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古往今来,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相生相伴,但中华民族深受水患的历史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得以改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把治水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从造福人民的高度给予高度重视,并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勾勒了治理长江、开发长江水利资源以及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治水的新局面,铸就了一个又一个水利丰碑。

  • 标签: 毛泽东 水利建设 中华民族
  • 简介:马克思主义美学要想重返公共话语空间,最重要的是在历史悲剧的理论框架下对现代性悲剧存在作出批判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悲剧美学虽然是一种外来的理论模式,却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审美经验存在着內在的精神契合点,中国文化的悲剧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悲剧美学中的"革命悲剧"、"日常生活悲剧"以及"尘世的崇高"等悲剧观念息息相通。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各种悲剧性现象相结合的结果,中国悲剧观念已成为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审美现代,性、悲剧观念、世俗性崇高等成为全球性现象和全球性问题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美学有可能对此种陷于深刻伦理危机和价值危机的现象作出理论的阐释,并将获得自身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历史悲剧 中国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公共话语
  • 简介:本文对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工作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对外工作的主要目标;站稳民族立场,独立自主办外交的方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工作的基础;反对大国主义与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对第一、第二中间地带国家的态度和方针;对战争、和平问题的估计与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向外国学习与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

  • 标签: 毛泽东 国际战略 对外工作 思想
  • 简介: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发展中,卢那察尔斯基是一个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人物,建国60多年来,对于他的著作的译介及研究工作,在我国虽然没有形成规模性和计划性,但也是硕果累累,相关探讨主要集中在对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念、其对社会学批评的贡献、对各种非社会学批评的评价与批判,以及他的社会学批评理论对鲁迅、周扬等的影响几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其社会学批评的弱点与不足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卢那察尔斯基 文艺思想 在中国 60年
  • 简介:在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实践的背后,存在一个历久弥新的政治哲学基本问题,即,自由和平等这一对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西方思想界为解决这一矛盾做出的探索,对中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借鉴作用。中国应该将自由和平等的关系问题置于当前的社会现状下加以具体分析,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理想,坚持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兼顾、权利和责任一致、充分照顾弱势群体等原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标签: 社会保障 价值观 自由 平等
  • 简介:“大跃进”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左”的错误,如生产力发展急于求成、生产关系急于过渡以及“五风”等。当毛泽东逐步察觉到这些错误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的严重后果后,他率领全党努力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毛泽东的纠“左”的努力,使“左”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使经济混乱的情况有所改变。而他在纠“左”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为后来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思想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也可以看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 标签: 毛泽东 “大跃进” 纠“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