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作为当代伟大的国际战略家和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为我国外交战略的确立和外交政策的制定建立了不朽伟绩。“诗歌外交”是毛泽东外交思想和实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发挥了抒发外交理想、表达外交立场、宣示外交政策、体现外交风格的重要历史功能,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不少佳话。毛泽东的“诗歌外交”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

  • 标签: 毛泽东 诗歌 外交
  • 简介:本文源自一个更大的研究宪章派诗歌的项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探讨我们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断言宪章派诗歌具有能动作用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尝试辨别宪章派诗歌中体现出的历史知识属于哪一个特殊种类。第三部分详尽分析两首宪章派诗歌,借此来验证前面两个理论部分的实际应用。本文指出,"宪章派想象"既支持着宪章派诗歌所欣赏的能动作用,也构成了体现在宪章派诗歌中的历史知识的独特形式。宪章派诗歌通过使工人阶级的自修者接触新的观念而在总体的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发挥了能动作用。宪章派诗歌能动地塑造了宪章运动的价值观、策略和身份认同,而不是对它们的被动反映。宪章运动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近乎本能式的理解:审美是对功利主义和自由放任的经济的任何抵抗的必要组成部分。宪章派诗歌展示了一种超出宪章运动正式的理论能力的政治理解程度。宪章派诗歌捕捉"解决的社会经验"的能力及其提高我们感受力的能力的联姻,既构建了其自身独特的历史知识,也构建了其自身政治能动作用。

  • 标签: “宪章派想象” 宪章派诗歌 能动作用 意识形态斗争 历史知识 独特形式
  • 简介:本文对毛泽东关于“中国诗的出路”的理论作了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着重从民歌是诗歌形成、发展和创新的源头活水;继承、吸收古典诗词理论与创作经验是发展民族新体诗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诗歌应该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反映时代的心声;民族新体诗歌为主是当今中国诗的现状和它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说明“中国诗的出路”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它的导向功能。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诗 出路 新体诗歌
  • 简介:在一些关于19世纪早期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学术讨论中,认为宪章运动文学表征了工人阶级民众的集体无能,是面对机器时代来临时的一种逃跑主义式的撤退,从而钻进乡村生活的空想中。而在本文看来,这种"怀旧"是一种持久的反资本主义的抵抗时期的基础和动力,是怀旧而不是"进步"观念推动了工人阶级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抵抗,推动了工人阶级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与资本的斗争。如果执著于过去被视为"怀旧",那么,对未来和进步观念的信仰与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叙事构成了一种共谋形式——即相信在世界上,每件事情永远都是"崭新的和已经改善的"。

  • 标签: 宪章运动时隔 怀旧 未来
  • 简介:为了纪念毛泽东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匕提出的“中国诗的出路”50周年,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成都市社科联、成都市文联、成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联合组织,于2008年12月24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纪念毛泽东关于诗歌发展道路50周年学术研讨会”。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毛泽东诗词爱好者150多人。大会共收到文章75篇,创作诗集或刊物8部。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学术研讨会 诗歌发展 研讨会综述 纪念 道路
  • 简介:本文以希尔写的约翰·康福德的诗为例分析了《公民权力摘要或备忘录》一诗中的施行语言、政治与诗歌的暗示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诗歌不能达到言语和行动的统一,但通过诗歌施行语言的暗示,诗歌却可以对公民权力和政治事务产生行动的效果。

  • 标签: 吉奥弗瑞·希尔 施行语言 诗歌 公民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