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神经意识形态时代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观点是强调异化造成了人的非人化,从而将一线希望寄存于人性或使用价值中;另一种观点则对此表示质疑,同时利用神经科学来解读人性,鉴于神经科学有能力恢复自然的和谐,从而可能真正找出人类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将后一种思想称为神经—马克思主义

  • 标签: 谱系障碍 新马克思主义 灵魂国家
  • 简介:当代帝国主义中,国家作为权力和国家内的资本有不同的运行逻辑,前者以一定领土为基础,资本则奉行无限积累和地理扩张。国家和资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它们相互支持可以形成霸权。资本虽然追求无限积累,但必有空间或者地理的限度。这就是危机的原因。

  • 标签: 新帝国主义 空间 剥夺性积累
  • 简介: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进行了初步梳理,总结了其基本特征和讨论的主要问题。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来自学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带有明显的学术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理论的实践性和战斗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简评 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职能 阶级关系
  • 简介:杨卓华在《观察与思考》2018年第8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是·项全新的、开创性的事业,没有先例可循。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治理国家的实践十分短暂,没来得及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苏联进行了探索,积累一些经验,也犯了严重错误,未能解决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问题。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治理 毛泽东 《观察与思考》 社会主义国家 开创性
  • 简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毛泽东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梦,便是这一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中国梦'是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构成了关于中国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整体蓝图,中心思想是要把中国建成世界头等强国,这一梦想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梦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标签: 毛泽东 中国梦 社会主义 头等强国
  • 简介:江丹林的新著《马克思的晚年反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以下简称《反思》,北京出版社1992年出版)终于问世了。这是一部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力作,它系统地、深层地、开创性地探讨了马克思的晚年思想,揭示了马克思晚年反思的主题——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从理论上对以往理论界研究社

  • 标签: 社会发展道路 思想进程 现代化建设 晚年思想 卡夫丁峡谷 历史进程
  • 简介:戈尔巴乔夫改革伊始,西方苏联学家抛出的似乎苏联的社会制度是国家资本主义这种神话在当时的一些苏联社会学家当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从而得出结论:在我国根本谈不上任何社会主义。后来的事件——政变、自由主义改革、国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触目惊心的社会结构贫富分化——实际表明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但是仍然有人在顽强地编造着神话。一些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行家的专业人士现在继续坚持苏联经济的性质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不禁令人感到,虽然他们在列宁十月革命前后的著作中找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却终究回答不了对其而言主要的问题:这一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 标签: 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经济学理论 戈尔巴乔夫 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家
  • 简介:通过对社会主义各国所提出的改革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几方面的共同特点:1.根本制度的普遍性与体制模式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是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不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积极性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加以变革,也就是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而不是要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2.在改革中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实践表明,正是执政的无产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体制改革 辩证统一 体制模式 管理方法 思想路线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深刻揭露剖析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党的领导、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而且立足实际,指导党内外有效组织开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工作,对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党和国家领导人 意识形态领域 抵制 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即生态运动中的“红绿派”),在苏东剧变前不要说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就是在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也不占主导地位,那时主宰生态运动理论阵营的是生态主义(即生态运动内部的“绿绿派”)。苏东剧变后,生态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它不但后来居上,影响超越了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的生态主义,而且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声誉大振,一跃而成当今西方思想理论界最引人瞩目的思潮之一。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者 运动理论 西方思想 苏东剧变
  • 简介:思想理念是时代的产物。邓小平在洞析世界格局和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上,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势做出了判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安全观。在此基础上,邓小平遵循“善意、真诚、谅解和尊重各国地位和立场”的原则,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依据这次国际关系变化的性质、特点,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在和平态势下应对的战略方针: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邓小平的安全理念和贯彻安全理念的战略方针已被中国的外交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

  • 标签: 和平 防御性现实主义 邓小平 新安全观 外交实践 国际关系
  • 简介: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之后胜利闭幕,并以其巨大意义而永载史册。它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的发展阶段召开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会;

  • 标签: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邓小平理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基于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科学地提出了一整套国家理论。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重新论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消亡的理论。列宁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片面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列宁创造性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科学阐释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新政权的主要任务不是加强专政和暴力,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 标签: 列宁 国家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告诉我们,当资本主义在世界上还处于优势和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经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首先不是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必须实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资本主义较长时期发展,然后再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的失败,从源头分析是没有将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和政策贯彻到底造成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将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运用于的实际,重新链接我国“过渡时期”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实践的历史过程,就是充分利用当代资本主义的一切成果来重构和夯实社会主义的基础,然后再稳步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过渡。

  • 标签: 列宁 国家资本主义 思想 当代启示
  • 简介: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的地理空间包含了诸多人化、意向性关系,其命运轨迹含蕴了从空间形塑、空间成长、空间异化到空间重构的内在演进逻辑。空间受到资本的控制并屈从于资本的逻辑,资本对利益的追逐直接塑造了资本主义城市化的空间面貌;剩余资本的第二循环、空间生产、弹性积累、时空压缩以及空间竞争等多种力量推动了空间成长;非对称交换关系下的资本全球化流动不断加剧空间结构关系的异化;资本霸权的新秩序侵占了空间主权秩序并引发一轮轮空间危机,空间重构是反对资本霸权的必经之路。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批判 空间命运
  • 简介:斯克拉等人提出的后帝国主义理论,从国内阶级的角度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而驳倒了那种认为全球水平的经济一体化已经排除了国家水平上的政治活动存在的可能性的庸俗观点。它把阶级理论从教条当中解放了出来,能够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但是,后帝国主义理论对国内与国际阶级形成和互动之间的关系、阶级的自觉意志、阶级形成与政治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此外,该理论的实证证据涉及的行业过于单一,它对发展中国家阶级与政治的研究也没有考虑到地区差异。

  • 标签: 后帝国主义 阶级 政治发展 发展中国家
  • 简介:经济不发达国家如何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真正跨越“卡夫丁峡谷”,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邓小平与列宁关于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比较,揭示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以期能够刻画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

  • 标签: 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