;推进传统与新型传播媒介的深度融合。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路径建构
  • 简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弄清楚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要明确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我们判断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重要依据。从经济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主体社会形态看,当代中国正处于从'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渡时期;从技术社会形态看,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交往社会形态看,中国正处于从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时期。

  • 标签: 当代中国 经济社会形态 主体社会形态 技术社会形态 交往社会形态
  • 简介: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

  • 标签: 悲剧人文主义 中国审美现代性 现代悲剧 双螺旋结构 中国美学
  • 简介:李正华在《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在艰难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毛泽东和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了发展尖端国防科技、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和党中央深刻吸取中国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维护国家安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目标出发。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国防科技 毛泽东 国际国内形势 “两弹一星” 维护国家安全
  • 简介:仪陇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是朱德、张思德的故乡,是“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故里和源头。“两德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弘扬“两德精神”,是广大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努力提高服务人民的本领,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为了弘扬“两德精神”,将仪陇打造成中国德乡,发挥其辐射效应,对策建议如下:要大力建设张思德培训学院和纪念馆,成立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联盟,把弘扬两德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结合起来,成立全国宗旨研究会、全国德文化研究中心、朱德军事战略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组织,倡议将每年9月8日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日。

  • 标签: “两德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宗旨 仪陇
  • 简介:美国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全球正义的契机。在全球贸易和金融、气候变化等诸领域,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尽管可能经历了一些挫折,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经济、政治与国际局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美国主导世界体系下的全球非正义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在道义上负责任的做法应当是谋求平稳的战略收缩。着眼未来,来自权力中心之外的道德呼吁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真正合作将有助于解决中美之间和平共处和权力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 标签: 中国崛起 正义 跨国责任 战略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